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以往的“师讲生听”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养成了一种学习上的惰性,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禁锢。即使个别发言,也表现为战战兢兢,断断续续,词不达意,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课前预习,加强指导,给足时间,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却不容我们忽视。对于熟悉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有时候表现出的往往还是滔滔不绝。所以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前提,我们必须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多读无疑是学生自读自悟,理解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必须强调学生在预习中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这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学生会更加省时、省力地理解文章。另外,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完全有自己的学习自由,对文章进行个体的分析与思考,让学生深入地去想自己该了解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有的发问,有话可说。
二、导入设计,新颖刺激,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一个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力求在课之始便努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激情、角色表演、渗透迁移、竞赛激励等方法引导。例如,在讲《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利用一段生动的视频画面先将学生带入了神秘、古老的威尼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如潮水般涌动起来。在讲《宴子使楚》时,让学生把预习中自选的角色进行创造性表演,入情入境的表演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其积极主动思考,设身处境地理解内容、领悟文章。在讲《鲁本的秘密》时,从春节、国庆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尽可能多地告诉其他同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课堂引导,亲和平等,灵活多变,排除学生畏难情绪
从思想上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生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一切,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相处。首先,老师要有一个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以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环境之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提问中做到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平等对待,不偏不倚,让学困生同样具有发言的机会。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灵活性、引导性和鼓励性,对学生的发言报以积极的态度,如“再想想”、“谁来帮帮他”、“很好”、“真不错”、“你进步好大啊”、“你的声音真好听”之类的语言应该是我们课堂上经常运用的语言。
四、问题设计难易结合、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表达
一节课上老师主导地位的外在表现便是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一堂课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能够设疑引思的、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便于学生回答的问题。
1.问题设计要做到难易结合,为照顾学生的普遍水平,问题就必须有难易结合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做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积极思考后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作出自己的答案。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利用学生“刨根问底”喜欢追问的思维特点,对课堂问题要进行步步设疑、层层深入的设计。便如,在讲《少年闰土》时,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问题设计如下: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与闰土相比,“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这样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愿意回答,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
3.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引导性。便如教学《跳水》一课,在理解船长机智果断时,可这样发问:孩子上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水手们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同学们,你们想救这个孩子吗?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船长是怎样做的?你佩服他吗?为什么?联系课文说说他的果断具体表现在何处?他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从“本来”、“立刻”等词体会船长想办法之快,从而理解果断;由“跳水”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体会方法之巧妙,从而理解机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掌握教学规律,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西寨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一、课前预习,加强指导,给足时间,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阅读教学中,课前预习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却不容我们忽视。对于熟悉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有时候表现出的往往还是滔滔不绝。所以加强学生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前提,我们必须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多读无疑是学生自读自悟,理解文章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必须强调学生在预习中的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这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学生会更加省时、省力地理解文章。另外,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完全有自己的学习自由,对文章进行个体的分析与思考,让学生深入地去想自己该了解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有的发问,有话可说。
二、导入设计,新颖刺激,营造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一个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力求在课之始便努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激情、角色表演、渗透迁移、竞赛激励等方法引导。例如,在讲《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利用一段生动的视频画面先将学生带入了神秘、古老的威尼斯,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如潮水般涌动起来。在讲《宴子使楚》时,让学生把预习中自选的角色进行创造性表演,入情入境的表演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其积极主动思考,设身处境地理解内容、领悟文章。在讲《鲁本的秘密》时,从春节、国庆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节日尽可能多地告诉其他同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课堂引导,亲和平等,灵活多变,排除学生畏难情绪
从思想上我们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生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内心世界的、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一切,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相处。首先,老师要有一个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以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环境之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提问中做到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平等对待,不偏不倚,让学困生同样具有发言的机会。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灵活性、引导性和鼓励性,对学生的发言报以积极的态度,如“再想想”、“谁来帮帮他”、“很好”、“真不错”、“你进步好大啊”、“你的声音真好听”之类的语言应该是我们课堂上经常运用的语言。
四、问题设计难易结合、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表达
一节课上老师主导地位的外在表现便是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一堂课中,老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能够设疑引思的、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的、便于学生回答的问题。
1.问题设计要做到难易结合,为照顾学生的普遍水平,问题就必须有难易结合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做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积极思考后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作出自己的答案。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利用学生“刨根问底”喜欢追问的思维特点,对课堂问题要进行步步设疑、层层深入的设计。便如,在讲《少年闰土》时,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问题设计如下: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与闰土相比,“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这样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愿意回答,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够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
3.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引导性。便如教学《跳水》一课,在理解船长机智果断时,可这样发问:孩子上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水手们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同学们,你们想救这个孩子吗?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船长是怎样做的?你佩服他吗?为什么?联系课文说说他的果断具体表现在何处?他的机智表现在哪里?(从“本来”、“立刻”等词体会船长想办法之快,从而理解果断;由“跳水”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体会方法之巧妙,从而理解机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掌握教学规律,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西寨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