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源远流长,因此,日语中的文字也在很大程度上就继承了汉语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近年来,中日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内众多高校也开设了日语课程,进行日语教学。本文就以汉语中的汉字词汇来对国内日语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汉字;日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221-02
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外语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才有可能获得成功[1]。我国日语教学除东部先进发达地区以外,中西部地区的日语课程教学一般都是在大学开设。通过大学期间的课堂学习,要让学生完全领会日语,接受日本的文化,这无疑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模式,这也就成为了一个我国日语教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从日语中当用汉字词汇教学作为引入点,对日语教学模式进行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 汉字与日语
历史悠久的汉字、汉语造就了日本的“启蒙文化”[2]。现代日语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汉字。日本政府国语审议会统计,日语中常用汉字数量达1945个。并且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中日两国都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都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与简化。虽然现代日语中还保存了很大部分的繁体字,但中日两国语言中完全相同的简体字有79个,比划稍异的16个,一划只差的30个[3]。虽然很多汉字在字形、构词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两国社会习惯和历史渊源等因素的影响下,日语汉字在简化方式、同音替代、草书楷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笔者曾对日语汉字形容词作过相关分析,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同形汉字在意义上都存在扩大与缩小,完全相同的只占很小一部分[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完全利用母语汉语来进行教授,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人学习的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模式。
二 汉字与日语教学
未来时代的教育必须是整体教育,要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日语教学模式,注意学生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统一,真正打破传统日语教学模式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在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
1.注意联系和区分“母语”和“二语”。
日语中存在大量当用汉字,且多为繁体字。汉字自我国传入日本,大多数都保留了原来的意义。笔者曾对《新日汉大辞典》中的1952个汉字形容词做过统计发现,91.2%的形容词都能通过其当用汉字进行相关意思的推测和理解[4]。由此可见,日语和汉语在词义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同形同义的汉字词汇,可以适当利用母语进行教学。如:学校、薬、学生、主義、経済等词。对于日语汉字词和古代汉语为同形词的情况,则可采用古代汉语进行联系学习。如:“豚”一词。
①豚,小豕也。 —— 《说文》
②猪其子谓之豚。 —— 《方言八》
③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豚”在古代汉语中,就为“猪,小猪”之意。汉字传到日本之后,日语也沿用了汉语“猪”的意思。
由于汉字的存在,中日两国语言中就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营造日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完全使用母语教学。对于同形异义的汉字词时,尤其要注意提醒学生区别对待。
④娘:母亲:~亲,爹~;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子,姑~;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娘:(むすめ)(親からみて)自分の子である女,めの子(自己的女儿);若い未婚の女,おとめ(指年轻女子);盗賊の隠語で、土蔵(盗贼隐语,仓库)。
⑤舅:母之兄弟爲舅;妻之父爲外舅。——《说文解字》
舅:妻の父,外舅という。 ——『広辞苑』(第五版)
⑥地道: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真正的,纯粹的;(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现代汉语辞典》(2002年增补本)
地道:普通の速度で歩むこと(以一般速度行进);手堅く着実な態度。まじめなこと(踏踏实实,实实在在)。 ——『広辞苑』(第五版)
“娘”一词,日汉双语中都存在,虽都有三个意思,但相同的却只有一个,其余两个意思则相差比较大。而对于“舅”一字,日语的意义范围更窄,仅指“岳父,公公”。而“地道”一词的意思则完全不同。这种同形词在日汉双语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意义,尤其对于同形异义词在表达方式、文体、语感等方面的异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理解日汉双语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日语思维,摆脱汉语固定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形成讲地道日语的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感兴趣,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1]。日语中和汉字和汉语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既有知识,从汉字着手,对日语汉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学习日语也是一件不断发现新奇事物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的养成。比如:農民(のうみん)、心理(しんり)、安心(あんしん)、夫婦(ふうふ)、便利(べんり)等词,在发音上就和汉语极其相似。而学生都具有汉语基础,因此可以充分运用谐音联想的方法,对音读单词进行记忆。
而对于日语中独有的文字——国字,因其基本都是依据中国“六书”等方法所造出来的文字。因此可以充分运用汉语中汉字解读的方式,对国字进行剖析,达到准确理解、掌握其意义的目的。如:
躾(しつけ):从身从美,意为教养。 辻(つじ):从足从十,意为十字路口。
働く(はたらく):从人从动,意为劳动、工作。
畑(はた):从火从田,意为旱地、干田。
日本是一个海洋性岛国,渔业发达,鱼类也众多,因此关于鱼类的词语也相当多。因此在词汇讲解时,可以在想学生讲解日本渔业情况的时候,对鱼类词语进行讲解,讲文化传送与知识讲解相结合。如:
鱈(たら):从鱼从雪,意为下雪季節才易捕捞的鱼。
3.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交际,而交际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教育必须是作为整体教育而存在。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单词是具有一定语言意义的构成词汇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5],因此,单词的教学必须讲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词汇的记忆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单词尤为重要。而记忆单词,机械记忆很让容易导致效率低,准确性差且容易遗忘。因为单词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词汇意义联想的方法,通过新词汇与旧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对新词汇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复述能力,如: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语;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句;复述教师讲解过程中该词汇词义讲解过程中的关键词句等。通过学生对词汇点的复述,达到及时复习和调动学生采用各种回忆策略进行复习的目的。
任何一种语言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词汇。因此,在讲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掌握词汇是词汇学习的关键。总的说来,日语词汇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因素,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
三 结论
中日两国语言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中心思想则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直接词汇教学和间接词汇教学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系统地进行词汇教学。而未来的教育必定是整体教育,因此,日语教学中,必须从整体着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统一。本文就从日语词汇教学的角度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汉字教学,希望通过汉字教学为例,为探索日语词汇、语法等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2008
[2] 戴玉金,从日语中的汉语词看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J],龙岩学院学报,2010
[3] 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M],2002
[4] 王运璇,中日汉字形容词词义异同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
[5] 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71
[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 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 邓天良,交际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
[10] 倪水兵,浅谈如何提高日语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
[11] 陈健,浅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J],科技文汇,2009
关键词:汉字;日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221-02
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外语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才有可能获得成功[1]。我国日语教学除东部先进发达地区以外,中西部地区的日语课程教学一般都是在大学开设。通过大学期间的课堂学习,要让学生完全领会日语,接受日本的文化,这无疑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怎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模式,这也就成为了一个我国日语教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从日语中当用汉字词汇教学作为引入点,对日语教学模式进行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 汉字与日语
历史悠久的汉字、汉语造就了日本的“启蒙文化”[2]。现代日语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汉字。日本政府国语审议会统计,日语中常用汉字数量达1945个。并且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中日两国都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都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与简化。虽然现代日语中还保存了很大部分的繁体字,但中日两国语言中完全相同的简体字有79个,比划稍异的16个,一划只差的30个[3]。虽然很多汉字在字形、构词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两国社会习惯和历史渊源等因素的影响下,日语汉字在简化方式、同音替代、草书楷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笔者曾对日语汉字形容词作过相关分析,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同形汉字在意义上都存在扩大与缩小,完全相同的只占很小一部分[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完全利用母语汉语来进行教授,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人学习的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模式。
二 汉字与日语教学
未来时代的教育必须是整体教育,要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日语教学模式,注意学生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统一,真正打破传统日语教学模式的枷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在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
1.注意联系和区分“母语”和“二语”。
日语中存在大量当用汉字,且多为繁体字。汉字自我国传入日本,大多数都保留了原来的意义。笔者曾对《新日汉大辞典》中的1952个汉字形容词做过统计发现,91.2%的形容词都能通过其当用汉字进行相关意思的推测和理解[4]。由此可见,日语和汉语在词义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于同形同义的汉字词汇,可以适当利用母语进行教学。如:学校、薬、学生、主義、経済等词。对于日语汉字词和古代汉语为同形词的情况,则可采用古代汉语进行联系学习。如:“豚”一词。
①豚,小豕也。 —— 《说文》
②猪其子谓之豚。 —— 《方言八》
③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豚”在古代汉语中,就为“猪,小猪”之意。汉字传到日本之后,日语也沿用了汉语“猪”的意思。
由于汉字的存在,中日两国语言中就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营造日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完全使用母语教学。对于同形异义的汉字词时,尤其要注意提醒学生区别对待。
④娘:母亲:~亲,爹~;对年轻女子的称呼:~子,姑~;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
娘:(むすめ)(親からみて)自分の子である女,めの子(自己的女儿);若い未婚の女,おとめ(指年轻女子);盗賊の隠語で、土蔵(盗贼隐语,仓库)。
⑤舅:母之兄弟爲舅;妻之父爲外舅。——《说文解字》
舅:妻の父,外舅という。 ——『広辞苑』(第五版)
⑥地道: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真正的,纯粹的;(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现代汉语辞典》(2002年增补本)
地道:普通の速度で歩むこと(以一般速度行进);手堅く着実な態度。まじめなこと(踏踏实实,实实在在)。 ——『広辞苑』(第五版)
“娘”一词,日汉双语中都存在,虽都有三个意思,但相同的却只有一个,其余两个意思则相差比较大。而对于“舅”一字,日语的意义范围更窄,仅指“岳父,公公”。而“地道”一词的意思则完全不同。这种同形词在日汉双语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意义,尤其对于同形异义词在表达方式、文体、语感等方面的异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理解日汉双语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日语思维,摆脱汉语固定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形成讲地道日语的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感兴趣,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这些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1]。日语中和汉字和汉语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既有知识,从汉字着手,对日语汉字的音、形、义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学习日语也是一件不断发现新奇事物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的养成。比如:農民(のうみん)、心理(しんり)、安心(あんしん)、夫婦(ふうふ)、便利(べんり)等词,在发音上就和汉语极其相似。而学生都具有汉语基础,因此可以充分运用谐音联想的方法,对音读单词进行记忆。
而对于日语中独有的文字——国字,因其基本都是依据中国“六书”等方法所造出来的文字。因此可以充分运用汉语中汉字解读的方式,对国字进行剖析,达到准确理解、掌握其意义的目的。如:
躾(しつけ):从身从美,意为教养。 辻(つじ):从足从十,意为十字路口。
働く(はたらく):从人从动,意为劳动、工作。
畑(はた):从火从田,意为旱地、干田。
日本是一个海洋性岛国,渔业发达,鱼类也众多,因此关于鱼类的词语也相当多。因此在词汇讲解时,可以在想学生讲解日本渔业情况的时候,对鱼类词语进行讲解,讲文化传送与知识讲解相结合。如:
鱈(たら):从鱼从雪,意为下雪季節才易捕捞的鱼。
3.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交际,而交际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教育必须是作为整体教育而存在。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单词是具有一定语言意义的构成词汇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5],因此,单词的教学必须讲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词汇的记忆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单词尤为重要。而记忆单词,机械记忆很让容易导致效率低,准确性差且容易遗忘。因为单词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词汇意义联想的方法,通过新词汇与旧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对新词汇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复述能力,如: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语;复述由新单词构成的短句;复述教师讲解过程中该词汇词义讲解过程中的关键词句等。通过学生对词汇点的复述,达到及时复习和调动学生采用各种回忆策略进行复习的目的。
任何一种语言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词汇。因此,在讲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词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掌握词汇是词汇学习的关键。总的说来,日语词汇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因素,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
三 结论
中日两国语言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自我文化中心思想则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直接词汇教学和间接词汇教学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语言的交际功能,系统地进行词汇教学。而未来的教育必定是整体教育,因此,日语教学中,必须从整体着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情意发展”和“认知发展”相统一。本文就从日语词汇教学的角度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汉字教学,希望通过汉字教学为例,为探索日语词汇、语法等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2008
[2] 戴玉金,从日语中的汉语词看中日间词汇的双向交流[J],龙岩学院学报,2010
[3] 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M],2002
[4] 王运璇,中日汉字形容词词义异同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
[5] 皮细庚.《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71
[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朱京伟,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 李月松,现代日语中的汉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 邓天良,交际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
[10] 倪水兵,浅谈如何提高日语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
[11] 陈健,浅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J],科技文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