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对于网络特别沉迷。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怎样正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抓住学生喜欢网络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动手操作、演练,与老师共同制作课件,赏析名著,观看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及影片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引导学生把对网络的沉迷转变为对语文课的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从而学好语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 学生
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网上色情是网络的的三个魔爪,是使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也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据有关资料报道:有些学生沉迷网吧,通宵达旦,居然晕倒;还有学生因没钱上网,偷拿家中财物;竟然还有学生因为网络虚拟的游戏世界,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沉迷网络而导致身心不能健康成长的案例太多太多了。面对此类社会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沉思良久:当今社会,网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太强了,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上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他们为了寻求网上的刺激、惊险、浪漫、对于网络达到了沉迷,甚或发疯,以致他们晚上“包夜机”,早上到校睡大觉。对于学习不但没有丝毫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学生的这一现实。那么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兴趣,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
为此,我充分利用“班班通”的优越条件,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手,自己操作,在网上查询资料,老师适时引导,并抓住时机给予学生认可和表扬,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老师主导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班内“网络手”帮助其他学生学会网络基础知识
由于是农村学校,有些学生不会浏览网页,不会下载材料,不会阅读邮件,不会安装软件等,让班内那些熟通网络的学生也做一次小老师,让他们示范,动手实践演练。这样那些不爱学习只爱上网的学生自信心十足,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赏识,尝到了为人师表的乐趣,增强了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网上协作,共同制作课件
在语文课程教学上,尽量采用“班班通”教学,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在网上搜集资料,学习制作课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家在网上或在学校微机室先自行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抽出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把那些搜集来的材料制成课件。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操作,很是专心,同时引发他们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创造性的加入了《陋室铭》的一个动画FLASH的朗读。太完美了!在场学生惊叹一片。操作的那个学生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他就是那个以前讨厌上语文课的“卧龙”。
三、利用阅读课,网上观赏相关画面和影片
网络资源,用之不竭。凡是和课文有关的画面和故事,学生自己搜索并赏析,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器官来感受语文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孙犁的《芦花荡》这篇课文时,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芦花荡有关的画面和影片,在课堂上剪辑放映,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芦花荡的美景,在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的抗战精神,把作者字里行间所想要表达的内涵展现给学生,学生个个激情澎湃,内心的爱憎之情溢于言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作文对于学生而言,总有无话可说之感。在作文教学上,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和范文,开阔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父亲的背影”为话题来进行片段练习,学生抓耳挠腮,无从写起。关键是平时就没有留心观察过父亲的背影。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范文,师生品读,明确观察角度。学生认真回味自己父亲的背影,灵感顿发,妙笔生花。有个学生写到:“从父亲的背影中我看到了一颗疼子爱子的心,那颗心就是我的生命”。简直令人拍案叫好!
五、在网上阅读名著,丰富学生知识
农村学生,家里藏书甚少。在语文教学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阅读课,在网上查阅有关名著,可以集体阅读,也可以剪辑篇段让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赏析。还可以下载相关影片观看,形式不限,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观赏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影片,这篇作品的背景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难理解。通过网上影片的观看,对祥子生活的时代和人物形象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小说的主题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抓住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一条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1]王有志,孙栋梁.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2]李字铮.浅谈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3]夏瑞利.浅谈网络教学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
[4]周弘.赏析教育中的《拇指歌》.
[关键词]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 学生
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网上色情是网络的的三个魔爪,是使学生堕落的三大“杀手”,也被称作“电子海洛因”。据有关资料报道:有些学生沉迷网吧,通宵达旦,居然晕倒;还有学生因没钱上网,偷拿家中财物;竟然还有学生因为网络虚拟的游戏世界,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作为现代社会的学生,沉迷网络而导致身心不能健康成长的案例太多太多了。面对此类社会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沉思良久:当今社会,网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太强了,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上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他们为了寻求网上的刺激、惊险、浪漫、对于网络达到了沉迷,甚或发疯,以致他们晚上“包夜机”,早上到校睡大觉。对于学习不但没有丝毫精力,也没有兴趣去学。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学生的这一现实。那么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兴趣,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特别是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
为此,我充分利用“班班通”的优越条件,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动手,自己操作,在网上查询资料,老师适时引导,并抓住时机给予学生认可和表扬,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老师主导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班内“网络手”帮助其他学生学会网络基础知识
由于是农村学校,有些学生不会浏览网页,不会下载材料,不会阅读邮件,不会安装软件等,让班内那些熟通网络的学生也做一次小老师,让他们示范,动手实践演练。这样那些不爱学习只爱上网的学生自信心十足,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赏识,尝到了为人师表的乐趣,增强了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网上协作,共同制作课件
在语文课程教学上,尽量采用“班班通”教学,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在网上搜集资料,学习制作课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回家在网上或在学校微机室先自行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抽出课堂时间,指导学生把那些搜集来的材料制成课件。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操作,很是专心,同时引发他们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创造性的加入了《陋室铭》的一个动画FLASH的朗读。太完美了!在场学生惊叹一片。操作的那个学生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他就是那个以前讨厌上语文课的“卧龙”。
三、利用阅读课,网上观赏相关画面和影片
网络资源,用之不竭。凡是和课文有关的画面和故事,学生自己搜索并赏析,让学生用视觉和听觉器官来感受语文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孙犁的《芦花荡》这篇课文时,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芦花荡有关的画面和影片,在课堂上剪辑放映,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芦花荡的美景,在故事情节中感受人物的抗战精神,把作者字里行间所想要表达的内涵展现给学生,学生个个激情澎湃,内心的爱憎之情溢于言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作文对于学生而言,总有无话可说之感。在作文教学上,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和范文,开阔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父亲的背影”为话题来进行片段练习,学生抓耳挠腮,无从写起。关键是平时就没有留心观察过父亲的背影。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范文,师生品读,明确观察角度。学生认真回味自己父亲的背影,灵感顿发,妙笔生花。有个学生写到:“从父亲的背影中我看到了一颗疼子爱子的心,那颗心就是我的生命”。简直令人拍案叫好!
五、在网上阅读名著,丰富学生知识
农村学生,家里藏书甚少。在语文教学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是阅读课,在网上查阅有关名著,可以集体阅读,也可以剪辑篇段让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赏析。还可以下载相关影片观看,形式不限,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观赏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影片,这篇作品的背景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难理解。通过网上影片的观看,对祥子生活的时代和人物形象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小说的主题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抓住学生对网络的沉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一条终南捷径。
参考文献:
[1]王有志,孙栋梁.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2]李字铮.浅谈网络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3]夏瑞利.浅谈网络教学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
[4]周弘.赏析教育中的《拇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