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现有市场的政策环境,先涨价可以意味着先失去竞争力。可能会触发的后果是先动先死。
发改委发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0天后的下午两点,南京一家制药公司的会议室里,大家正在热议着接下来如何应对低价药政策。
这家企业所面对的情况是,按照发改委给出的中药日均费用5元,西药3元的标准,该企业有几个产品正好超出标准几毛钱。所以他们开会的主要议题是这几个产品,是否主动降价,通过省物价局低价药清单的遴选,进入其中。
尽管讨论中意见纷呈,最终与会者还是达成了_一致的意见:暂时先观望一下。原因在于,虽然发改委对于列入低价药清单的药品已经不再规定最高零售价,但是之后的招标政策和医保付费政策是否有具体的细则现在还未可知,因此降价后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并不确定。“据说发改委将组织各省市物价局负责低价药工作的官员在合肥召开关于低价药政策落实的会议,具体会有哪些内容现在还不知道,所以我们觉得等一等会是比较稳妥的做法。”这家企业的政府事务负责人表示。
观望
暂且不论企业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在审批程序上的可行性,只是该企业应对低价药“等一等,观望T”的态度其实已经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在面对这一政策的普遍心态。
他们确实等来了结果。按照明23日合肥会议流传出来的信息,发改委基本上否定了企业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的做法,各省低价药增补以当地物价部门为主进行梳理,而不采取企业申报、物价局审核的方式。对于有意愿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的企业,可以在此轮清单确定之后,根据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不过那些已经进入发改委低价药清单的企业的“观望”则另有原因:一是等待各省市关于低价药招标方案的出台,看卫计委是否会制定低价药医疗机构的使用比例;二是在低价药不再限定最高零售价后,企业的相关产品是否需要涨价,涨幅空间有多少。
对于各省的低价药招标,企业最期待的模式是技术标和商务标同时取消,所有进入低价药清单的产品统一挂网,与医疗机构直接议价,且带量采购。
可以说,这种招标模式是企业在深受现有基药和非基药“低价中标”之苦后的集体畅想。大部分企业有清醒的认识:要到达这种预期,在现阶段基本上可能性甚微。尽管在8部委发布的保障低价药供给的通知中,有对实现此种招标模式的模糊表述,但路径却是路漫漫而修远。
能否借助低价药清单的契机涨价,企业的考虑会更复杂。但是按照发改委给出的价格标准,一些企业确实开始蠢蠢欲动,也有大张旗鼓开始实践的。
5月20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嘉应制药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进入低价药清单的药品进行提价,涵盖重感灵片、消炎利胆片、板蓝根颗粒、理中丸、补中益气丸、通宣理肺丸、橘红丸、牛黄解毒丸、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六味地黄丸、霍胆丸12个品种。
通过查询CFDA的数据库可知,嘉应药业此次涨价的12个品种都非独家产品,其中板蓝根颗粒几乎是每家中药生产企业必有的产品,其生产批文多达1036个。六味地黄丸也有660个批文,其中包括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和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品牌产品。
“竞品这么多,嘉应药业的涨价动作让人看不懂,能想到的解释可能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希望借助政策利好的驱动,提升股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因为分析现有信息可以发现,低价药政策对两类产品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利好:一种是进入低价药清单,但其主要销售渠道不在医疗机构而是零售终端的药品;另外一种则是独家产品。
“很明显,若是在医院销售的低价药品,必然要经过招标,而现在招标的取向,尤其那些竞品众多的大普药,价格因素占到很大的比重,价格上调将会影响到其在未来招标中的竞争力。”这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是,那些主要销售量在零售终端实现的药品,由于不受招标的影响,有涨价的空间,若是其终端推广执行到位,涨价后可以减少对其销量的影响。
谨慎
低价药清单,被公认为构成利好的另外一类产品是那些独家产品。据统计,发改委的低价药清单中共有44个独家品种,其中中药36个,西药8个。“独家产品本来在招标中就有竞争优势,而低价药又取消了其最高零售价限制,尽管有日均费用的上限,但这类产品的涨价空间,值得期待。”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即使是这类产品,面对涨价的问题仍然持谨慎态度。例如,低价药清单中的华润三九的三九胃泰颗粒同时具备了中药独家产品、品牌OTC和主要销售渠道在终端药店三方面的条件。但其政府事务总监田大方对未来三九胃泰颗粒是否会考虑上调零售价的态度仍然是慎之又慎。
他的理由是,三九胃泰通过十几年的终端推广’其品牌形象和价格已经深入人心,若涨价,会影响到患者的购买,“患者买药已经习惯了之前的价格,毫无预兆的涨价,一些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的患者,可能会转而购买其他同类产品。”
所以尽管三九胃泰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日益提升的今天,具备对终端销售价格进行调整的基础,但“调整多少?该怎么调?何时调整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
独家产品尚且如此,那些竞品众多的制药企业对待涨价自然慎之又慎。“按照发改委的规定,我们企业的产品确实存在涨价的空间,但是涨完之后,利润空间是增加了’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销售量的下滑,所以现在是要看主要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有厂家涨了’我们再衡量自身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决定是否涨价。因为按照现有市场的政策环境,先涨价可能意味着先失去竞争力。”一位中药企业的销售负责人表示。还有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则更为悲观,认为涨价可能触发的后果是“先动先死”。
事实上,制药企业对进入低价药清单产品审慎涨价的态度,正迎合发改委政策的主张。据悉,在低价药清单出台之前,发改委曾针对一些中药独家产品的生产厂家进行约谈,要求独家品种生产企业近期价格不做调整。同时发改委也建议地方物价局进行类似的约谈,防止独家品种的价格上浮。
所以在具体的招标细则、医保报销措施等更为具体的操作措施出台之前,审慎是企业目前普遍的态度。“不能有投机心理,看见政策调整就立刻上马,改造生产线,一旦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就停产这样综合计算下来,其实是亏的。”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的话,应该代表了大部分企业的看法。
发改委发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0天后的下午两点,南京一家制药公司的会议室里,大家正在热议着接下来如何应对低价药政策。
这家企业所面对的情况是,按照发改委给出的中药日均费用5元,西药3元的标准,该企业有几个产品正好超出标准几毛钱。所以他们开会的主要议题是这几个产品,是否主动降价,通过省物价局低价药清单的遴选,进入其中。
尽管讨论中意见纷呈,最终与会者还是达成了_一致的意见:暂时先观望一下。原因在于,虽然发改委对于列入低价药清单的药品已经不再规定最高零售价,但是之后的招标政策和医保付费政策是否有具体的细则现在还未可知,因此降价后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并不确定。“据说发改委将组织各省市物价局负责低价药工作的官员在合肥召开关于低价药政策落实的会议,具体会有哪些内容现在还不知道,所以我们觉得等一等会是比较稳妥的做法。”这家企业的政府事务负责人表示。
观望
暂且不论企业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在审批程序上的可行性,只是该企业应对低价药“等一等,观望T”的态度其实已经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在面对这一政策的普遍心态。
他们确实等来了结果。按照明23日合肥会议流传出来的信息,发改委基本上否定了企业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的做法,各省低价药增补以当地物价部门为主进行梳理,而不采取企业申报、物价局审核的方式。对于有意愿主动降价进入低价药清单的企业,可以在此轮清单确定之后,根据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不过那些已经进入发改委低价药清单的企业的“观望”则另有原因:一是等待各省市关于低价药招标方案的出台,看卫计委是否会制定低价药医疗机构的使用比例;二是在低价药不再限定最高零售价后,企业的相关产品是否需要涨价,涨幅空间有多少。
对于各省的低价药招标,企业最期待的模式是技术标和商务标同时取消,所有进入低价药清单的产品统一挂网,与医疗机构直接议价,且带量采购。
可以说,这种招标模式是企业在深受现有基药和非基药“低价中标”之苦后的集体畅想。大部分企业有清醒的认识:要到达这种预期,在现阶段基本上可能性甚微。尽管在8部委发布的保障低价药供给的通知中,有对实现此种招标模式的模糊表述,但路径却是路漫漫而修远。
能否借助低价药清单的契机涨价,企业的考虑会更复杂。但是按照发改委给出的价格标准,一些企业确实开始蠢蠢欲动,也有大张旗鼓开始实践的。
5月20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嘉应制药发布公告称,将对旗下进入低价药清单的药品进行提价,涵盖重感灵片、消炎利胆片、板蓝根颗粒、理中丸、补中益气丸、通宣理肺丸、橘红丸、牛黄解毒丸、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六味地黄丸、霍胆丸12个品种。
通过查询CFDA的数据库可知,嘉应药业此次涨价的12个品种都非独家产品,其中板蓝根颗粒几乎是每家中药生产企业必有的产品,其生产批文多达1036个。六味地黄丸也有660个批文,其中包括同仁堂六味地黄丸和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等品牌产品。
“竞品这么多,嘉应药业的涨价动作让人看不懂,能想到的解释可能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希望借助政策利好的驱动,提升股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因为分析现有信息可以发现,低价药政策对两类产品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利好:一种是进入低价药清单,但其主要销售渠道不在医疗机构而是零售终端的药品;另外一种则是独家产品。
“很明显,若是在医院销售的低价药品,必然要经过招标,而现在招标的取向,尤其那些竞品众多的大普药,价格因素占到很大的比重,价格上调将会影响到其在未来招标中的竞争力。”这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是,那些主要销售量在零售终端实现的药品,由于不受招标的影响,有涨价的空间,若是其终端推广执行到位,涨价后可以减少对其销量的影响。
谨慎
低价药清单,被公认为构成利好的另外一类产品是那些独家产品。据统计,发改委的低价药清单中共有44个独家品种,其中中药36个,西药8个。“独家产品本来在招标中就有竞争优势,而低价药又取消了其最高零售价限制,尽管有日均费用的上限,但这类产品的涨价空间,值得期待。”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即使是这类产品,面对涨价的问题仍然持谨慎态度。例如,低价药清单中的华润三九的三九胃泰颗粒同时具备了中药独家产品、品牌OTC和主要销售渠道在终端药店三方面的条件。但其政府事务总监田大方对未来三九胃泰颗粒是否会考虑上调零售价的态度仍然是慎之又慎。
他的理由是,三九胃泰通过十几年的终端推广’其品牌形象和价格已经深入人心,若涨价,会影响到患者的购买,“患者买药已经习惯了之前的价格,毫无预兆的涨价,一些对品牌忠诚度不高的患者,可能会转而购买其他同类产品。”
所以尽管三九胃泰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日益提升的今天,具备对终端销售价格进行调整的基础,但“调整多少?该怎么调?何时调整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
独家产品尚且如此,那些竞品众多的制药企业对待涨价自然慎之又慎。“按照发改委的规定,我们企业的产品确实存在涨价的空间,但是涨完之后,利润空间是增加了’带来的影响可能是销售量的下滑,所以现在是要看主要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有厂家涨了’我们再衡量自身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决定是否涨价。因为按照现有市场的政策环境,先涨价可能意味着先失去竞争力。”一位中药企业的销售负责人表示。还有一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则更为悲观,认为涨价可能触发的后果是“先动先死”。
事实上,制药企业对进入低价药清单产品审慎涨价的态度,正迎合发改委政策的主张。据悉,在低价药清单出台之前,发改委曾针对一些中药独家产品的生产厂家进行约谈,要求独家品种生产企业近期价格不做调整。同时发改委也建议地方物价局进行类似的约谈,防止独家品种的价格上浮。
所以在具体的招标细则、医保报销措施等更为具体的操作措施出台之前,审慎是企业目前普遍的态度。“不能有投机心理,看见政策调整就立刻上马,改造生产线,一旦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就停产这样综合计算下来,其实是亏的。”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的话,应该代表了大部分企业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