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指示语,作为语用学的第一块研究领域,在语篇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篇文章,通过分析童话《柳林风声》中人称指示语和地点指示语,尝试进一步证明在语篇分析中,指示语可以为学者利用的有效分析工具。
关键词:指示语;指示语分析。
引言:
指示语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指示语分析,正如名称所示,是研究话语中的指示语。通过分析这些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可以得到其语用含义。由肯尼斯·格雷厄姆著的童话《柳林风声》作为英语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影响了一代代人。本文尝试分析本篇童话中人称指示语和地点指示语,由此更好地理解指示语并进一步证明其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1.0 理论框架:
根据J·莱昂斯(J·Lyons)对指示语下的定义,对其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指示语是语法和词汇意义的作用,按照它的使用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指的人和事物,把语言和内容联系起来。
2.0 《柳林风声》中的人称指示语:
2.1 人称指示语
根据菲尔莫尔(Fillmore)和莱文森(Levinson)的概括,人称指示语包括I, you, he, she, it, they, us, we等,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包括说话者的第一人称指示语,包括听话者的第二人称指示语,既不包括说话者也不包括听话者的第三人称指示语。
2.2 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者。
例1:"And the sight of an animal in tears always makes me feel queer and soft-hearted. So cheer up, Toad! I'll do my best, and we may beat them yet!"
本例引自第八章,蟾蜍刚从监狱里逃出。这句话出自一个试图安慰蟾蜍的司机之口。在这里,用"we"而不用"you"来指代"toad",只为了展示对听者的同情,使其感到并不孤独,有司机支持。这种用法缩短了说话者与听话者心理上的距离,使得听者信心倍增。
2.3 包括听话者的"we"和不包括听话者的"we"
与例1类似,我们在使用we时,其中也包括两层含义。
例2:'All complete!' said the Toad triumphantly, pulling open a locker. 'You see-biscuits, potted lobster, sardines-everything you can possibly want.Soda-water here-baccy there-letter-paper, bacon, jam, cards and dominoes-you'll find,' he continued, as they descended the steps again, 'you'll find that nothing what ever has been forgotten, when we make our start this afternoon.'
'I beg your pardon,' said the Rat slowly, as he chewed a straw, 'but did I overhear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WE," and "START," and "THIS AFTERNOON?"'
在这里,蟾蜍为旅行做了一切准备,甚至没有与河鼠商量就独自确定了与他同行的旅伴名单。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河鼠定会与他同行,所以用了包括听话者的"we"。但河鼠并没有旅行的打算。当听到"we"時深感惊讶并指出"we"一词寻求进一步解释。蟾蜍这样用词表明了他的自负,主观臆断和对他人意见的无视。
哲学家奥斯汀对语言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一个言语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例2蟾蜍通过用包括听话者的"we",试图达到这样的效果:河鼠能够与他一起旅行。
在本篇童话中,不包括听话者的"we"之用法也随处可见:
例3:'Couldn't you stop on for just this year?' suggested the Water Rat wistfully. 'We'll all do our best to make you feel at home. You've no idea what good times we have had, while you are far away.'
这是河鼠与准备飞向南方的燕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河鼠对于燕子的离开感到遗憾,并竭力挽留。用"we"而不用"I"对燕子做出承诺,实际上河鼠只代表自己,这样表达是出于谦虚和对燕子的热情好客。而且这样说也更具有说服力。
2.4 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
为了实现某种语用目的,有时说话者会用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
例4:'Nice? It's the only thing,' said the Water Rat solemnly, as he leant forward for his stroke. 'Believe me, my young friend, there is nothing-absolutely nothing-half so much worth doing as simply messing about in boats. Simply messing.'
The Rat shook his head with a smile. 'Not yet, my young friend,' he said-'Wait till you've had a few lessons. It's not so easy as it looks.'
这一例摘自第一章,童话开篇处,两只小动物刚刚相识,河鼠用"my young friend"来称呼田鼠,展现了他的礼貌和善良。而第三人称指示语还会给两人之间设置距离,表明他们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在于自己亲密的人之间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目的是引起对方注意。
例5:(after a long time's explaining) The wife said to her husband: "My dear husband, why don't you understand?"
2.5 第三人称指示语是被用来指代说话者自身的。最常用的是"I",但在有些场合说话者也用第三人称自称。
例6:'That's all right, bless you!' responded the Rat cheerily. 'What's a little wet to a Water Rat? I'm more in the water than out of it most days…'
这两段对话发生在田鼠把船弄翻后,河鼠暗示他擅长游泳,浑身湿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田鼠强调自己的身份也使田鼠宽慰许多。
3.0 《柳林风声》中的地点指示语
英语中,最常用的地点指示语是:here, there, this, that等。通过使用不同的地点指示语,可以暗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语用距离。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在讨论礼貌策略时注意到了这一点。说话者使用地点指示语暗示的物质距离来展示像喜好,仇恨,亲密和疏远等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他们认为当人们使用"this"和"that"时,倾注了更多情感。也就是说,"this"和"here"暗示亲近,而"that"和"there"暗示疏远。
3.1 "this"
例7:"This is fine!" he said to himself. "This is better than whitewashing!"
例8: "You must think me very rude; but all this is so new to me. So-this-is-a -River!"
這两句话都选自第一章,有田鼠说出。在经过一早上忙碌的大扫除之后,他感到疲劳而厌倦,于是冲到太阳下享受温暖的阳光,同时说出了上两句话。例7中"this"指代阳光和在无垠的草原上徜徉,两者都是实际的事物和动作,就在眼前,因此,用"this"表明在物质距离上的接近。从心理视角来说,在阳光下散步当然比大扫除更让人向往。田鼠用"this"指代显示自己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做前者。在例8中,水鼠向田鼠介绍河,对于田鼠来说,河是全新的事物,既感到惊讶又兴奋,忍不住发出感慨。这里"this"的用法接近于上例。"This"同样还可以仅仅指代人们不喜欢做但不得不去面对的事物。
3.2 "that"
例9:"Badger hates society, and invitations, and dinner, and all that sort of thing."
"That"是指长距离的地点指示语。用"that",说话者对社交,邀请,晚餐等的厌恶一览无余。而且,他也有意识地拉开了自己与这些事物的距离。
3.3 "There"
例 10:What?' cried the Badger, greatly scandalized,'You backsliding animal, didn't you tell me just now, in there----'
'Oh, yes, yes, in THERE,' said Toad impatiently.'I'd have said anything in THERE.You're so eloquent, dear Badger, and so moving, and so convincing, and put all your points so frightfully well-you can do what you like with me in THERE, and you know it…'
这里四处"there"用法不尽相同,第一个"there"反指狗獾在吸烟室中与蟾蜍的对话。其他三个"there"暗示吸烟室中的谈话毫无意义。这样使用进一步突出了距离感。
结语:
通过详尽分析童话《柳林风声》,研究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第一人称暗示语"we"的用法。"we"可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者。这一用法缩短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并使得听话者有信心并感到舒服。第二,说话者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目的是要达到某些语用目的。这种用法可以展现说话者的礼貌和善良。同样也在交谈双方之间设置了距离,暗示他们在关系上并不是太熟悉。第三,第三人称指示语可以代替第一人称指示语"I"。第四,地点指示语"this"既可指物质上也可指心理上的亲切。第五,"that"和"there"都是长距离指示语。说话者的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拉长距离,暗示厌烦感情。
以上提到五点都是童话《柳林风声》中指示语的特殊用法。通过从指示语角度分析,童话中四个主人公性格跃然纸上。同时,本文进一步证明了指示语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小红: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及其语用探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2]高航、严辰松: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黄国文:言语交际中的指示人称代词[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风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指示语;指示语分析。
引言:
指示语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指示语分析,正如名称所示,是研究话语中的指示语。通过分析这些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可以得到其语用含义。由肯尼斯·格雷厄姆著的童话《柳林风声》作为英语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影响了一代代人。本文尝试分析本篇童话中人称指示语和地点指示语,由此更好地理解指示语并进一步证明其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1.0 理论框架:
根据J·莱昂斯(J·Lyons)对指示语下的定义,对其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指示语是语法和词汇意义的作用,按照它的使用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指的人和事物,把语言和内容联系起来。
2.0 《柳林风声》中的人称指示语:
2.1 人称指示语
根据菲尔莫尔(Fillmore)和莱文森(Levinson)的概括,人称指示语包括I, you, he, she, it, they, us, we等,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包括说话者的第一人称指示语,包括听话者的第二人称指示语,既不包括说话者也不包括听话者的第三人称指示语。
2.2 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者。
例1:"And the sight of an animal in tears always makes me feel queer and soft-hearted. So cheer up, Toad! I'll do my best, and we may beat them yet!"
本例引自第八章,蟾蜍刚从监狱里逃出。这句话出自一个试图安慰蟾蜍的司机之口。在这里,用"we"而不用"you"来指代"toad",只为了展示对听者的同情,使其感到并不孤独,有司机支持。这种用法缩短了说话者与听话者心理上的距离,使得听者信心倍增。
2.3 包括听话者的"we"和不包括听话者的"we"
与例1类似,我们在使用we时,其中也包括两层含义。
例2:'All complete!' said the Toad triumphantly, pulling open a locker. 'You see-biscuits, potted lobster, sardines-everything you can possibly want.Soda-water here-baccy there-letter-paper, bacon, jam, cards and dominoes-you'll find,' he continued, as they descended the steps again, 'you'll find that nothing what ever has been forgotten, when we make our start this afternoon.'
'I beg your pardon,' said the Rat slowly, as he chewed a straw, 'but did I overhear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WE," and "START," and "THIS AFTERNOON?"'
在这里,蟾蜍为旅行做了一切准备,甚至没有与河鼠商量就独自确定了与他同行的旅伴名单。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河鼠定会与他同行,所以用了包括听话者的"we"。但河鼠并没有旅行的打算。当听到"we"時深感惊讶并指出"we"一词寻求进一步解释。蟾蜍这样用词表明了他的自负,主观臆断和对他人意见的无视。
哲学家奥斯汀对语言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把一个言语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例2蟾蜍通过用包括听话者的"we",试图达到这样的效果:河鼠能够与他一起旅行。
在本篇童话中,不包括听话者的"we"之用法也随处可见:
例3:'Couldn't you stop on for just this year?' suggested the Water Rat wistfully. 'We'll all do our best to make you feel at home. You've no idea what good times we have had, while you are far away.'
这是河鼠与准备飞向南方的燕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河鼠对于燕子的离开感到遗憾,并竭力挽留。用"we"而不用"I"对燕子做出承诺,实际上河鼠只代表自己,这样表达是出于谦虚和对燕子的热情好客。而且这样说也更具有说服力。
2.4 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
为了实现某种语用目的,有时说话者会用第三人称指示语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
例4:'Nice? It's the only thing,' said the Water Rat solemnly, as he leant forward for his stroke. 'Believe me, my young friend, there is nothing-absolutely nothing-half so much worth doing as simply messing about in boats. Simply messing.'
The Rat shook his head with a smile. 'Not yet, my young friend,' he said-'Wait till you've had a few lessons. It's not so easy as it looks.'
这一例摘自第一章,童话开篇处,两只小动物刚刚相识,河鼠用"my young friend"来称呼田鼠,展现了他的礼貌和善良。而第三人称指示语还会给两人之间设置距离,表明他们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在于自己亲密的人之间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目的是引起对方注意。
例5:(after a long time's explaining) The wife said to her husband: "My dear husband, why don't you understand?"
2.5 第三人称指示语是被用来指代说话者自身的。最常用的是"I",但在有些场合说话者也用第三人称自称。
例6:'That's all right, bless you!' responded the Rat cheerily. 'What's a little wet to a Water Rat? I'm more in the water than out of it most days…'
这两段对话发生在田鼠把船弄翻后,河鼠暗示他擅长游泳,浑身湿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田鼠强调自己的身份也使田鼠宽慰许多。
3.0 《柳林风声》中的地点指示语
英语中,最常用的地点指示语是:here, there, this, that等。通过使用不同的地点指示语,可以暗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语用距离。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在讨论礼貌策略时注意到了这一点。说话者使用地点指示语暗示的物质距离来展示像喜好,仇恨,亲密和疏远等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他们认为当人们使用"this"和"that"时,倾注了更多情感。也就是说,"this"和"here"暗示亲近,而"that"和"there"暗示疏远。
3.1 "this"
例7:"This is fine!" he said to himself. "This is better than whitewashing!"
例8: "You must think me very rude; but all this is so new to me. So-this-is-a -River!"
這两句话都选自第一章,有田鼠说出。在经过一早上忙碌的大扫除之后,他感到疲劳而厌倦,于是冲到太阳下享受温暖的阳光,同时说出了上两句话。例7中"this"指代阳光和在无垠的草原上徜徉,两者都是实际的事物和动作,就在眼前,因此,用"this"表明在物质距离上的接近。从心理视角来说,在阳光下散步当然比大扫除更让人向往。田鼠用"this"指代显示自己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做前者。在例8中,水鼠向田鼠介绍河,对于田鼠来说,河是全新的事物,既感到惊讶又兴奋,忍不住发出感慨。这里"this"的用法接近于上例。"This"同样还可以仅仅指代人们不喜欢做但不得不去面对的事物。
3.2 "that"
例9:"Badger hates society, and invitations, and dinner, and all that sort of thing."
"That"是指长距离的地点指示语。用"that",说话者对社交,邀请,晚餐等的厌恶一览无余。而且,他也有意识地拉开了自己与这些事物的距离。
3.3 "There"
例 10:What?' cried the Badger, greatly scandalized,'You backsliding animal, didn't you tell me just now, in there----'
'Oh, yes, yes, in THERE,' said Toad impatiently.'I'd have said anything in THERE.You're so eloquent, dear Badger, and so moving, and so convincing, and put all your points so frightfully well-you can do what you like with me in THERE, and you know it…'
这里四处"there"用法不尽相同,第一个"there"反指狗獾在吸烟室中与蟾蜍的对话。其他三个"there"暗示吸烟室中的谈话毫无意义。这样使用进一步突出了距离感。
结语:
通过详尽分析童话《柳林风声》,研究结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第一人称暗示语"we"的用法。"we"可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者。这一用法缩短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并使得听话者有信心并感到舒服。第二,说话者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代替第二人称指示语。目的是要达到某些语用目的。这种用法可以展现说话者的礼貌和善良。同样也在交谈双方之间设置了距离,暗示他们在关系上并不是太熟悉。第三,第三人称指示语可以代替第一人称指示语"I"。第四,地点指示语"this"既可指物质上也可指心理上的亲切。第五,"that"和"there"都是长距离指示语。说话者的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拉长距离,暗示厌烦感情。
以上提到五点都是童话《柳林风声》中指示语的特殊用法。通过从指示语角度分析,童话中四个主人公性格跃然纸上。同时,本文进一步证明了指示语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小红: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及其语用探析[J]. 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2]高航、严辰松: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黄国文:言语交际中的指示人称代词[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肯尼斯·格雷厄姆:柳林风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