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本文在认真梳理分析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世界各国也都在为医改、为医疗保障所困惑,而中医药具有“个性化的辨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五大特色,并拥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六大优势,中医药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和喜爱。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东起东亚,西至欧洲,横贯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涵盖蒙古国、东盟、中东欧、中亚、西亚和南亚等不同区域的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了44亿。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一带一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目前,中医药在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8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来培养本土中医药人才和进行中医药研究;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颁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此外,我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60多个国家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来华读书的学生有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通过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为亚、欧、非等地区培养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中医药人才。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中西医的文化和治疗差异
中医的传统的“望、闻、问、切”,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注重的是整体。中医的优势在于:大量亚健康状态、功能失调性疾病,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像针灸、按摩等都不是一种对抗性的疗法,而是通过调理来调动人体自身的防病机制,使人体的状态调整到比较好的水平。西医的优势在于:危急重症的监护抢救、介入治疗、大器官移植、美容整形、干细胞移植……西医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越来越细。西医的特点是治疗时更具针对性,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2中医药翻译难题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起源于春秋,历经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 其汇聚了从古之今的自然、文、史、哲及其他各学科知识,凝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类信息及释道儒三教的教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与西医既然不同的独特体系,它要求学习者掌握辩证论治的医道,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无法领悟其中的真谛。中医药词汇的一词多义、晦涩难懂古文的不同译法以及不同的修辞手法都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难度。
2.3 中医药国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医作为一个整体,有些国家的部分地区承认了中医的合法性,如澳大利亞、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有些国家承认了针灸的合法性,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中医没有摆脱“补充医学”的范围,中医在西方国家,普遍被定义为“补充医学”或者“另类医疗”, 在社会定位方面,中医也未能全面进入医保体系。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的思路和对策
将中医药文化国外传播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寻找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和“一带一路”国家科学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 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认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外社会对中医的态度与需求,找到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文化适应,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找出中医药的不足,运用中医思维构筑现实视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规划出中医药文化国外传播的总体思路和宏观方案设计,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3.1 重视中医药学的准确翻译
中医药文化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而且更要加强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熟练掌握。同时要以民族性为原则,保持中医药文化的“中国特色”和“中医特点”,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国健康发展。
3.2避免国外立法将针灸与中医相分离
中医针灸和中医药本是中医药学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然而,国外的中医立法中,很多国家将中医针灸和中医药分裂立法,这种分裂不仅不利于中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也不利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及其治疗疾病的潜力。如何避免针灸与中医学脱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曾建议,国外对中医师注册时,应将中医、针灸合并注册为中医师,国外可以根据当地的中医、针灸师的实际情况,对具备条件的可注册为中医师;或分设单项以作过渡,如注册为中医(中药)、中医(针灸),这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不仅有利于中医师的规范管理,又保护了长期从事中医人员的利益。
3.3 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药审批管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等领域相关法律规定,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3.4 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有效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培养机构、培养对象、培养方法、培养师资等。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开发和培养的有效途径,配套推出专门培训教育方案和系列教材,加强中医药专业外语教育教学,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5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王国强.2018年全国中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8-1-15
[2]张其成. 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 健康报, 2017-03-15(005).
[3]陶一桃.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制度—文化约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3(6): 19-24.
作者简介:
王秋安(1973-),男,河南郑州,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世界各国也都在为医改、为医疗保障所困惑,而中医药具有“个性化的辨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五大特色,并拥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六大优势,中医药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和喜爱。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
“一带一路”东起东亚,西至欧洲,横贯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涵盖蒙古国、东盟、中东欧、中亚、西亚和南亚等不同区域的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了44亿。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一带一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目前,中医药在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8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来培养本土中医药人才和进行中医药研究;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颁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此外,我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60多个国家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来华读书的学生有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通过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为亚、欧、非等地区培养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中医药人才。
2.“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中西医的文化和治疗差异
中医的传统的“望、闻、问、切”,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注重的是整体。中医的优势在于:大量亚健康状态、功能失调性疾病,中医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像针灸、按摩等都不是一种对抗性的疗法,而是通过调理来调动人体自身的防病机制,使人体的状态调整到比较好的水平。西医的优势在于:危急重症的监护抢救、介入治疗、大器官移植、美容整形、干细胞移植……西医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越来越细。西医的特点是治疗时更具针对性,倾向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2中医药翻译难题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起源于春秋,历经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 其汇聚了从古之今的自然、文、史、哲及其他各学科知识,凝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类信息及释道儒三教的教义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与西医既然不同的独特体系,它要求学习者掌握辩证论治的医道,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无法领悟其中的真谛。中医药词汇的一词多义、晦涩难懂古文的不同译法以及不同的修辞手法都会对读者的理解造成难度。
2.3 中医药国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医作为一个整体,有些国家的部分地区承认了中医的合法性,如澳大利亞、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有些国家承认了针灸的合法性,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中医没有摆脱“补充医学”的范围,中医在西方国家,普遍被定义为“补充医学”或者“另类医疗”, 在社会定位方面,中医也未能全面进入医保体系。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的思路和对策
将中医药文化国外传播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去,寻找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和“一带一路”国家科学文化价值观的契合点, 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认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国外社会对中医的态度与需求,找到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文化适应,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找出中医药的不足,运用中医思维构筑现实视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规划出中医药文化国外传播的总体思路和宏观方案设计,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3.1 重视中医药学的准确翻译
中医药文化要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工作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而且更要加强对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熟练掌握。同时要以民族性为原则,保持中医药文化的“中国特色”和“中医特点”,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国健康发展。
3.2避免国外立法将针灸与中医相分离
中医针灸和中医药本是中医药学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然而,国外的中医立法中,很多国家将中医针灸和中医药分裂立法,这种分裂不仅不利于中医药学在国外的传播,也不利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及其治疗疾病的潜力。如何避免针灸与中医学脱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曾建议,国外对中医师注册时,应将中医、针灸合并注册为中医师,国外可以根据当地的中医、针灸师的实际情况,对具备条件的可注册为中医师;或分设单项以作过渡,如注册为中医(中药)、中医(针灸),这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不仅有利于中医师的规范管理,又保护了长期从事中医人员的利益。
3.3 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管理、中药审批管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等领域相关法律规定,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以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3.4 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有效的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培养机构、培养对象、培养方法、培养师资等。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人才开发和培养的有效途径,配套推出专门培训教育方案和系列教材,加强中医药专业外语教育教学,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5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推进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华接受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临床实习,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参考文献:
[1]王国强.2018年全国中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8-1-15
[2]张其成. 促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 健康报, 2017-03-15(005).
[3]陶一桃.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制度—文化约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3(6): 19-24.
作者简介:
王秋安(1973-),男,河南郑州,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