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内园林建设大多在追求豪华,大肆修建牌坊、门楼、喷泉等,过度追求视觉上的冲击,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甚至为建“政绩工程”,采取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方法,如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填湖造园、挖山造园、大树移植等,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造成了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应提倡节约型园林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城市园林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园林建设;经济;生态;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又属于少林国家,但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园林建设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并使得生态需求成了第一需求。然而实际的园林建设情况是,我国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及其用材目的,大力提倡在满足生态效益需求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发园林建设工程,以时间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关于协调园林建设中关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内容意义重大。
一、园林建设的作用
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具有着以下重要作用。
1、有利城市环境的保护。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水土流失防护和环境污染检测两方面,园林建设中所采用的树木在经过多年的生长之后,由于其根部深植于泥土之中,能起到土壤固定作用,同时树木的树冠和叶片在降雨时能起到阻碍雨水的作用,极大的降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从而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另一方面,大气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会对园林植被的正常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正是园林植物对环境监测作用的重要体现,当植物受到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危害时,由于其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植物往往会通过叶子或者其他途径展示给人们,人们通过对树叶等的变化,便会指导大气中的某种污染物质超标了。
2、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具有性能不一的环境改善功能,有的偏重于降低空气中的尘埃,有的有助于有害气体的吸收,还有些有助于增加空气的湿度等等。园林建设工作通过对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植物通过合理的配置,能够起到改善城市及周边生活环境的作用,真正的起到生态改善的目的
3、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美化。环境美化是城市园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其最初衷的作用。通过园林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各种绿化植物合理分配和布置,根据植物的形态、种类和色调,通过借景、配景和分景等多种多样的造景方式,使得原本单一的环境配置变得生动多彩起来,即使在万物凋零的冬季,也可以营造出姿态万千的勃勃景致,从而有效的实现环境美化的功能。
而从经济产业工程方面而言,园林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园林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园林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园林而催生出来的旅游业、花卉业以及园林建筑等行业正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因此园林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于那些重视生态过程的园林建设强调自然生境的恢
复,提倡生物多样性的线性绿地空间一般能恢复到无需人为管理的自然状态,因此节约了大量后期养护经费。另外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提
高了城市的品位,为城市制造了绿色名片。与此同时,很多房企开发商也发现优美的绿色环境可以有效促进楼盘的热销,更加细致的小区景观有利于价格的上涨,这便提前预示了绿化与物业市场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园林建设可以节约能源据《中国花卉报》2004 年9 月23 日报道,上海民星村建成的生态园林,使该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7.5%,乔木、灌木共6238 株,行道树112 株,草坪1130平方米,绿化价值为:年产氧气16.7 吨,价值3 万元;吸收二氧化碳79 吨,减少损失207 元;除尘15.2 吨,节约清洁费用183.5 元;调温相当电费35 万元,总价值38.039 万元。
二、园林建设中经济与生态效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建设滞后或超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无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或是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为了体现其档次和品味,多地频现“暴发户”式的设计。我们可以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居住小区看到阵容庞大的希腊神话雕塑、气势恢弘的喷水、亮铮铮的大理石地面、恍如白昼的灯柱,进入小区如同进入了皇宫殿所般。多地的城市广场、公园等也同样使用了多种使人视觉上感觉气派的景观元素。
不可否认,适当建设广场绿地对改善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条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诸如现在多地频现的“白宫”以及上述所说的唯气派为重的园林建设,不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种“过度超前”的园林建设,不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不考虑居民生活、休闲的实际需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得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是名副其实的所谓政绩工程。并且这种肆意的模仿西方他国的景观建设也在有意无意中渐渐的淡化甚至抹去了我们自身拥有的园林建设精髓和意境,过度的“山寨”建筑和景观必然成为经济建设滞后的负担。
(二)“见缝插绿”的破碎化的斑块格局
随着城市园林的逐渐兴起,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事业,但是多地的园林绿化没有形成系统性,多是孤立的生境,缺少联系的纽带。同时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见缝插绿”的现象频频出现,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在2012 参展戛纳的中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影片最后用来结尾的城市屋顶花园的设计是对现代都市拓展绿地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解决方案。这提醒着园林建设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平面及垂直绿化中丰富的植物配置,稳定植物群落的营造,还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
三、园林建设中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筹发展
(一)优化布局结构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能使绿地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且使城市绿量增加,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依据生态位原则,合对绿地中的乔灌草复层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协调各植物种,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自然资源,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这种复层结构的特点是:宽大的树冠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能形成荫地环境,其成为降温的中心源;稀疏的灌木层通透性好,易形成局部环流,对于系统内外的气体交换十分有益;丰富的地被层在群落地层吸收辐射热,拦截地表径流,还能把相对潮湿的空气不断地输送到群落外,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周边地区的热效应。同时这种复层结构能够形成均匀分布的根系,而发达的根系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土保持及其地下水的净化有很大作用。这种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还可以防风固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
(二)利用绿化的环境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大多数城市与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由于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吸引了投资者、旅游者的眼球,繁荣了经济。一些城市计算建设投入和产出之比达到1:5 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重视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由于有了绿色的环境,房价也随之上升,楼盘热销,绿化和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地区限制,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能够在自然空间里不受限制地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由于城市的绿化环境而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没有依法承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而言,其实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对社会进行补偿。将外部化成本转向内部,才可以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有的依法对环境进行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为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在税费负担方面政府对这类单位应给予优惠才比较合理。
然而,现阶段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于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情况下。很多单位对于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当前,有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计量,其效果良好。
结语
城市园林建设事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后城市的管理者们首要任務之一便是如何使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更为理想的和谐统一。通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护城市和谐稳定、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景平.基于生态经济的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0(10).
[2] 张京宝.城市园林绿化经济趋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3] 黄世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林业经营探究[J].考试周刊,2009(32).
应提倡节约型园林建设。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城市园林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园林建设;经济;生态;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又属于少林国家,但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园林建设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并使得生态需求成了第一需求。然而实际的园林建设情况是,我国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及其用材目的,大力提倡在满足生态效益需求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发园林建设工程,以时间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关于协调园林建设中关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内容意义重大。
一、园林建设的作用
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具有着以下重要作用。
1、有利城市环境的保护。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水土流失防护和环境污染检测两方面,园林建设中所采用的树木在经过多年的生长之后,由于其根部深植于泥土之中,能起到土壤固定作用,同时树木的树冠和叶片在降雨时能起到阻碍雨水的作用,极大的降低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从而有效的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另一方面,大气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会对园林植被的正常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正是园林植物对环境监测作用的重要体现,当植物受到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危害时,由于其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植物往往会通过叶子或者其他途径展示给人们,人们通过对树叶等的变化,便会指导大气中的某种污染物质超标了。
2、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具有性能不一的环境改善功能,有的偏重于降低空气中的尘埃,有的有助于有害气体的吸收,还有些有助于增加空气的湿度等等。园林建设工作通过对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植物通过合理的配置,能够起到改善城市及周边生活环境的作用,真正的起到生态改善的目的
3、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美化。环境美化是城市园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其最初衷的作用。通过园林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各种绿化植物合理分配和布置,根据植物的形态、种类和色调,通过借景、配景和分景等多种多样的造景方式,使得原本单一的环境配置变得生动多彩起来,即使在万物凋零的冬季,也可以营造出姿态万千的勃勃景致,从而有效的实现环境美化的功能。
而从经济产业工程方面而言,园林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园林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园林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园林而催生出来的旅游业、花卉业以及园林建筑等行业正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因此园林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于那些重视生态过程的园林建设强调自然生境的恢
复,提倡生物多样性的线性绿地空间一般能恢复到无需人为管理的自然状态,因此节约了大量后期养护经费。另外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提
高了城市的品位,为城市制造了绿色名片。与此同时,很多房企开发商也发现优美的绿色环境可以有效促进楼盘的热销,更加细致的小区景观有利于价格的上涨,这便提前预示了绿化与物业市场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园林建设可以节约能源据《中国花卉报》2004 年9 月23 日报道,上海民星村建成的生态园林,使该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7.5%,乔木、灌木共6238 株,行道树112 株,草坪1130平方米,绿化价值为:年产氧气16.7 吨,价值3 万元;吸收二氧化碳79 吨,减少损失207 元;除尘15.2 吨,节约清洁费用183.5 元;调温相当电费35 万元,总价值38.039 万元。
二、园林建设中经济与生态效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建设滞后或超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无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或是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为了体现其档次和品味,多地频现“暴发户”式的设计。我们可以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居住小区看到阵容庞大的希腊神话雕塑、气势恢弘的喷水、亮铮铮的大理石地面、恍如白昼的灯柱,进入小区如同进入了皇宫殿所般。多地的城市广场、公园等也同样使用了多种使人视觉上感觉气派的景观元素。
不可否认,适当建设广场绿地对改善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条件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诸如现在多地频现的“白宫”以及上述所说的唯气派为重的园林建设,不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种“过度超前”的园林建设,不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不考虑居民生活、休闲的实际需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得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是名副其实的所谓政绩工程。并且这种肆意的模仿西方他国的景观建设也在有意无意中渐渐的淡化甚至抹去了我们自身拥有的园林建设精髓和意境,过度的“山寨”建筑和景观必然成为经济建设滞后的负担。
(二)“见缝插绿”的破碎化的斑块格局
随着城市园林的逐渐兴起,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与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事业,但是多地的园林绿化没有形成系统性,多是孤立的生境,缺少联系的纽带。同时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见缝插绿”的现象频频出现,忽视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城市中由于建筑面积大,可用于绿化面积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我们着力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在2012 参展戛纳的中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影片最后用来结尾的城市屋顶花园的设计是对现代都市拓展绿地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解决方案。这提醒着园林建设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平面及垂直绿化中丰富的植物配置,稳定植物群落的营造,还要注意绿化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楼顶绿化、阳台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等。
三、园林建设中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统筹发展
(一)优化布局结构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能使绿地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且使城市绿量增加,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依据生态位原则,合对绿地中的乔灌草复层结构进行合理的配置,协调各植物种,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利用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自然资源,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这种复层结构的特点是:宽大的树冠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能形成荫地环境,其成为降温的中心源;稀疏的灌木层通透性好,易形成局部环流,对于系统内外的气体交换十分有益;丰富的地被层在群落地层吸收辐射热,拦截地表径流,还能把相对潮湿的空气不断地输送到群落外,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周边地区的热效应。同时这种复层结构能够形成均匀分布的根系,而发达的根系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土保持及其地下水的净化有很大作用。这种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还可以防风固沙、降低噪音、净化空气。
(二)利用绿化的环境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大多数城市与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由于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吸引了投资者、旅游者的眼球,繁荣了经济。一些城市计算建设投入和产出之比达到1:5 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重视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由于有了绿色的环境,房价也随之上升,楼盘热销,绿化和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地区限制,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能够在自然空间里不受限制地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由于城市的绿化环境而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没有依法承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而言,其实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对社会进行补偿。将外部化成本转向内部,才可以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有的依法对环境进行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为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在税费负担方面政府对这类单位应给予优惠才比较合理。
然而,现阶段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于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情况下。很多单位对于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当前,有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计量,其效果良好。
结语
城市园林建设事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后城市的管理者们首要任務之一便是如何使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更为理想的和谐统一。通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护城市和谐稳定、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景平.基于生态经济的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0(10).
[2] 张京宝.城市园林绿化经济趋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3] 黄世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林业经营探究[J].考试周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