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洙墉 朝鲜新外相的外交征途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洙墉担任外相后,积极地展开了多边外交。图/IC

  多边外交舞台上的“首秀”,并没有揭去覆盖在朝鲜新任外相李洙墉身上厚重的神秘色彩。
  8月2日开始,李洙墉率朝鲜代表团对老挝、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行一系列访问,并于10日出席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这轮长达半个月的行程是李洙墉以朝鲜外相身份进行的第二次对外出访,而他在重大国际会议上的首次亮相,是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
  不论与他国领导人或外长进行双边会晤,还是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的会场上,出现在镜头前的李洙墉都是不苟言笑、不带任何表情。
  “根本无从判断这位朝鲜外交部的新掌门人有怎样的外交风格和外交技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布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到目前为止,李洙墉的最大外交风格就是神秘,连他的出生年份也有1935年和1940年两种说法。而一些媒体认为他有着不错的外交技巧,或许因为他从1988年开始担任了约20年的朝鲜驻瑞士大使的经历,并曾化名“李哲”,成功地完成过非常棘手的“特殊工作”。
  1996年,在李哲的安排下,一对分别名为“朴银”和“郑顺”的朝鲜兄妹来到瑞士伯尔尼的一家国际学校就读。在之后的5年中,“李哲”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好大使,而是作为“大管家”秘密照顾好这对兄妹的学习和生活,保证他们的安全以及身份不被外泄。
  今年4月,在朝鲜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李洙墉接替已在任7年的82岁的朴义春出任外相,成为金正恩时代朝鲜外交的“新掌门人”。但由于朝鲜外相一向没有实权,李洙墉如今的身份更像是金正恩的“外交管家”。
  而如今,李洙墉辅佐着的朝鲜年轻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正是当年那个被“李哲”照顾的“朴银”。“郑顺”则是他的妹妹金汝静。

升迁与金正恩步调一致


  2010年,从瑞士返回朝鲜的李洙墉担任内阁负责吸引外资的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委员长,致力于吸引外资到朝鲜投资,并成功使埃及奥斯康电信集团在当地成立通信供应网络,又推动德国酒店集团凯宾斯基参与平壤最高建筑柳京饭店的建设。一年后,在吸引外资上屡屡有斩获的李洙墉晋升劳动党行政部副部长,成为金正恩的姑父、当时担任部长的张成泽的左膀右臂,被称为张成泽手下的“经济通”。
  2011年6月,在中朝边境黄金坪经济区的开工仪式上,还是朝鲜合营投资委员会委员长的李洙墉陪同张成泽一同出席。
  去年12月,张成泽遭处决后,一度传出李洙墉也受牵连的消息。
  日本《每日新闻》当时的报道称,来自多位与朝鲜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人士的信息显示,因张成泽落马,作为“亲信”的李洙墉受牵连,可能也被处决。报道将李洙墉受牵连的原因归于其管理过张成泽与外国的资金交易,并可能围绕秘密资金问题与金正恩势力产生对立。
  但韩联社通过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敏锐地发现,在张成泽被强行当场带走的朝鲜劳动党政治家扩大会议上,一个与李洙墉相貌高度相似的人物坐在会场的第三排。如果此人正是李洙墉,那么遭“连株”的可能性很低。
  这样的判断还来自于,如果说李洙墉是张成泽的亲信,那他更是金正恩和其父亲金正日的亲信。在出任瑞士大使期间,李洙墉是金正恩兄妹的“生活大管家”。
  而此后李洙墉的升迁节奏,也和金正恩逐步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的速度步调上保持着一致。
  2009年,在即将结束在瑞士的大使任期回到平壤前夕,李洙墉被选为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这一年,金正恩成为最高人民会议候选人,平壤的一些小学停止了正常授课向学生教唱《金正恩将军之歌》,这被认为是金正日对朝鲜政治权力移交作准备。2008年下半年,金正日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后,平壤加快了“接班程序”。
  2010年1月,朝鲜在党内发布消息,将金正恩的生日指定为国家纪念日,并称金正恩是完美继承白头山血脉的又一位领导人。同年,李洙墉从瑞士回到了平壤。在2011年末,他获得晋升,这一年金正日逝世,金正恩随后当选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戴齐了朝鲜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头衔,朝鲜的“金正恩时代”至此实至名归。
  两年多后,被视作是朝鲜政府“换届会议”的朝鲜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李洙墉成为外相,不仅否定了外界关于他的种种猜测,还挤进了金正恩时代的权力核心圈。

外交关键仍在金正恩的“弃核”选择


  出任朝鲜外相一个月后,李洙墉首次出访选择了非洲和中东的埃塞俄比亚、南非、科威特和卡塔尔。这趟从5月24日开始的出访进行了一个月。虽然时间漫长,但不论是朝鲜官方媒体还是非洲和中东当地主流媒体,关于这次出访的报道都不过是寥寥几句话。
  “李洙墉展现了很好的外交技巧。”一家非洲媒体报道称,并认为李洙墉有可能凭借和金正日、金正恩父子良好的私人关系,来打破过去朝鲜外相并无实权的“傀儡模式”。但该报道未就李洙墉如何展现外交技巧有进一步的解读。
  “李洙墉只能对金正恩惟命是从,不可能有别的模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布什认为,朝鲜决策的高度集权在金正恩时代一如既往,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韩国媒体对于新任朝鲜外相李洙墉“外交首秀”的兴趣,则集中在这趟访问的“插曲”上。6月20日李洙墉结束了对中东和非洲的访问后,返程途中他在瑞士停留了一周多。对此,媒体普遍的猜测是,李洙墉可能是为了整理金正恩在瑞士的一些事宜。
  但朝鲜几大官方媒体对于李洙墉的瑞士行程都未进行任何报道。包括其对非洲和中东的东盟五国之行,朝鲜官方媒体和到访国主流媒体的报道也都“惜墨如金”。   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认为,李洙墉此次出访东盟五国,是想巩固朝鲜同东盟内一直和其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他就任朝鲜外相后,最重要使命是打破国际社会制裁给朝鲜造成的外交孤立局面。
  8月13日,李洙墉在雅加达会见印尼新当选总统佐科·维多多,转达金正恩对后者当选的祝贺后,他邀请佐科·维多多访问朝鲜。
  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两年多来,金正恩没有一次对外出访,也从未在平壤见过外国领袖。
  而要想打破外交孤立局面,根本上还取决于朝鲜会否放弃“拥核求和”的政策。“如果金正恩不改变坚持不弃核的选择,那么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就不会放松,而李洙墉的一切努力也就将无济于事。”理查德·布什说。

日本有意接触朝鲜


  8月10日,李洙墉出席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也是其在多边外交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但在晚宴和会议上,一直保持沉默、面无表情的李洙墉显得有些木讷,神色间还有些紧张,他几乎没有与身边的其他国家外长进行交流。日本媒体称,作为接近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实力人物,外界很难通过李洙墉在此次国际性会议上的表现窥探其真实面貌。
  唯一的“情节”发生在晚宴前,在走向宴会厅进行合影的通道上,一身浅粉色缅甸民族服装的李洙墉与韩国外长尹炳世首次会面。韩联社报道称,尹炳世向前走近几步,与李洙墉握手,表示“很高兴在此相见,听闻李洙墉最近出访活动比较频繁”。李洙墉只是点头示意,未做过多回应。晚餐时两人座位相隔很远,没有进行交流。
  中国外长王毅和李洙墉在会议上相邻而坐,但公开的画面中,双方并无交流。对于王毅和李洙墉在会议上的接触,中国外交部只发布了一条一句话的消息:2014年8月10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会见朝鲜外相李洙墉,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除俄罗斯外,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当事国外长此次都来到了内比都,但据公布的消息中,只有中国外长王毅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同李洙墉进行了会见。
  岸田文雄同李洙墉10日下午举行的会谈,是日朝两国外长相隔十年来的首次会谈。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岸田文雄表示,他在会谈中向李洙墉转达了日本政府期望朝鲜调查委员会加快调查被绑架日本人的搜寻工作,要求朝鲜在夏末秋初之际拿出具体的调查报告。此外,岸田文雄对于朝鲜近期不断发射“飞行物”一事,提出抗议,认为此举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李洙墉则在会谈中要求日本政府认真清算殖民统治的赔偿问题,以实现两国邦交的正常化。
  在和六方会谈的当事国之后的发展关系中,日本可能是金正恩时代的外交优先选项之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知名亚太问题专家包道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至少在策略上,平壤有和东京进行合作的需要。这可以显示,朝鲜并没有被完全孤立。”
  今年3月30日至31日,朝日两国政府间局长级会谈分别在朝鲜驻华使馆和日本驻华使馆举行了两轮谈判。日方要求朝鲜就被绑架日本人的生死状况进行再调查,并表示,“若朝鲜积极解决绑架问题,将阶段性解除日本对朝鲜的单方制裁”。
  “绑架问题”一直是阻碍日朝关系的主障碍之一。朝方2002年承认曾绑架了13名日本人,其中5名日本人后来回国。朝方说,其余8人已死亡,“绑架问题”已解决;日方则认定17名日本人遭绑架,且不认可8人死亡的说法。另外,日方怀疑另外还有超过800名日本人的失踪与朝方有关。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布什认为,朝鲜对“绑架问题”调查的进度,以及能否给出让日本人满意的解释,将决定日本会否成为平壤打破外交孤立局面的一个突破口。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国安在日本头上的“紧箍咒”。7月初,美国国务卿克里同岸田文雄进行了一次约40分钟的电话会谈。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克里表态,“如果安倍晋三首相访问朝鲜,有可能打乱日美韩的合作”。
  对于日本计划根据绑架问题的进展,分阶段解除单边对朝经济制裁的方针,克里流露出了不满,他希望日本对进一步解除制裁慎之又慎,并要求提前获知日本的进一步态度,“如果安倍首相决定访朝,希望事先与我们进行充分沟通,而不是仅在出发前通报说‘我要去’”。
其他文献
今年7月初,为纪念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十周年,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会上,谈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和张维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张维迎坚持他二十多年来一贯的观点:“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创造自由的环境、法治、包括产权制度的保证。很多时候,在经济事务中,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效果或许会更好。”  林毅夫也没打算改变他对中国模式的推崇:“中国过去35年,我们必须承
大致千禧年以来,中国古代历史突然“火”了。以中国古代历史與人物为题材的图书,屡登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这类题材的作者,也受到读者的热捧。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写一篇大文章才能说清楚,暂且不表。但说两个比较表面的现象:第一,作者大致都不是古代史学术圈内的研究者,多是“横生斜长”出来的。有的作者甚至是被这把“火”所吸引,跟风而行;有的是出版者跟风而临时邀约一些作者而出书的。第二,这类书越写越宏大,到
201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这是中共十八大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十八大对未来五年的规划和设想能否变成现实,需要通过两会的法定程序予以确认和推动,此乃本次两会受到世人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届两会一共选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全国13亿多人行使国家政治权利,共商国是。  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任代表占代表总数的65.62%,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之
在美国,意外创伤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920万儿童因之被送进急诊室,并有超过12000名儿童死于创伤,这个数字比所有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总数还多。然而与其他疾病相比,预防创伤的宣教活动却开展得并不广泛和引人注目。如今,人们开始探讨: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儿童意外创伤的发生?  十多年来,美国有些医院的急诊室在儿童创伤预防方面发挥了作用。比如,他们发放自行车头盔和儿童安全座椅。那些持续关注居高不
中国新娘和中国研修生一样,是在日华人里人数最多的两类人。这些年,远嫁日本的中国新娘占到了这个国家国际婚姻的三分之一强。来自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最近几年,中国新娘进入日本的势头更为迅猛,从2001年起,每年都有超过1万人的中国新娘嫁到日本。  许多人对于中国媳妇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看过的某部纪录片。纪录片讲述了这些媳妇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一句日语不会,却嫁进深山的农家为妻。为了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成功加入日
13个年头,158个月,4801天。岁月匆匆,《中国新闻周刊》已经600期了。  2000年1月1日,迎着新千年的晨曦,《中国新闻周刊》在对中国未来抱有信心和责任的中国新闻社人手中面世了。13年过去,《中国新闻周刊》从一个呱呱落地的新生儿成长为一个全媒体综合性传媒集团;拥有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意大利文版、英文南亚版共6个版本的杂志和两个网站;在中国传媒市场拥有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和传媒资源
110年前的8月22日,那是大清光绪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四川省广安县协兴场姚坪里的邓家老院子里,一个男婴出生了。他是家里的长子,父母将他取名为邓先圣。  先圣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时候,私塾先生却对他的名字首先表示了不满——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怎么可以先于孔圣人呢?于是将他的名字改为“希贤”。直到20年后参加革命,希贤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更平凡普通的“小平”。  半个多世纪过去,当有人扛着“小平您好”的标
自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召开《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动员会以来,沿江各省市都在积极争取,将本地区的发展纳入到这一新的国家战略之中。  尽管长江横贯东西,将沿岸的十余个省市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其中很多省市的经济往来并不密切。相反,由于产业类同,这些城市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关系。  “现在的长江经济带是分段的,不是连续的。要把整体潜力发挥出来,就必须把它的
北京。首都机场。深夜22:30。  天空被一层薄薄的雾霾笼罩着,空气中的尘埃在停机坪灯光的映射下,给大地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灰纱。为了不让玻璃窗上的灯光投影影响目视,机场塔台顶层指挥室的灯从天黑后就关掉了,50平方米的空中楼阁里,12个人借着电脑屏幕发出的微弱亮光,各自对着耳麦传递着细碎的口令,仿佛一个神秘的地下组织。  塔台管制员李柏森回头看看南部的天空,依稀还有十几架飞机的航行灯在闪动。 此时正
“公共”的概念是什么?此词来自英语的PUBLIC,指向社会全体,以公共为基础,又发展出公共场所、公共性甚至还有公务员、公民、公仆、公器、公共汽车等词语,与私下、私密相对应,公益与公共行为是这些词语的共性。  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比较生硬的单词?因为我发现日中两国的民众对于“公共”两个字的认识完全不同。20 年前,我曾接待过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械代表团,我们一起乘坐电车前往某地。途中代表团的某一位突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