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奇特报纸和一个虚构开幕式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9日,广州黄边地区出现了一份奇特的报纸,这份名为《黄边日报》的社区小报以预测新闻的方式,想象了10月9日黄边当地发生的各类情况,下雨、公告、社区调查、跳舞阿姨和居民的矛盾、著名艺术大师到访、艺术展等。更有趣的是,所有的想象后来真的发生了。
  一群年轻人近乎戏谑的“制造新闻”中,这一天,黄边地区发生了很多事。
  
  黄边日记:虚构的新闻
  
  凌晨
  《黄边日报》“新闻日”的一天是从黄边村东口服装厂凌晨时闯进的一位醉汉开始的。从工人们看来,这个“醉汉”是一个能说一点点中文的白人,“醉汉”在服装厂设计出的是一件色彩鲜艳的袍子。
  第二天,这件袍子被不同的人穿着,出现多个“疯狂的艺术家”。
  
  清晨
  一些与社区生活有关的离奇事件也相继发生了,包括从时代玫瑰园某户房间里扔下来的天降“飞蛋”和阳台上撒下的“种子雨”。
  早上9点,美术馆的门刚刚打开,就迎来了玫瑰园小区当中一位满腹不满的母亲,她和儿子的照片出现在一篇题为《年幼破坏者攻击时代玫瑰园》的新闻里,她说有街坊拿着报纸来跟她说:“你知道吗?你和你儿子上报纸了!”
  这边厢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包括我自己)正忙着安抚这位有点激动的母亲,向她解释这并非一份真正的报纸,并保证将会由美术馆发出一份致歉函;
  那边厢黄边村村口的“问题热线”就开始服务了。一处闲置多时的公共电话被设置为一条可供路人使用的公共“热线”,只要直接拨打一个匿名的手机号码,你生活当中任何的问题都将被耐心地聆听和解答。
  有几个黄边居民在并非他们日常的工作岗位上实习半天,其中包括到时代美术馆来协助“黄边创意区成立和《黄边日报》创刊仪式”的准备工作。
  午后
  午后的短暂静谧过后,地铁的黄边站各出口又开始热闹起来。有些过往的常客也许注意到了三位衣冠整洁,都戴着“文明摩托”红缎带的摩托车司机,他们的爱驾也被粉饰一新,吸引着路人去尝试他们的免费搭载服务。
  几位住在玫瑰园社区的老人也早早地来到了美术馆大堂,等待展开一趟有中英双语导览的艺术“本地游”,导览员是家作坊的成员之一、艺术家曲一箴。
  他带领着一小群热心观众,从美术馆门口一直闲逛到了黄边村村口,途中还提到了国际艺术家明星达明•赫斯特等。路途并不算短,初秋下午的太阳也仍然有那么一点炙热,但无论是走丢的还是新加入的,一路上关于“艺术是什么”的讨论都一直热烈地进行着。
  其间还有一件“黑暗中体会黄边”的旅游项目,让人想起了香港艺术家白双全的《与视觉无关的旅行》,为这个缺乏景色的湖畔和城市化的村庄增添了一丝想象中的诗意。
  放学的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拾获了片刻的“运动员梦想”,因为这里有专门从广州体育学院请来的叶教练为他们提供的免费篮球工作坊。
  
  下午
  一天当中的高潮“黄边创意区成立和《黄边日报》创刊仪式”就在小区舞蹈队阿姨们的载歌载舞当中开始了,从时代玫瑰园的北门,一大群孩子和家长被彩色礼炮和音乐吸引,自觉地加入到队伍当中,骑着玩具单车和电动车,浩浩荡荡地闯过了美术馆向小区敞开的大门,最后堵在了黄边北路的正门前。
  开幕式邀请到了设计央视大楼的“库哈斯”。
  一切都按照正常的展览开幕式进行着,不仅有主持人,美术馆馆长“赵子龙爸爸”也发了话,身高惊人的“库哈斯”发表了冗长的演说,顺便颁发了优秀新闻记者的奖状,她也顺便感谢了“党和国家”,甚至有社区里的一位妈妈向“库哈斯”要签名。
  
  策展人解读
  
  《黄边日报》是什么?
  如果撇开以上的这些“非正常”事件,《黄边日报》可以说是一份非常像样的“报纸”,不仅有着毛体书法的标准报头,翻开两页共8大版的页面,还有新闻、政治、经济、旅游甚至天气、娱乐等非常全面的内容,如果你是黄边区域的居民,可能还会发现其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相当熟悉。但认真地坐下来阅读,你又可能会觉得这份报纸有那么一点“不对劲”,那些貌似严肃又正常的标题和文字总是“似是而非”,似乎在模仿着报纸的语气,却在描述着想象中的事实。
  
  《黄边日报》的预报新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富有现实感的想象力。
  它的现实感来自二十多人的志愿记者团队在黄边及其周边区域接近一个月的实地探寻和采访,但和普通报纸完全不同,他们用新闻的体裁预测事件,并在10月9日当天让它们一一发生。
  
  种种个人猜想和非客观报道被渗透到一纸“媒体”之上,它成为了某种固化的意识形态的反面,和大部分被称之“当代”的艺术品一样莫名其妙,也和这个位于住宅楼19层的广东时代美术馆一样很难一下子归类和定义。
  
  这群年轻人是谁?
  这次活动的策划团体名叫“家作坊”。在西方,这样的日常实践叫“自我组织”和“艺术家自发机构”;在中国,他们不过是在胡同中的小院子阅读、工作、生活和种菜的一群各国年轻人。
  
  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他们做了一个叫“2008奥运会”的项目,通过与邻里之间的各种类艺术或非艺术的活动,从“做酸梅汤”到“打电子游戏”等等,带动每一位参与者们对北京奥运和中国崛起所投射的“赶超”和“胜利”进行思考。
  
  这需要一种理想主义的平常心,这种零距离和平常心,可能改变的将是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
  
  《本地居民本地游》
  在社区的街道上举办了一场虚拟的艺术游,在肉摊上解读当今最红的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作品,在一个小洞面前,解读艺术家罗伯特·巴里的《黑洞作品》。
  
  《我们要跳舞!他们要安静》
  黄边记者走访了在社区里跳舞的阿姨,得知因为唱歌跳舞,在社区中引发了一些矛盾,有些居民认为她们太吵闹,最后她们只能去小区大门外跳舞。阿姨们希望物业能提供一个大一点的空间,既不扰民,又能让社区居民拥有一个可以进行公共活动的空间。
  后来,跳舞的阿姨们被邀请到了美术馆,成为艺术展开幕式的一部分。
  
  《你今天坐咗“文明”摩托未啊》
  黄边地铁出口,排着一溜摩托车,被称为“黑摩”,10月9日这一天,他们会免费搭载客人,带客人游览黄边或者去任何地方,号称“文明”摩托。一位阿姨感慨道:“广州创文、黄边创文、摩托又创文,甘嘅‘文明摩托’真系坐得落啊!”
其他文献
背枕龙门山脉中段的遵道小镇,在四年前的大地震中不幸夷为一片废墟。民无庇所,死伤者累计近千人。  在万科集团和其商业伙伴、以及源源不断来自外地的志愿者的援助下,四年后的遵道已再次从废墟中小心翼翼新生——今天的小镇,不仅长出了最具现代化和最安全的健壮骨骼,而且重新续回了王妃故里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文气与传统。  在自然和人类搏斗的大事件中,尘埃落定,我们该如何积攒力量,吸引力量,再次让人站立?在新生的遵道
期刊
他只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员工,却是长期坚守玉树灾区的志愿者。空降于斯,担当中国扶贫基金会复兴灾区的责任。玉树的复兴和再次兴旺,陈济沧们,是这里的种子。    “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陈济沧。”  一个肤色黝黑的年轻小伙,脸颊上隐约两点“高原红”,乍看还以为是玉树当地的康巴汉子。从去年6月份开始,陈济沧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玉树灾后重建办项目处处长,受命空降到玉树灾区,管理灾后重建项目。  玉树地震后,
期刊
南宁有着一群坚定认同“公民行动、参与发展、尊重、赋权”等理念的中年人,他们的年龄一般超过32岁。作为扎根广西本土公益领域的第一批实践者,经过探索和磨练,使他们对公益事业充满着热爱,愿意帮助、陪伴年轻人在公益领域更好地成长。    南宁这座城市不大,我开着两轮电动车从西边跑到东边探望朋友,一个来回不需要给车子充电。  若让我以一个8年公益从业经验者的眼光,来评价南宁公益圈的话,那就是虽青涩可人,但却
期刊
中海油必将载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史册。不仅是由于它的CSR报告写得好,更是由于它最近陷入了渤海湾漏油事故的泥沼。2011年6月漏油事件前后,中海油在公众面前展现了截然相反的社会责任形象。对中海油社会责任履行的剖析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诸多内涵。    也许从法律上讲,中海油确实无须承担相应责任。在中国,其被问责或诉讼的可能更小。但法律责任可免,道义责任却不可无。作为一直深谙企业社会
期刊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金三角地区的湄公河上被虐杀。和任何一条国际河流一样,湄公河的自然资源分配问题、水域环境保护问题、河流安全问题等都可能成为流域内各国外交争端的导火索。    这是一条神奇的河。  它携唐古拉山的雪水而来,越过高原,翻过重山,一路向南,贯穿六国,孕育中南半岛的富饶和文明。它是“东方多瑙河”,是东南亚的黄金水路。在它的流域范围内,保存着同纬度最完整、壮观的热带雨林,
期刊
既看准了市场潮流,又有明星效应、舆论追捧和“企业先行”的意识,由香港影视红星曾志伟成立、专门吸纳听障人士就业的“乐农”素食餐厅很快就成为了香港少有的一家“赚钱的”社会企业。    香港湾仔修顿球场附近有一间楼上餐厅“乐农”,在商业大厦的一楼。下午时分上到餐厅,电梯门一打开就听到一阵笑声。  刚好是餐厅休歇的时间,我碰上了他们的生日会,全体员工正围着一张大圆桌,用手语“唱”着“生日快乐”。这宁静却欢
期刊
1988年一群早年投身“保钓运动”的在美华人,成立了滋根基金会,继承乡建精神,踏上了如今长达23年建设中国乡村的历程。中国的城市吸引着乡村,滋根逆流而上,故土的乡建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从最初支持贵州省雷山女童上学至今23年,发芽于美国的滋根项目遍布了中国9个省中的200多个村寨。  留美化学博士方谋用四个字概括了滋根的核心观念,“滋养根基”。“我们的方法更像过去上山下乡和知青下乡,生根乡村,
期刊
公共艺术社区风景  近年来,艺术和社区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艺术希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希望艺术带来创意的力量,进行城市更新。为此,越来越多的艺术事件出现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社区活动、公益事件以艺术的名义出现,形成了公共艺术的社区风景。    2011年10月,第三届发生艺术节在广州举行,这个以现代舞为主导的艺术节,希望通过艺术与社区居民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艺术,用艺术的方式参与城市改造。他们
期刊
中国财富:发生艺术节发生了什么?  黎子元:前两届发生艺术节都是以具有先锋性的现代舞为主要艺术形式的艺术节。  今年的发生艺术节引入了来自更多范畴的艺术形式,让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跨界合作,当下催生出无法在事先预料的作品。我们不但鼓励这些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作品在艺术节期间发生,也期待艺术节到了最终临近高潮的时候,也就是作品创作最接近完善的时候,能为大家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整个艺术节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期刊
威尼斯市长来了,坐下喝茶。参展的艺术家来了,翻看来自民间公益项目的照片展示。媒体记者也来了,好奇“脸盆计划”,好奇这个颇具公益情怀的项目是如何被引入国际艺术展的。    2011年9月29日,成都双年展开幕。在这个以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设计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国际艺术展上,“成都义工网”的“脸盆计划”成为唯一一个参加展览的公益项目。    艺术展上的盖碗茶和大脸盆   “脸盆计划”的主要内容以明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