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困难、正确率低的学生。学困生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因而在学习上出现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转化学困生既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又要尊重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差异,在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对话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革命,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实施对话教学反映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互相尊重、合作信任中获得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转变学困生为目的,将常规的对话教学整合为以民主、平等为原则的师生情感交流型对话,以学习历史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生本型对话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的生生对话三部分。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的情感交流对话是无法生成的。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个既民主又平等的环境能较好地开展师生的情感对话,反之,就会出现教师被“晾在讲台上”的尴尬。我任教的7班有个学生名叫小均,学习基础差,入学以来就是典型的学困生。他生活在自卑中,课堂上从不抬头,始终把我“晾在”讲台上。一次在课堂上,当我讲到古代遇到敌人入侵守卫边疆的将士就在烽火台烧狼粪报警时,小均忽然抬起头问:“为什么他们燃烧的是狼粪,而不是牛粪、羊粪?”在学生们的笑声中,我看见小均又要低下头,于是立刻说:“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与小均一样,都不明白,我们请他去查查资料吧!”当小均把有关资料介绍给全班同学后,他再也没有把我“晾在”讲台上。
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从人格尊严的角度讲,学困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平等的,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民主与平等基础上师生的情感对话,能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
当然,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技能,就无法使学困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学困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有效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一般很低,于是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学困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以此指导学困生有效参与学习历史知识和技能的生本型对话。
从“教案”到“学案”的变化,必须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困生学会、会学。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困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编制出指导他们学习每一课时内容的助学方案即“学案”,并提前3天将其发放到学困生手中。课前他们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以及理清知识线索,课堂上他们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参与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编制“学案”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的“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等。根据学困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他们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于是我把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直接在“学案”上介绍给学困生,使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接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学案”,并且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二是事件经过(内容),三是事件的影响。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给学生做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以巩固掌握显性基础知识的效果。而对于学困生较难掌握的隐性知识如事件的异同点、启示等则不做硬性要求,只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合作交流的记录。学困生 “学案”教学程序的操作,是保持学困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对话教学模式中的生本对话具体地落实为学困生与课本、与“学案”的对话学习,是转变学困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把学困生组建成学习互助小组,课堂上的双基反馈练习、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思考题或临时生成性的问题都由学习互助小组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把以师生情感交流型对话、以学习历史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生本型对话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的生生对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小均所在的7班,入学时落后面较大,实施对话教学一年后,这个班级在历次市级统考中历史科及格率均为100%,低分率为0。在2012年中考中该班所有学生的历史科成绩均在B 以上。
(责任编辑庞丹丹)
对话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革命,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世界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实施对话教学反映了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互相尊重、合作信任中获得成就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转变学困生为目的,将常规的对话教学整合为以民主、平等为原则的师生情感交流型对话,以学习历史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生本型对话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的生生对话三部分。
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的情感交流对话是无法生成的。在现实的教学中,一个既民主又平等的环境能较好地开展师生的情感对话,反之,就会出现教师被“晾在讲台上”的尴尬。我任教的7班有个学生名叫小均,学习基础差,入学以来就是典型的学困生。他生活在自卑中,课堂上从不抬头,始终把我“晾在”讲台上。一次在课堂上,当我讲到古代遇到敌人入侵守卫边疆的将士就在烽火台烧狼粪报警时,小均忽然抬起头问:“为什么他们燃烧的是狼粪,而不是牛粪、羊粪?”在学生们的笑声中,我看见小均又要低下头,于是立刻说:“在这个问题上,老师与小均一样,都不明白,我们请他去查查资料吧!”当小均把有关资料介绍给全班同学后,他再也没有把我“晾在”讲台上。
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从人格尊严的角度讲,学困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平等的,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民主与平等基础上师生的情感对话,能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
当然,转变学困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技能,就无法使学困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由于学困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有效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一般很低,于是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学困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以此指导学困生有效参与学习历史知识和技能的生本型对话。
从“教案”到“学案”的变化,必须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困生学会、会学。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困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编制出指导他们学习每一课时内容的助学方案即“学案”,并提前3天将其发放到学困生手中。课前他们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以及理清知识线索,课堂上他们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参与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编制“学案”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的“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等。根据学困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他们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于是我把整本书的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直接在“学案”上介绍给学困生,使他们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接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学案”,并且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二是事件经过(内容),三是事件的影响。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给学生做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以巩固掌握显性基础知识的效果。而对于学困生较难掌握的隐性知识如事件的异同点、启示等则不做硬性要求,只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合作交流的记录。学困生 “学案”教学程序的操作,是保持学困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对话教学模式中的生本对话具体地落实为学困生与课本、与“学案”的对话学习,是转变学困生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把学困生组建成学习互助小组,课堂上的双基反馈练习、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思考题或临时生成性的问题都由学习互助小组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把以师生情感交流型对话、以学习历史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生本型对话及加强交流与合作的生生对话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成效。小均所在的7班,入学时落后面较大,实施对话教学一年后,这个班级在历次市级统考中历史科及格率均为100%,低分率为0。在2012年中考中该班所有学生的历史科成绩均在B 以上。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