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检调对接功效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y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调对接,这一由南通检察首创的特色品牌,开展一年多来,在拓展检察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检调对接;宽严相济
  
  一、检调对接机制基本概况
  
  检调对接是指检察机关立足司法为民,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寻求检察工作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切入点和最佳结合点,在检察环节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最大化的一项机制。在检调对接中,检察机关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均遵循自愿、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在履行各自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工作,调处社会矛盾。
  当前,纳入检调对接机制处理的案件包括:1、管辖不明的信访、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信访、管辖部门未能及时处理的信访、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处理的信访;2、交通肇事、故意伤害、过失致人重伤、故意毁坏财物等轻微刑事案件所涉民事赔偿部分;3、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民事申诉执行案件等。
  
  二、检调对接机制具体做法
  
  检调对接作为一项新兴机制,在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群众纠纷等方面具有原先许多处置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秀机能:它能够简化司法程序,使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提前实现,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它通过人性化的办案机制,为民办实事,实实在在的解决检察环节的控告申诉纠纷,避免当事人的矛盾激化,并宣传法律政策、提升普法效果、提高当事人合法维权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进程;它能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息诉罢访的目标,促使相关当事人安居乐业,满腔热情的投入社会大生产,创造更大的社会效果。
  
  (一)依法处理涉检上访、促进息诉和解
  依法处理涉检上访,是检察机关的主要工作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涉检上访处理的结果如何、是否处置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立足于息诉罢访的目标,积极运用检调对接机制,从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出发,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创新执法理念,探求检调对接与处理涉检信访对接机制,及时化解在检察环节的各类矛盾纠纷,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践行宽严相济政策,促进刑事和解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当前社会形势和任务后,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高检院也要求全国检察机关把严格执行法律与执行刑事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
  适用检调对接机制,就轻微刑事案件所涉民事赔偿部分先行调解,对于被害人来说,可以保障其获得物质补偿,弥补其精神上受到的损害,抚平其心灵创伤,有利于帮助被害人的再社会化;对于加害人来讲,一方面通过与被害人商谈、协调,可以使其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促使其真诚悔悟并采取实际行动对被害人予以补偿,另一方面通过和解结案,使加害者免受逮捕、起诉或免受刑罚,避免刑事追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减轻加害者回归社会的压力和难度。因此作为处理矛盾纠纷新平台的检调对接,实践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精神,能够有力的促进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谐处理。
  
  (三)实现法律监督职能、促进执行和解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纠纷也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对于法院生效判决的不服和申诉也就相应的增加,“执行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当前民事申诉的具体现状,我们从延伸监督职能、创新工作机制出发,立足于实现当事人各方“共赢”的目标,充分发挥检调对接机制的积极作用,主动将部分案件提交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同时我们还积极与调处中心相互配合,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陈述厉害关系、消除认识偏差,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努力创造条件息诉、促进执行和解,达到自愿息诉、自愿履行、和谐结案的目的。
  
  (四)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针对当前社会矛盾调处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孤寡老人、外来打工者、未成年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亟需加以特别保护的情况下,检调对接作为一种矛盾调解工作的新思路,在遵循自愿、公平、公正、合法原则的前提下,能够有力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极力钝化矛盾,将社会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检调对接机制完善措施
  
  检调对接机制虽然具有诸多优异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努力实践,在检调对接线索来源、工作模式、案件办理等方面大胆实践、开拓求新,力求以更好的执法质量、更低的执法成本、更便捷的执法形式,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营造更多和谐因素。
  
  (一)大力加强机制宣传力度
  由于检调对接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群众对其并未充分了解,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可以利用检调对接平台加以协调处理的问题而事实上未能进入检调对接程序的情形。为此,我们应加强检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宣传力度,注重结合法制宣传、检察长巡访、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使检调对接机制为群众所熟知,扩大社会影响,拓展案件线索来源。
  
  (二)依法拓展机制适用范围
  当前检调对接机制主要适用于涉检信访息诉和解、检察环节轻微刑事案件所涉民事赔偿部分先行调解以及民事申诉执行和解,其适用范围较为狭小,因此,我们可在遵照当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适当拓展检调对接的适用范围。如对于涉检上访,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治标更要治本的原则,利用调处中心这一平台,平等协商、对话,以调解的方式解决涉及上访人切身权益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防止上访事项久拖不决。对于刑事案件,我们可以利用检调对接机制,对案件所涉民事赔偿部分,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先行调处,并将调处结果作为处理刑事部分的重要依据,以实现刑法的规制功能(即防止他人模仿和同种行为的重复发生)。对于民事申诉,由于当事人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可自主处分自身权利,我们可以为当事人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检调对接这一平台,促使其相互谅解,以实现和解结案的目标。所以,我们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办理对接案件,大胆尝试,只要法律许可的、当事人自愿的、具备调解空间的、修复社会关系有效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都积极结合检察职能纳入检调对接机制处理。
  
  (三)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程序
  实体与程序之争是法学领域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实体为主、程序为辅这种观念已经为历史所抛弃,程序与实体并重的理念已经为社会所接受,没有合法的程序就不会产生公正结果的观念已在大多数人心中确立。在利用检调对接机制处理相关案件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程序的规定,即当事人的自行申请、控申部门扎口管理、检察机关协助调处中心调解、控申部门督促调解协议落实、控申部门向调处中心反馈处理结果。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应配合调处中心进行案件调处,而不能抛开调处中心、独自进行调处,以确保调解协议的合法有效。
  
  (四)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原则
  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的理念已为现代人所接受。在运用检调对接机制处理具体案件时,我们也应注意推行公开原则,调解公开、审查公开、公开听证,使各方当事人明确调处过程,这样,即使处理结果并未达到相关当事人的预期目的,他也会因为了解处理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而认同调处的结果,自愿息诉罢访。
  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纠纷的社会,而是一个矛盾能够得到及时消除、纠纷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
  检调对接,这一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兴机制,必将为服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作出卓越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物业税这一被认为是平衡房价的“利器”广为社会所关注。笔者根据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对于物业税在中国法下的外延、设置物业税这一税种在中国的特殊意义、以及物业税推行的现实条件是否成熟等问题来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物业税;物业税的外延;设置物业税的意义;物业税推行的现实条件    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物业税出台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制度是以被害人为导向的刑事保护政策思想的勃兴和以罪犯为中心的监禁、矫正政策的失败为背景的现代社会产生的。努力寻求刑事和解与我国既有的刑事法基本理论的和谐和协调,是刑事和解制度全面走向实践的重要基础,也是关乎刑事和解中国命运的关键。  关键词:刑事和解;刑事法制度;挑战;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期刊
摘 要:酝酿了十三年之久的反垄断法终于破茧而出,并与2008年8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纵观国外反垄断的实施经验,反垄断法要有效实施,需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其中之一即是反垄断执法体制的设置。《反垄断法》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由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的工作,设立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具体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但没有具体安排反垄断的执法体制,明晰各个反垄断机关之间的职权划分,因此笔者在本
期刊
摘 要:在福利国家、给付行政等新颖国家目的观出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政府职能也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行政合同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被广泛运用。行政合同在我国的发展大概始于上世纪末,但法律中一直未明确定义,且各方面规定也不健全,如:理论基础的薄弱,概念的模糊,权利义务配置不明确,程序规范缺乏具体性等。因此,我们在肯定行政合同符合时代性的同时,须不断完善其法律制度,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  关
期刊
摘 要:对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辩护权的修改,将给检察机关的原来的办案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检察机关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准备,积极应对,把适应新律师法作为规范办案行为、促进办案质量、提高检察工作水平的契机。  关键词:律师法;实施;检察应对     将于2008年6月1 日施行的新律师法,进一步明确了律师执业许可的权限和程序,严格了合伙律师事务所和个人开业律师事务所的规定
期刊
摘 要: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能,但实践中检察机关在实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着依据现有法律难以开展检察监督,缺乏有效可操作的法律规范予以保障,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本文就检察机关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研究,并努力寻找恰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法律监督权;立案监督;通知纠正权;检察一体化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它
期刊
摘 要:刑讯逼供现象是人类社会司法实践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人类走向高度文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破坏司法公正、侵犯人权、影响一个国家法制进程的严重障碍。本文主要参照外国立法司法部门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治理、杜绝刑讯逼供现象提出以下对策。  关键词:刑讯逼供;治理;对策    刑讯逼供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冤假错案频频发生、司法权威严重受损、破坏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行、损害了诉讼程序公正以及降低了刑事诉
期刊
摘 要: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法上一项至为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所有权的观念化、占有与所有权的分离,占有改定与以交付为标志的动产物权公示便产生了潜在的冲突。本文通过对占有改定及善意取得制度的产生基础及理论价值的深入探讨,认为在占有改定情形下应承认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并对我国《物权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占有改定;善意取得;利益衡量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上尤其重要。在执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上,检察机关存在一些问题。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上,要改革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办案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指定专门检察人员或者设立专门机构办理。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工作机制,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原则上实行分案处理。对因犯罪情节轻微决定不起诉的未成年人,要落实帮教措施  关键词
期刊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霆——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在取出1000元后,许霆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后其分171次取出17.5万元。2007年5月,许霆在陕西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后经上诉,二审被改判5年有期徒刑。此案在各类媒体引发了多轮相当激烈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属于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