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受到重视,许多中学的信息课由每周一节变更到每周两节。由于同学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提前了,而教材的版本来不及更新,所以学习到很多陈旧的知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决定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下面将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初中信息课堂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自主合作
引言:
近年来,通识课的地位逐渐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多数学校都开设了类似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然而,多数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旧的“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授课方式也还是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学校的设计课程的初衷。为了提升课堂质量,教师需要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收获真正的知识。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信息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对于传统的束缚型课堂本能地排斥,认为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根本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学生就表现出过于依赖老师的迹象,学习的时候几乎不能自主地思考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学到有用的知识。总之,传统的课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改变课堂的模式,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教学主体转移
根据上文的分析,要实现自主探究型课堂,必须要先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会用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创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浙教版信息技术第二课“走进flash”时,该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完成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的制作,并且理解时间轴、库、关键帧等概念。教师一般会用半节课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晦涩的概念,与其耗费精力去解释概念,不如直接让他们上手操作。先将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选主题,互帮互助,遇到不会的问题再求助。这样很好地避免了“空中造楼”的现象。其次,课堂的主体应该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不应该强制性地将知识灌输,而是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学习知识。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强调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意味着他们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创造问题、解决问题。当遇到难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向老师求助。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二)确定自主合作课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容易。如果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自主探究的课题,那必定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而且容易实现的内容,假设让学生讨论互联网的发展史,或者是家庭网络和公用网络结构的异同这种类型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且本身内容很枯燥。教师要抓住当前流行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学习剪辑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在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影片剪辑的制作与应用”,其中提到视频剪辑软件的选择和剪辑的运用,据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课题——用所学的视频剪辑软件编辑一个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同学们在学习视频剪辑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了剪切视频的技术,还有加字幕、配音等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这种既贴近现实,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串联起來的课题是不难寻找的,只是需要教师平时在备课的时候多多关心学生的需求,掌握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便选出更好的、更适合的课题。
(三)适当交流结果
一个课题完成后,教师有必要把学生的课题成果拿到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促进能力增长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享受“比较”的感觉,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来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往往比打击更加有效果,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长处,比如说,画面流畅、音质优良、策划用心等。其次也要指出问题所在,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用更合理的方式指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就是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这一个课题,学生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经过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上都能有所提高[3]。
结束语:
初中阶段开展的信息技术课是有重大意义的,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尽快地与现代科技接触,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所学习的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符合新课程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李思瑶.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吴小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2:101-102.
[3]邓伟.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66-167.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自主合作
引言:
近年来,通识课的地位逐渐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多数学校都开设了类似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然而,多数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旧的“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授课方式也还是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学校的设计课程的初衷。为了提升课堂质量,教师需要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收获真正的知识。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信息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对于传统的束缚型课堂本能地排斥,认为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根本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学生就表现出过于依赖老师的迹象,学习的时候几乎不能自主地思考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学到有用的知识。总之,传统的课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改变课堂的模式,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教学主体转移
根据上文的分析,要实现自主探究型课堂,必须要先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成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会用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创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浙教版信息技术第二课“走进flash”时,该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完成一个简单的逐帧动画的制作,并且理解时间轴、库、关键帧等概念。教师一般会用半节课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晦涩的概念,与其耗费精力去解释概念,不如直接让他们上手操作。先将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选主题,互帮互助,遇到不会的问题再求助。这样很好地避免了“空中造楼”的现象。其次,课堂的主体应该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不应该强制性地将知识灌输,而是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学习知识。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强调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意味着他们要自己去发现问题、创造问题、解决问题。当遇到难题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向老师求助。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二)确定自主合作课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容易。如果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自主探究的课题,那必定是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而且容易实现的内容,假设让学生讨论互联网的发展史,或者是家庭网络和公用网络结构的异同这种类型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而且本身内容很枯燥。教师要抓住当前流行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学习剪辑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在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影片剪辑的制作与应用”,其中提到视频剪辑软件的选择和剪辑的运用,据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课题——用所学的视频剪辑软件编辑一个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同学们在学习视频剪辑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了剪切视频的技术,还有加字幕、配音等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这种既贴近现实,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串联起來的课题是不难寻找的,只是需要教师平时在备课的时候多多关心学生的需求,掌握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便选出更好的、更适合的课题。
(三)适当交流结果
一个课题完成后,教师有必要把学生的课题成果拿到全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促进能力增长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享受“比较”的感觉,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来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教师精神上的鼓励往往比打击更加有效果,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肯定长处,比如说,画面流畅、音质优良、策划用心等。其次也要指出问题所在,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用更合理的方式指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就是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这一个课题,学生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经过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上都能有所提高[3]。
结束语:
初中阶段开展的信息技术课是有重大意义的,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尽快地与现代科技接触,为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所学习的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符合新课程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李思瑶.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吴小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2:101-102.
[3]邓伟.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