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这只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高贵的权力意志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字型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大众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的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Q,当缩头乌龟的是假洋鬼子,只是鞋而无权杖的是读书没有悟道的士子,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政治流氓——那个意志不是高贵的权力意志,只是反人道的独裁欲望。
  阳明的心学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既生活在这里,又生活在别处!
  《明史》阳明本传只附了一个学生,既因为别的成了气候的学生都有传,还因为这个学生最能体现阳明学的“鞋”精神,他叫冀元亨,他因去过宁王府而被当成阳明通宁王的证据给抓起来,在锦衣卫的监狱里受百般折磨,但他对人依然像春风一样,感动得狱吏和狱友一个劲地哭,他把坐大狱当成了上学堂。所有的司法人员都以为奇,问他夫人:“你丈夫秉持什么学术?”她说:“我丈夫的学问不出阃帏之间。”
  闻者皆惊愕不已。
  但是,人皆在阃帏之间,谁有这种境界、风范?只生活在这里,反而得不到这里;单生活在别处,自然更得不到这里。
  先作只鞋,再插上权杖,也不是阳明学的精神。那就是把鞋的大地性当成了手段,断断成不了圣雄,只能成为枭雄。
  再高贵的鞋,也是踩在脚下;但路也正在脚下。不能生活在别处的人的所谓脚下之路,只是不得不走的路;有生活在别处之权力意志的人才能“践履”在希望的道路上。
  在比做什么事成什么人更哲学的语义上说:穿什么鞋走什么路。
  阳明这只鞋,至少有亲在性、超越性、诗性、葆真性、有应必变的践履性……许多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只合脚的鞋。阳明这只鞋可以叫真、善、忍,可以叫真、智、乐,叫六通四辟……
  致良知,就是要你找到可以上路的合脚的鞋。致者,找也。能否找到呢?就看你肯不肯去找——因为,它就在你自身,“心即理”。阳明这样解释孔子说的上智下愚不移——不是不能移,只是不肯移。
  说无路可走的人,是没有握住自家的权杖,把生命的舵送给了别人——那人哪怕是上帝也会变成魔鬼——上帝的真诚包含着上帝的欺骗。
  心学或曰阳明学并不给世人提供任何现成或统一的鞋,如果有那种鞋就是枷锁和桎梏了,心学只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双合脚的上天堂的鞋——找这双鞋的工夫与上天堂的工夫是同一个工夫。
  路在脚下,鞋在心中。你的任务是找与走,走着找,找着走,边找边走……
  这样边找边走,就凸现出权杖的“权道”来——已发生语义转换,这个权道的“权”是秤砣、以及因此衍生的权衡、权宜的那个权。对于人心来说,权,就是“感应之几”,“几”就是微妙的恰好,像秤砣一样随被称之物的轻重而变动,找到那个应该的恰好。所谓道,就是“体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者也”(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一)。权道就是追求“时中”即永远恰当的人间至道。约略等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没有这个权道,权杖只是个摆设,有了这个权道,权杖才能变成如意金箍棒,草鞋才能变成船,驶向理想的港湾。通权达变,是孔子认可的最高境界。不能通权达变就只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儒学在近代陷入困境就因为秉政的儒臣们失去了权道。
  这个权道就是在践履精神上加上权变智慧——绝对不是无标准的变色龙、流氓。一讲权变就滑向流氓,为杜绝流氓就割断权道,都是找不到权道、反权道的表现。权,这个衡量万物的标准,用阳明的话说就是良知。良知在你心中,不用到别处去找。
  所以,阳明这只鞋还带着秤砣,是风铃也是驼铃。
其他文献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浓了又淡了。  人们或许只是太匆匆,  可曾驻足于那些花树?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开了又谢了。  并不以人们的喜爱而浓烈,  也不以人们的无视而淡漠。  自夏徂秋,  窗外之花聚了又散了。  只是来了又去了,  不错失一期一会。  窗外那些摇曳的花树啊,  人生倘若如是,  若笃定于做好自己,  亦不足矣?  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取得巨大显著成就的人物,大
期刊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人所共知,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他的一套哲学理论是欧洲后来神学基础,也是希腊第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是神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下面将一一论述。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萨摩岛,他的富商父亲送他到埃及巴比伦学习数学,又到雅典学习过音乐和诗歌,他拜访了泰勒斯,也曾师从于他,但是他依然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毕达哥拉斯在雅典不光拜见了当时的社会名流
期刊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认为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与之相对应,89.0%的人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  “君子”概念超越时代局限,常说常新,有人甚至将“君子之道”视为医治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现代病的济世良方,并倡言我们的社会要创造一个成全君子的制度环境,让君子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做君子更容易吃亏。  考察“君子”“
期刊
一般来说,明亮干净的镜子,照到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反射什么,而不会把在镜子反射范围外的事物(如镜子身后的事物)反射入镜子中去,而对这个正常现象,我们可以说成:无镜外之物。  同样地,当我们让本心如同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事物,而不存在反映客观之外的事物,我们可以说成“无心外之物”。反之,本心明明反映这个人丑,却因某种亲疏关系或是私欲,说这个人美,那就是不如实反映事物的特性,而反映了事物之外或者说是事物不存在
期刊
心学之法,今于天下缪传久矣。吾尝求破人之桎梏,拆人之藩篱。或为初学者指其通路。故作此文以述心学之法。  心学之法,利根之人必先参透何为心即理。  若按字面意思翻译:本心即天理。常人所理解的也是这般含义。而后推出致良知的合理性,人为致良知是除私欲,还原本心也就是人之初心所用。而又把知行合一解作知行一致或为知行一体。但如此一来,实则是把知行合一于心学的体系中割裂了。  但实际上又是如何的呢?“心即理”
期刊
讼卦,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西转与水东流背向而行,像人与人不和而争辩。讼象征争辩争论,含诉讼之义。当不易和解时,便会导致诉讼。  《说文》中对讼卦的解释是:“讼,争也。”前面的蒙卦处于事物的生长期,生长期需要饮食营养,于是发生了争夺,诚信的原则便失去了,怎么解决问题,只有进行诉讼了。讼卦的卦画 与需卦的卦画 相似,都是两个阴爻四个阳爻,只是排序正好相反,讼卦上卦为乾为天为阳,其
期刊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王阳明全集》之“知行录”对陶行知先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知行合一”哲学学说对其影响深远。  ◎渊源  陶行知出生在皖南歙县,这里也是王阳明的故乡,陶行知十分崇拜王阳明。早在1910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就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陶行知在情感上认同王阳明心学后,将“知行合一”视为其的精髓,1912
期刊
王阳明有一首诗叫作《蔽月山房》,诗中写到:“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虽然和《两小儿辩日》一样说的是些理趣,然世人独见王阳明心学在哲学、史学中的地位,却不知王学左派对明代文学的影响。隔着哲学史学这两座大山,便不见文学中的心学;隔着唐诗宋词这两座大山,便不见明代中晚期文学这轮圆月;哪知山小月阔,风景一般美好。  ◎管中窥豹:诗中心学  《忆诸弟》是王阳明在回到
期刊
◎引子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写诗的经历,它其实不一定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封信,也许是一段日记,它也许是在生命当中动情过的那一个刹那留下的几个句子,我们称它为诗,这些句子是一个活过的生命留在天地之间最动人的几个句子。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大学时写过诗,可是后来就停止了。诗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成了我后来很好奇的一件事,那或许是人内心最私密的一个部分,那一心境一直保有在那个地方
期刊
提到心学,大多数人的认识恐怕是官方对他的定性,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听起来确实感觉有点西学所说的“唯心”的感觉,但是略加深入了解的就会知道这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种并未深入了解就用西学概念解释国学的行为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笔者认为,会产生这种误解,其根本在于心学中关于“心”的定义。  这个学派称为“心学”,这个心字想必是非常重要的吧?究竟什么是心学中所说的“心”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