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写诗的经历,它其实不一定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封信,也许是一段日记,它也许是在生命当中动情过的那一个刹那留下的几个句子,我们称它为诗,这些句子是一个活过的生命留在天地之间最动人的几个句子。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大学时写过诗,可是后来就停止了。诗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成了我后来很好奇的一件事,那或许是人内心最私密的一个部分,那一心境一直保有在那个地方,在那些焦虑烦乱的某些时刻,打开曾经写过的句子,不过是让自己认识,生命里曾经有过那样的可能。诗,这样一种文学形式,或者说不把它看做一种形式,而是当成一个人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心情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生活里珍贵的一部分。
从另一面看,中国的语言曾被全世界公认是最适合写诗的语言,它经过了千锤百炼,仿佛蚌里的珍珠一样,不断被人的口腔、牙齿、舌头琢磨出一粒发亮的珍珠来,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一种文明的产物。
李白的《月下独酌》,曾经翻译成世界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感动了许多人,德国音乐家马勒的《大地之歌》里也用了李白和孟浩然的词句,这些句子已经从东方华夏大地延绵成了世界的精神遗产,这一民族曾用他自己的语言琢磨出最美的声音在他们的生活里播撒着最美好的情感,其实,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是可以随时写诗的,在朋友相聚或相送时,在表达喜悦或悲伤时,不只是语言上的美丽,更是心境上的美好,我们在经历了无数灾难后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为了那几个句子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李白、杜甫、李商隐……
它既不是古典也不是文学,它只是我们闲话家常时给予彼此的那一句真诚与感动。或豪迈、或平实、或华丽、或质朴,回望那些带给我们感动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本刊将选取12位诗人,传递他们的温柔婉转与荡气回肠,一起重温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悠然见南山
生命不曾简单过,我们却可以选择简单的生活。陶渊明选择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回归生活,回归灵魂最深处的家园,当芸芸众生仍旧在尘世间忙碌不休,仍旧身陷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混乱的时空当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当然就显得格外的羡慕与期盼这样的一种生活。
陶渊明爱极了酒,他在写《归去来兮辞》的时候,说要去做官,因为做官可以有一块田,就可以种糯米,然后酿酒,他是因为这个目的去做官的,有时找不到滤瓢就常常拿他的官帽去滤酒,他的生命里一定是有着巨大的虚无感,需要用酒来传达出一个沉醉自己的过程,“携将酒去,载得诗归”,在陶渊明饮酒诗里我们最熟悉的当属《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既然“在人境”,就难免有“车马喧”,他生活在闹区,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在湖边山林修行是容易的,而在人世繁华里依旧能远离车马喧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的心里面所向往的东西是大的,也许在闹市中你已经有了一个寄托在远处的心灵,住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安静的感觉,我更愿相信这首诗是陶渊明住在闹市中写出来的,怀抱着心情的悠远,在入世之中可以有出世之想。
陶渊明在东篱采菊之时亦是看不到南山的,他住在南方,而“南山”说的是终南山,在陕西,然而他却有了对南山的向往,那山水其实是活在你心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成了名句,历代的文人都会画这幅画,所谓心灵的净土其实是一个寄托和象征。
当我们周身都是戒律的时候,就总是想要触犯它,相反,在入境时,内心总是怀有一种超脱,一种向往,“采菊东篱下”并不难,可要“悠然见南山”却是需要我们自身去培养的,你可以从一小朵菊花上面去感受万里江山,升腾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这亦是心灵上的“山气”,心灵上的“飞鸟”,不见得一定是实际中的东西,人类心灵上的向往可以在精神里完成。
陶渊明把人的生命分为形和影两个部分,做了一个有趣的对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当中有一个非常迷人的生命真理存在,可是不要和我辩论,辩论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提出了一个超越生命理性和逻辑的领悟,认为生命的道理是要领悟的,辩论再多生命道理的人可能都不如在路边采一朵菊花的人更懂得生命,这恰是一种行为的实践而非思想的讨论,陶渊明回归了一种人类质朴的状态,他把知识回归到了一种智慧,再多的记忆不过是知识的累加,而如何能“忘”才是智慧的生成,“记忆”让我们证明了知识上的地位,而“忘”恰是让我们回来做自己的。
读其诗,见其人,陶渊明的诗给了我们这般“大美”的享受,生活越平凡,内心越绚烂,我想,这也是陶诗中朴素之美所带给人类心灵的震撼。而当我们走过历史再一次回味那些满是硝烟的记忆,蓦然发现一些最美好的东西正悄悄地在一片田园风光中默默地生长,天地间竟如此安静。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写诗的经历,它其实不一定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封信,也许是一段日记,它也许是在生命当中动情过的那一个刹那留下的几个句子,我们称它为诗,这些句子是一个活过的生命留在天地之间最动人的几个句子。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大学时写过诗,可是后来就停止了。诗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成了我后来很好奇的一件事,那或许是人内心最私密的一个部分,那一心境一直保有在那个地方,在那些焦虑烦乱的某些时刻,打开曾经写过的句子,不过是让自己认识,生命里曾经有过那样的可能。诗,这样一种文学形式,或者说不把它看做一种形式,而是当成一个人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心情的向往,始终是我们生活里珍贵的一部分。
从另一面看,中国的语言曾被全世界公认是最适合写诗的语言,它经过了千锤百炼,仿佛蚌里的珍珠一样,不断被人的口腔、牙齿、舌头琢磨出一粒发亮的珍珠来,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一种文明的产物。
李白的《月下独酌》,曾经翻译成世界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感动了许多人,德国音乐家马勒的《大地之歌》里也用了李白和孟浩然的词句,这些句子已经从东方华夏大地延绵成了世界的精神遗产,这一民族曾用他自己的语言琢磨出最美的声音在他们的生活里播撒着最美好的情感,其实,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是可以随时写诗的,在朋友相聚或相送时,在表达喜悦或悲伤时,不只是语言上的美丽,更是心境上的美好,我们在经历了无数灾难后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为了那几个句子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李白、杜甫、李商隐……
它既不是古典也不是文学,它只是我们闲话家常时给予彼此的那一句真诚与感动。或豪迈、或平实、或华丽、或质朴,回望那些带给我们感动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本刊将选取12位诗人,传递他们的温柔婉转与荡气回肠,一起重温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悠然见南山
生命不曾简单过,我们却可以选择简单的生活。陶渊明选择的正是这样的一条路,回归生活,回归灵魂最深处的家园,当芸芸众生仍旧在尘世间忙碌不休,仍旧身陷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混乱的时空当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当然就显得格外的羡慕与期盼这样的一种生活。
陶渊明爱极了酒,他在写《归去来兮辞》的时候,说要去做官,因为做官可以有一块田,就可以种糯米,然后酿酒,他是因为这个目的去做官的,有时找不到滤瓢就常常拿他的官帽去滤酒,他的生命里一定是有着巨大的虚无感,需要用酒来传达出一个沉醉自己的过程,“携将酒去,载得诗归”,在陶渊明饮酒诗里我们最熟悉的当属《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既然“在人境”,就难免有“车马喧”,他生活在闹区,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在湖边山林修行是容易的,而在人世繁华里依旧能远离车马喧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的心里面所向往的东西是大的,也许在闹市中你已经有了一个寄托在远处的心灵,住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安静的感觉,我更愿相信这首诗是陶渊明住在闹市中写出来的,怀抱着心情的悠远,在入世之中可以有出世之想。
陶渊明在东篱采菊之时亦是看不到南山的,他住在南方,而“南山”说的是终南山,在陕西,然而他却有了对南山的向往,那山水其实是活在你心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成了名句,历代的文人都会画这幅画,所谓心灵的净土其实是一个寄托和象征。
当我们周身都是戒律的时候,就总是想要触犯它,相反,在入境时,内心总是怀有一种超脱,一种向往,“采菊东篱下”并不难,可要“悠然见南山”却是需要我们自身去培养的,你可以从一小朵菊花上面去感受万里江山,升腾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这亦是心灵上的“山气”,心灵上的“飞鸟”,不见得一定是实际中的东西,人类心灵上的向往可以在精神里完成。
陶渊明把人的生命分为形和影两个部分,做了一个有趣的对话“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当中有一个非常迷人的生命真理存在,可是不要和我辩论,辩论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提出了一个超越生命理性和逻辑的领悟,认为生命的道理是要领悟的,辩论再多生命道理的人可能都不如在路边采一朵菊花的人更懂得生命,这恰是一种行为的实践而非思想的讨论,陶渊明回归了一种人类质朴的状态,他把知识回归到了一种智慧,再多的记忆不过是知识的累加,而如何能“忘”才是智慧的生成,“记忆”让我们证明了知识上的地位,而“忘”恰是让我们回来做自己的。
读其诗,见其人,陶渊明的诗给了我们这般“大美”的享受,生活越平凡,内心越绚烂,我想,这也是陶诗中朴素之美所带给人类心灵的震撼。而当我们走过历史再一次回味那些满是硝烟的记忆,蓦然发现一些最美好的东西正悄悄地在一片田园风光中默默地生长,天地间竟如此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