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金黄的阳光从教学楼的西北角射过来,洒落在校园里五彩地砖铺就的楼前小广场上,广场正中的花坛里绛紫、水红、朱红的喇叭花,黄灿灿小馒头一样的千层菊开得正艳,阳光从花儿身边穿过,色泽透明,花儿神清气爽的样子,玲珑可爱。
  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散布于树下,常新常翠的松柏树下闪动着他们读书的身影,他们神情自若,来回踱步,琅琅书声仿佛季节不曾带走的花香,弥漫于校园的晨曦里,透着清新与灵动。
  一些孩子拿着扫把与笤帚清理地面,每一次树叶落下都如同细密的针脚,悦耳的声音划过地面,被晚风吹落的叶片轻轻地聚拢了,而后又被另一些孩子装进小簸箕,倒入果皮箱。
  孩子们手中的扫把与笤帚,经过一个学期的磨蚀,已经变得有些光秃,阳光在这个季节如此炽烈,也有一些无法忍受炎热的叶片过早地枯黄凋零,光秃的扫把清理枯黄的枝叶,总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意象。
  想想时间总是如此婉转而又不经回忆,孩子们手中齐整的工具、老槐树的新叶不过都在昨日,一夜之间,叶落花残,人是物非。旧的老去,新的不断催生,黑夜带走了黑暗,黎明带来了灿烂阳光、蓝天清风。
  春天远去,盛夏当头。这个季节,一切都很繁盛,就像这些孩子,仿佛一夜之间,个子蹿出老高,虽然面孔依旧稚气,但感觉他们都已长大,他们的华年,更像这不经意间变换的校园景致。
  校长爱花,从春至夏,校园一直是花的海洋。盛开在校园深处的是一丛樱花,粉红如云,在操场那一边的墙角暗香浮动。而后柳色新笼,如烟如雾。最盛的是楼前花坛里的丁香,浓密艳丽的气息,弥漫于校园经久不散,之后丁香树下的牡丹、芍药次第开放。老槐树静默无语,槐花淡淡的清香让我陶醉了,吟过诗,也写过文章,它依旧极不张扬地独自繁盛。春夏相交时,本以为校园里的花花草草悄然败落后,再也不会有花,却在某一个早晨移来许多盆栽的花卉,楼前花坛空处、校门内侧的橱窗下以及楼前的那些台阶,全都成了花的世界,春天便永不消逝地灿烂……
  美丽的夏日清晨,总让人遐想翩翩。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而我生命中非同寻常的一年也将划上一个句号。记忆有些恍惚。想想最初与这些陌生的孩子相遇,与陌生的校园相遇,与陌生的同事相遇,是怎样一种心情?一年之间,世事有怎样的变换?最初的新鲜、落寞或者忙碌中的无助,是否都已经远离?是否如同孩子们手中的扫把与笤帚已经磨损?
  无论世事沧桑,一个人的生命如同这夏日的早晨,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感动。
  孩子们极认真地做一件事,读书或者扫地,阳光从身后穿过,金灿灿的背景,鲜活而又结实的影子落下来,天蓝得出奇,没有风,却有一种感动像春风般从心中漾起。
  岁月本是平凡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做着什么,面对多少的沉重与忙碌,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收获。凋零的也许只是时光,留住的总有一些让生命厚实、富于质感的东西。比如看着眼前的孩子长大,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会他们认真地面对挫折、失败与痛苦。
  在匆忙的日子里,也许遗落了记忆的脚步,匆匆地前行,匆匆地回家,急切地盼望眼前的孩子们长大,迅速地让一些感动空白。人在途中,场景的变换大于心情,而心情总也无法追赶匆匆的脚步。就像这时间交织的生命之网,网住了此情此景,却也遗落了彼时彼地等候的另一种场景。
  回首逝去的历程,走在一起是一种缘,不论彼此是否陌生。一起快乐,一起痛苦,一起流泪流汗,陌生的便不再陌生,惟有相扶相持,坦诚以待。走过洒满阳光的校园,立于窗前,凝望晨曦的脚步,想想阳光的旅程从向北的窗口转向朝南的窗口,而后再一次投向北边的窗口,这个季节方可圆满,才明白匆匆而逝的不仅仅是记忆。
  另一种顿悟倏忽而至,有谁说时间的旅程不就是生命的旅程?
其他文献
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作为一名教育者,班主任应该积极关注和利用这一现时材料,多角度切入,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事实,另一方面让学生多维理解这一现时事件,实现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一则材料,它所包含的意义是多元的。我们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观照、分解这一现时事件,亦可以使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细部都纤毫毕现。    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
期刊
师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碰撞”,有时这种“碰撞”出人意料,令人防不胜防。一旦处理不当,或令师生矛盾激化,或令老师威信降低,极大影响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如果遇到“碰撞”,该如何应对?我个人的体会是“以退为进,分两步讲理”。  镜头一:某职业学校一女老师正在上课,发现台下一学生正在干“私事”,就走上前问:“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听课?”该学生立即答道:“没干什么,我在听课。”女老师继续说:“我明明看见你
期刊
偶尔打开电视,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其实是一段人物专访,访问的对象竟是我的一个学生,一个当时最不起眼的学生。  那是我刚教书接的第一个班,班里学生有三个智力比较差,其中他最为突出,大约是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他似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同学就给起了个绰号——“不倒翁”。这样一喊就是三年,他的名字反而没人知道了。  那时,他的情形很糟糕:已是初一的学生了。汉语拼音不能写全,最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期刊
班级管理主体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学生,并且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是一项系统过程,而系统是有层次的,所以班主任应该与“年级”俱进,根据渐进性原则,构建阶段性班级管理模式。    一、依据    (一)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级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虽然高中三年都是心理学上的青年初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心会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从心理因素来看,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
期刊
那个有些许阳光的秋日,班上的实习老师和学生们轻轻道别,那一刻,离别的忧伤布满一张张曾经灿烂的笑脸,那一刻,泪水朦胧了一双双明亮的眼……  载着实习老师的车驶过了山的拐角,学生们才缓缓地走进教室。  作为班主任的我跟着学生走进了熟悉的教室。  ……  “今天,同学们和实习老师离别的情形让老师激动不已,老师为你们有情重谊而自豪、骄傲。但另外的情景也闪现在老师的眼前,也让老师有了一份感慨:多少次,山路弯
期刊
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着学生的教育任务:目标一致,内容各有分工;时段交替,方法各有所长。日常交流中,双方共同语言较多,相互信任,一般都能直言不讳地表达观点见解。教师和家长做到和谐相处应该不难。  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枝节差错,尽管教师和家长提前做过大量工作,但问题总是在意料之外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早恋、打架、玩游戏、顶撞老师等。学校里发生的问题,教师会努力解决,其方式和效果因人而异,为
期刊
一、再现感动瞬间——“他们让我流泪”    1.导入  孩子们,汶川地震牵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带给我们太多的悲伤、太多的感动,令我们流下了太多的泪水,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巨大震撼。今天,让我们把心中的那份感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不设置任何说话障碍,让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述说  学生一:一位学生离世前留下遗言,将所剩治病款捐给灾区,他的父亲已将4万元善款全部捐出。  学
期刊
办公室有一片枇杷叶,老师们在传阅着,那是一个女生给一个男生的临别赠言,很抒情的一段文字,是在上课时被收上来的,我一下子猜到那是小亦同学写的。我教了她三年语文,她成绩不好,很多愁善感。叶子被没收的时候,我想她一定很懊丧。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懂得感受懂得表达,虽然她不知道她只是在刻意营造离别的氛围,更不知道自己苦心经营的浪漫成为办公室里一笑而过的谈资。  班主任很气愤,觉得她太不懂事,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
期刊
“铃……”下课铃声响起,我收起讲台上的课本,朝台下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挥了挥手,说了声“下课”,径直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身边涌过一群群连跑带跳的身影,他们大声说笑着,快步离我而去,我不禁在心中轻叹:青春真好!  办公室里,一位工作了三年的同事发着感慨:“哎,知道吗?”她急切地说着,“我的一个学生上周日来看我,留了胡子我都快认不出了。”我这个同事一毕业就任教高三,她的第一届学生已读大学二年级了。  
期刊
破冰:执着中的艰辛  1996年,我大学毕业。  接到调令的那一天,我激动不已。骑着破旧的单车,义无反顾来到山脚下的一所农村中学。报到那天,正逢雷雨,瓢泼的大雨并没有浇灭我心中的热情。  我工作的学校条件很差,64个学生编成一班,学生挤得讲台几乎要贴着黑板了,解答学生问题时,教师必须侧身挤过讲台才能凑到学生跟前。学校里有个很胖的老师,把这形容为鲁迅笔下的“挤油”。学校缺钱,装不起电风扇,每逢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