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主体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学生,并且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是一项系统过程,而系统是有层次的,所以班主任应该与“年级”俱进,根据渐进性原则,构建阶段性班级管理模式。
一、依据
(一)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级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虽然高中三年都是心理学上的青年初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心会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从心理因素来看,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在高中三年逐渐完善的。从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学生在高一适应环境困难,易产生学习困惑;高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自卑和自我;高三学习心理压力达到顶峰。这种阶段性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说明: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迫切需要,才能有的放矢,激励学生,收到实效。
(二)学校管理目标的年级划分
高中学校的整体目标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并结合学校实际而制订出的学年、学期德育和教学工作总目标,其中分解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及评估办法,由行政人员分工负责,使总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一般来说,高一段侧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高二分科分班,高三段主题是高考。作为学校最小的管理部门——班级必须切实地落实上述目标,否则会削弱教育力度,造成许多矛盾和思想上的混乱。
(三)班级目标的个体特征
班级管理的重要参照物是各个班级的个体特征和目标。班级的个体特征是指由班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构成区别于其他班级的个体差异性。班级目标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达到群体成员之间目标定向的继往开来。在班级管理中要防止一种不良倾向,即机械地履行学校的指令或搬用他人管理的经验,忽视本班的实际,最终因缺乏针对性而无实效性。
二、步骤和内容
(一)高一年级班级管理——实现顺利衔接
从心理学来看,高一新生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前期逐渐过渡时期,是性格的骤变期。因此高一年级班级管理重点是做好初中、高中的衔接工作,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迅速适应集体生活和高中学习节奏。
1.衔接教育的内容
(1)生活环境的衔接教育
初中时,学生生活基本上由家长全权负责;而高中大部分学生住校,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大问题。朱熹说过:“饥而思食,寒而思衣”,而“食”、“衣”这些生活元素学校里都具备,班主任要做的是及时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增强自理能力。再者,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因个人爱好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班主任就得用“求同存异”的观点引导学生过好集体生活。
(2)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
高中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两方面因素决定: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初中。所以高一阶段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学习指导对教师来说应该在高中三年自始至终。
(3)心理发展的衔接教育
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发展,但并不表明其已经成熟。比如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个个优秀,是老师眼里的“树”,但进入高中后,发觉老师眼里只有“林”,老师的眼光几乎不落到自己的身上,这种反差会使学生自卑、否定当前,这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应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衔接教育的措施
(1)重视军训和艺体周——基础
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不仅使学生学会自理,而且在训练中磨练了耐挫力,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这些品质对他们三年的高中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艺术、体育周是增进新生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最佳平台。军训和艺体周的顺利开展是高一顺利衔接的基础。
(2)创建优秀的班委——保证
优秀、得力的班委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所以创建时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有两个阶段:
首先,依据学生档案和军训期间的表现筹建临时班委。应该注意用发展、全面、兼容的眼光看待档案,因为那只是过去某个老师的“一家之言”;而军训时有的学生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会有短暂的工作热情和能力释放期,这种现象叫表象。临时班委以三个人为宜,班主任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考察他们及其他学生的品质与能力。
其次,由学生自荐、他荐或班主任提议,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正式班委。班委成员以品学兼优者最佳,但学习成绩一般而能力好、号召力强的学生也不失为很好的人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的“霍桑实验”得出“非正式群体”概念,即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行为规范,对成员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一旦产生反作用,就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障碍,此时可以有意任用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从正面引导使其影响内部,既可以转化后进生,又优化了班集体。
班委产生后,班主任应着意培养、下放权力,使班委职责分明且能协调与合作。
(3)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关键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风包括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组织纪律性、环境卫生意识等;学风是学习的氛围。在高一阶段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从而奠定三年高中阶段的主旋律。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创造必要的行为环境。比如编排座位,看似小事却影响深远。班主任应综合分析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自我约束力、集体观念、气质类型等来搭配同桌、前后、组与组,以有利个性的发展与学习互补为宗旨,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
(二)高二年级班级管理——教给学习方法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阶段,班主任应注意其在高中阶段的衔接作用:班委的调整,培养学习的自治、自理能力,为高三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根据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任务,班级管理应侧重以下内容。
1.培养求知欲望
首先,稳定文理分科后的人心。大部分学生文理科的取向从个人特长出发,目标明确。但部分学生受家长的影响或出于对今后职业的考虑而作出选择。特别是学困生受他人影响较大,这与他们文理成绩都不是很突出有关。这种取向有碍学习也容易动摇,因此班主任应坚定其信心,稳定其情绪。
其次,加强人生理想的教育。在市场经济社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个人前途,但动机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学生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推动力也不会太大。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就得教育学生不能目光短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当然教育时应避免语言的直接性以使学生反感而失效。
2.传授求知技巧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学生之所以课业负担沉重,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学习方法传授,让学生读死书,学生成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书呆子。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消磨在死记硬背和无效的重复劳动中,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传授记忆技巧、透彻理解原理、把握规律的运用,增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再过十五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连知识经济的挑战都难以招架,何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的中学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小革新、小发明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改变循规蹈矩的思维、行为模式,把他们培养成崇尚科学、敢想敢闯敢干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三)高三年级班级管理——学会做人
如果说高一管理是铺垫,高二是升华,高三就是重彩。但有人错误地认为高三班主任最容易做,勿需管理,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恰好忽视了管理的系统性。
“学会做人”是高三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从高三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认知能力趋向成熟,能独立而正确地解决某些问题,自律性增强;但高三学生思想负担重,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妨碍班集体的和谐。另外,高三学生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恋爱”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特别是浪漫的文科班,班主任应采取灵活的依学生特性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高三应以“人格”、“成年”为支点,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存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高三毕业班学生面临高考的严峻考验,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各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辅导内容必须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能只注重学习心理的辅导,而应是全方位的。从辅导层次来说,优等生更需要心理保健的指导;中等生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习惯;后进生需要关心、指导以及信心的坚定。辅导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专家讲座、优秀学生经验介绍、大中学生对话等。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好家长的工作,组建家校统一战线,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重视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学生大部分能自觉地投入复习,但也有少数学生因自主性不强或逃避现实而漠视复习和考试。班主任应该经常以主题班会形式动员学生,并且搜集学科教师的意见,重视每次大考的质量分析,提高每一层次的学生。
3.注意师表垂范的积极影响
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塑造学生的心灵。教育他们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都有益的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三、高中全程班级管理的内容
高中各年级的管理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班级管理还应落实经常性的全程管理内容,以实现目标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又叫班级管理目标。古人语:“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制定目标就是“谋势”。体现民意、符合班情而明确的目标才会带来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首先,班主任要统筹一个三年整体的远期目标(总目标);然后,在每个学年、学期再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子目标);最后,在每个小阶段又制定近期目标(次子目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依次派生,环环相扣。
(二)指导学生做好班级事务
班级事务包括班级日志、考勤、黑板报、卫生等,常规性的班级事务除了要形成制度以外,还得经常进行指导。
(三)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或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独特的人。”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性评价理念,每个学期班主任都应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及时收集和分析展现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记录他们的优势和发展的不足,全面而客观地描绘学生成长的曲线。
不管是哪个阶段的班级管理,班主任都必须做个现代教育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栏目编辑 高 亮)
一、依据
(一)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级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虽然高中三年都是心理学上的青年初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心会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从心理因素来看,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在高中三年逐渐完善的。从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学生在高一适应环境困难,易产生学习困惑;高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自卑和自我;高三学习心理压力达到顶峰。这种阶段性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说明: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迫切需要,才能有的放矢,激励学生,收到实效。
(二)学校管理目标的年级划分
高中学校的整体目标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并结合学校实际而制订出的学年、学期德育和教学工作总目标,其中分解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及评估办法,由行政人员分工负责,使总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一般来说,高一段侧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高二分科分班,高三段主题是高考。作为学校最小的管理部门——班级必须切实地落实上述目标,否则会削弱教育力度,造成许多矛盾和思想上的混乱。
(三)班级目标的个体特征
班级管理的重要参照物是各个班级的个体特征和目标。班级的个体特征是指由班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构成区别于其他班级的个体差异性。班级目标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达到群体成员之间目标定向的继往开来。在班级管理中要防止一种不良倾向,即机械地履行学校的指令或搬用他人管理的经验,忽视本班的实际,最终因缺乏针对性而无实效性。
二、步骤和内容
(一)高一年级班级管理——实现顺利衔接
从心理学来看,高一新生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前期逐渐过渡时期,是性格的骤变期。因此高一年级班级管理重点是做好初中、高中的衔接工作,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迅速适应集体生活和高中学习节奏。
1.衔接教育的内容
(1)生活环境的衔接教育
初中时,学生生活基本上由家长全权负责;而高中大部分学生住校,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大问题。朱熹说过:“饥而思食,寒而思衣”,而“食”、“衣”这些生活元素学校里都具备,班主任要做的是及时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增强自理能力。再者,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因个人爱好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班主任就得用“求同存异”的观点引导学生过好集体生活。
(2)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
高中生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两方面因素决定: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初中。所以高一阶段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学习指导对教师来说应该在高中三年自始至终。
(3)心理发展的衔接教育
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发展,但并不表明其已经成熟。比如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个个优秀,是老师眼里的“树”,但进入高中后,发觉老师眼里只有“林”,老师的眼光几乎不落到自己的身上,这种反差会使学生自卑、否定当前,这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应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衔接教育的措施
(1)重视军训和艺体周——基础
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不仅使学生学会自理,而且在训练中磨练了耐挫力,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这些品质对他们三年的高中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艺术、体育周是增进新生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最佳平台。军训和艺体周的顺利开展是高一顺利衔接的基础。
(2)创建优秀的班委——保证
优秀、得力的班委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所以创建时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有两个阶段:
首先,依据学生档案和军训期间的表现筹建临时班委。应该注意用发展、全面、兼容的眼光看待档案,因为那只是过去某个老师的“一家之言”;而军训时有的学生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会有短暂的工作热情和能力释放期,这种现象叫表象。临时班委以三个人为宜,班主任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考察他们及其他学生的品质与能力。
其次,由学生自荐、他荐或班主任提议,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正式班委。班委成员以品学兼优者最佳,但学习成绩一般而能力好、号召力强的学生也不失为很好的人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的“霍桑实验”得出“非正式群体”概念,即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行为规范,对成员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一旦产生反作用,就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障碍,此时可以有意任用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从正面引导使其影响内部,既可以转化后进生,又优化了班集体。
班委产生后,班主任应着意培养、下放权力,使班委职责分明且能协调与合作。
(3)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关键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风包括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组织纪律性、环境卫生意识等;学风是学习的氛围。在高一阶段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从而奠定三年高中阶段的主旋律。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创造必要的行为环境。比如编排座位,看似小事却影响深远。班主任应综合分析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自我约束力、集体观念、气质类型等来搭配同桌、前后、组与组,以有利个性的发展与学习互补为宗旨,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
(二)高二年级班级管理——教给学习方法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阶段,班主任应注意其在高中阶段的衔接作用:班委的调整,培养学习的自治、自理能力,为高三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根据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任务,班级管理应侧重以下内容。
1.培养求知欲望
首先,稳定文理分科后的人心。大部分学生文理科的取向从个人特长出发,目标明确。但部分学生受家长的影响或出于对今后职业的考虑而作出选择。特别是学困生受他人影响较大,这与他们文理成绩都不是很突出有关。这种取向有碍学习也容易动摇,因此班主任应坚定其信心,稳定其情绪。
其次,加强人生理想的教育。在市场经济社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个人前途,但动机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学生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推动力也不会太大。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就得教育学生不能目光短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当然教育时应避免语言的直接性以使学生反感而失效。
2.传授求知技巧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学生之所以课业负担沉重,一个普遍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忽视学习方法传授,让学生读死书,学生成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书呆子。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消磨在死记硬背和无效的重复劳动中,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传授记忆技巧、透彻理解原理、把握规律的运用,增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再过十五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连知识经济的挑战都难以招架,何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的中学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小革新、小发明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改变循规蹈矩的思维、行为模式,把他们培养成崇尚科学、敢想敢闯敢干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三)高三年级班级管理——学会做人
如果说高一管理是铺垫,高二是升华,高三就是重彩。但有人错误地认为高三班主任最容易做,勿需管理,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恰好忽视了管理的系统性。
“学会做人”是高三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从高三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认知能力趋向成熟,能独立而正确地解决某些问题,自律性增强;但高三学生思想负担重,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妨碍班集体的和谐。另外,高三学生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恋爱”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特别是浪漫的文科班,班主任应采取灵活的依学生特性的方法进行教育。所以高三应以“人格”、“成年”为支点,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存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高三毕业班学生面临高考的严峻考验,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各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辅导内容必须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能只注重学习心理的辅导,而应是全方位的。从辅导层次来说,优等生更需要心理保健的指导;中等生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习惯;后进生需要关心、指导以及信心的坚定。辅导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专家讲座、优秀学生经验介绍、大中学生对话等。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好家长的工作,组建家校统一战线,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重视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学生大部分能自觉地投入复习,但也有少数学生因自主性不强或逃避现实而漠视复习和考试。班主任应该经常以主题班会形式动员学生,并且搜集学科教师的意见,重视每次大考的质量分析,提高每一层次的学生。
3.注意师表垂范的积极影响
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塑造学生的心灵。教育他们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都有益的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三、高中全程班级管理的内容
高中各年级的管理内容虽各有侧重,但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班级管理还应落实经常性的全程管理内容,以实现目标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又叫班级管理目标。古人语:“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制定目标就是“谋势”。体现民意、符合班情而明确的目标才会带来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首先,班主任要统筹一个三年整体的远期目标(总目标);然后,在每个学年、学期再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子目标);最后,在每个小阶段又制定近期目标(次子目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依次派生,环环相扣。
(二)指导学生做好班级事务
班级事务包括班级日志、考勤、黑板报、卫生等,常规性的班级事务除了要形成制度以外,还得经常进行指导。
(三)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或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独特的人。”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性评价理念,每个学期班主任都应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及时收集和分析展现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记录他们的优势和发展的不足,全面而客观地描绘学生成长的曲线。
不管是哪个阶段的班级管理,班主任都必须做个现代教育者,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栏目编辑 高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