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空间隐喻的认知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42217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空间是人类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空间隐喻是对人们认知事物经验最直接的体现;空间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语言中。本文旨在研究英语语言中的空间隐喻现象,并探讨空间隐喻是如何通过认知机制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英语;空间隐喻;认知机制
  【作者简介】吴思(1992.10-),女,山东昌邑人,广西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 隐喻和空间隐喻
  人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具体事情,和看到过的具体事物,如“陷入困境”“感到温暖”。当人们遇到未知的,抽象的概念时,习惯于借助已知的概念来表达,这正是隐喻认知的重要过程。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为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是隐喻方式的。隐喻又包括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空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感知空间的概念。人的空间知觉也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是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过程;认知生活在三维空间内的一切活动中,人必须随时随地对远近、高低、方向等做出适当的判断。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
  二、 隐喻与认知
  “意象图式”是在人們与外界互相感知、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动态性模式。Lakoff认为“意象图式”是相对简单的,在我们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通过人们思维中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隐喻才能够实现。英语中有大量的空间隐喻现象,认知这些空间隐喻对更形象、更深刻地认知英语语言和文化都是十分必要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实际上是隐喻形成的深层基础。人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记忆,因而可以自然地把眼前的事物同以前感知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来说,它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一个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它也是人们积累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对隐喻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也不同。
  三、 英语中的空间隐喻
  人们使用空间隐喻并不是从修辞或语言学的主观角度出发的,而是自然而然、无意识的行为。如,把“坠入爱河”表达为“fall in love”,把“失去平衡”表达为“out of balance”,分别用“in”和“out”两个介词来表达空间上的概念。英语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英语中的空间隐喻几乎无处不在。
  1. 纵向空间隐喻。纵向空间隐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且易于理解的一种。如,在表达心情好坏时,高兴就是up,伤心就是down;在形容社会关系地位时,常用high status, middle status, low status;在形容经济趋势时,增长就是up,下滑就是down;又如,在爬山时,人们用“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来表达“在山顶上”,用“at the bottom of the mountain”来表达“在山脚下”。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其空间概念的灵感来源,感到开心时就会昂首挺胸,失落时就会垂头丧气。基于这种生活体验,人们常常把空间概念隐喻到其他非空间概念上,如情绪、时间、地位、数量等,如形容价格上升用up,价格下降用down。 英语的空间隐喻不仅仅存在于介词中,也大量存在于其他表达。在中文中“鸟瞰”指从高处往下看,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have a bird’s-eye view of...”,这正是借助了鸟的视角,从高到低在纵向空间上进行隐喻。又如,“money burns a hole in one’s pocket”是隐喻“花钱如流水”;当口袋有了洞,里面的钱就会从上到下的掉下来。当我们把“ideas”隐喻为“food”时,就可以创造出“I swallowed the idea.”;“swallow”指吞下的动作,自上而下地到我们体内,隐喻为“理解,明白”。上述例子都是用空间概念隐喻非空间的概念,源域的概念都是人们所熟知的,隐喻的目标概念是相对抽象,不易表达的,因此需要借助于某一空间概念。
  2. 横向空间隐喻。除了纵向空间隐喻外,英语中也存在横向空间隐喻;不同方位的空间隐喻是人们对空间生活的不同感受。当概念作为个体孤立存在时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概念和具体事物相联系,或与其他概念的认知相互联系时,它才是具体的,可理解的。英语中表达“前天”是“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后天”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如果把日期看成一个横向的时间轴,标记一个“点”表示“现在”,那么“点”之前就是before,“点”之后就是after。除了“前后”,“左右”也被人们用于横向的空间隐喻概念中。在形容人际关系时,关系的好坏往往是指心理距离的远近,常用“close”来表达关系亲密,如“They are very close.”。在医学领域,“side effect”指副作用,即旁边的,非主要的;用可感知的空间概念映射到抽象难懂的医学领域,让人们能更具体形象地感知非空间概念。再如“roll out clinical trials”,“roll”指“卷”,如各种卷状的食物,因此“roll out”表示横向地“铺开,滚开”。用在此处隐喻为“推行临床试验”,“推”即“从一边到另一边”,巧妙地表达出临床试验在大范围实施。又如,英语中“爬山”是“climb a mountain”,但在句子“We still need to climb a mountain before we pass the exam.”中,“mountain”通过概念域的横向移动,被隐喻为“困难,障碍”。这一类似的横向跨域的空间隐喻还有“The experience in London began a new chapter in my life.”。   3. 其他类型的空间隐喻。空间隐喻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人们所认知。表达状态的空间隐喻,如“the girl in red”,“in”此时的含义是“穿”, “come with a book”,“with”此时的含义是“带”。在表达“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his book.”,和“There’s nothing in the book.”时,其实已经把“book”内外进行了空间上的划分,“book”相当于一个容器。同样的隐喻还有“Life is empty for me.”和“My life contains a lot of joys.”,这里“life”也相当于一个容器。人们已认知的隐喻渗透到语言的各个方面,再如,“We must walk outside our prejudices.”,诱发人们隐喻认知机制的是把“prejudice”看成一个容器,一个空间,用“内外”的空间方位来隐喻“走出偏见”。这与我们认知的“punch in”(上班打卡)和“punch out”(下班打卡)的隐喻机制是一样的。人们常用“steal the spotlight”来表达“抢风头”,这里把聚光灯消失与空间上的感觉相联系。有时人们会用同一个源域来隐喻不同的目标域,或用不同的源域隐喻同一个目标域,这体现了人们共同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体验,也是我们探索不同领域的基础。
  四、 结语
  本文从“上下”“前后”和“内外”等空间方位探究了英语中空间隐喻的使用,空间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更存在于不同的概念、领域和文化中,当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可以通过空间隐喻的映射机制把不同的概念建立起联系,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把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这对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认知事物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们的认知注入新的灵感。
  参考文献:
  [1]Lakoff,G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些年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普及和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剧烈变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高职英语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两方面展开论述,其次探讨了智能手机App的教学优势,最后分析了智能手机App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智能手机App;高职英语教学;应用效果研究  引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它是当下培养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英语教学形式不断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论已经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更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因而,我们急需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培养出适用于国家发展的实用型翻译人才。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
【摘要】高职学校以应用为办学目的,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为办学目标,有着显著的就业指导性。英语学科在高职教育中自然而然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传统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于枯燥单一,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职高专特点,不利于提升英语教学效率。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可以凸显高职高专英语职业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则从改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分析
【摘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村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助于农村外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利用新的思想,更新当代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理念。用新的方式引导他们创新课堂,能够给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性;农村;兴趣;特点  【作者简介】魏佳,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中心小学。  一、重视英语
【摘要】本文主要以信息化环境下将微课导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现状为主要依据,从微课应用、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这两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为加强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高职英语  【作者简介】潘雪,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将微课导入高职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不但能够激发高职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文复述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影响。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文复述法是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的优势复述课文的方法,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文复述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什么影响?高中生对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文复述法有何看法?实验结果表明,思维导图辅助下的课文复述法在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方面作用明
【摘要】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实现从思政课程育人到课程思政育人这一模式的转变,不能仅仅采取过去简单利用思政课程的方式来对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是其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本文将会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探究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也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效果。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了,也让初中生取得了比较好的英语教学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初中生的潜能,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教师的主导性、组织性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共同把英语课堂的积极性灵活性打造出来,从而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26个字母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而对初步学习英语的小学生而言,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以及写法是极为重要的,这会影响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及成长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英语字母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小学生对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分比较模糊。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英语字母手写体和印刷体的教学体会。  【關键词】小学英语;字母教学;手写体;印刷体;教学体会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的有效推动作用。英语是大学的阶段重要学科,很多专业都开设有英语课。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英语教师开始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然而,当前“互联网 ”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互联网 ”视角下英语教学现状,并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