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为探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老促创”的大劳动教育理念,为学生把准正确的劳动观,做好学校顶层设计、劳动课程研发与实施、劳研结合、校内外基地联动实施,劳动教育大有文章可做。
关键词:劳育课程;劳动素养;习惯养成;劳研结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起源来自于劳动及劳动过程中的需要,在新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发和开放更多的劳动社团和劳动拓展课程,劳动教育也可以成为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引导学生牢牢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学生把准正确的劳动观,劳动课程也能实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一、課程激趣,立体设施,让劳动教育课程落地开花
学校要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在学校的学科课程体系中,将美术课中的衍纸课、剪纸课、手工课,语文中的节气知识、数学中的测量、面积计算的感悟、体验、观察等课程合理的融合到劳动教育实践课堂中,让学生深入认识劳动的意义,学会劳动。提高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生成。
学校应不断挖掘和拓展学校课程的多样性,提升劳动课程的发展水平,促进劳育融合。为创新打造劳动课程实效,通过课程激趣,激发劳动素养,促进学生“以劳树德”;通过生活型的劳动课程促进学生“以劳强体”;通过拓展型的劳动课程促进学生“以劳增智”;通过实践型的劳动课程促进学生“以劳育美”。劳动教育课程一定能实现与育人完美结合,实现学生品质和劳动素养的双提升。
二、劳以养正,习惯养成,促劳动教育课程枝繁叶茂
劳动教育课程化。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足见劳动的重要价值。学校应不断挖掘劳动教育课程和素材,优化劳动课程结构。在现有劳动作品基础上拔高升级,尝试制作更新颖、更接地气的劳动教育作品。全力彰显“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打造特色”劳动教育特色。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类课程有,比如:金工木工、陶艺、茶艺、衍纸、剪纸、编织、刺绣、十字绣、头饰、串珠等劳动类特色课程,通过学生选课走班,激发劳动兴趣,促进学生“以劳育美”素养提升。不断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爱好,传承民族技艺,发展学生劳动特长。
劳动教育生活化。生活即课程,引领学生追寻生活之美。学校要不断促进劳动教育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生活实际与案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寄宿制学校,可以创造条件,通过师生一起手工包饺子、制作寿司宴、制作生日蛋糕、馒头、烧饭炒菜、制作水果拼盘等,从食材选配、制作工序、装盘入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习的味道和生活的滋味在劳动课上总能传出美美的香味。劳动也是一门学问,通过学生在食堂体验做饭全过程: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内省,感恩父母和食堂服务人员起三更,为三餐的辛苦不易,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牢牢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劳动教育实践化。为了拓展劳动课程的育人空间与育人视野,促进学生“以劳强体”的身体素养。劳动教育更要从课上走向课外,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学生在学校每天需要进行个人卫生、班级卫生的清扫和整理,把自己的桌椅擦干净,将书包里、书桌里的学习用具用品有序摆放,打扫好教室卫生。
劳动教育特色化。根据学校实际,可以把一些劳动教育课程发展成为学校的经典名优课程,打造成为引领全校名优劳动课程的名片。如:学校衍纸工作坊,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灵手巧,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构思单一到立意深刻,不断推陈出新,纵深发展;玩泥巴是许多学生的天性,陶泥工作坊可以满足学生的渴望和需求。
三、切身体验,亲力亲为,享劳动教育课程快乐感悟
劳动教育是切切实实的体验式教育,学生在自我体验和感受过程中内化为劳动能力与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班级“责任田”,让班级“责任田”成为每个班级的“自留地”,班级特色小种植还能给学生带来劳动的快乐。学校要充分利用时令节气,每年清明播种时节,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田地会花池,为每个学段的学生购买种子,教会学生配备好土壤、肥料及种植说明,引导孩子进行个人小种植,在校进行小组合作种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教育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学校在班级管理和劳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劳动因子,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劳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
四、评价引领,激励浸润,看劳动教育课程开花结果
学校可以通过量化考核机制,激励学生热爱劳动。教育就是在最小的细节里发生,在最小的事情上形成大品行。还可采取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固定标准,将检查、评比和奖励相结合,培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让“爱劳动”在学校蔚然成风,让劳动光荣成为校园的风向标。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双减”政策背景下,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教育常态。学校要改变对劳动固有的观念,探讨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行动、新样态,对劳动教育理性追问与实践回归,才能在共同愿景下,让劳动教育为生命成长赋能。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2018.9.10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0.11.26
3.湖北日报:《以劳树德增智育美——竹溪一中抓实劳动教育促文明创建》2020-08-01
4.中国教育报:《劳动文化的复兴和劳动教育的回归》王江松2018.11.22
5.光明日报:《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2018年10月09
6. 光明教育家:《光明教育家——劳动教育示范案例征集》——光明杂志社2021.4
7. 四川教育新闻网:生命因劳动而美丽 美丽因勤劳而精彩——龙泉实小2020.6.27
8.朱月花《劳动教育是立德熟人的桥梁和纽带》教研版202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