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先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工具,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特级教师程红兵提出八个给予: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地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多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孩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去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工具,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特级教师程红兵提出八个给予: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地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多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孩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去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