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于“真”,直观性在于“美”,辩证性在于“活”。我们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的“真、美、活”,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语言特色;质量效率
数学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根据本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中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一些特点及必须引起注意的方向作一阐述。
1数学学科的基础性要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数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精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则要求步步有据、处处符合逻辑理论的要求。即使是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数学科学理论也不满足于直观描述,而要求用公理加以确定。虽然准确性达到何种程度,由该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决定,但是任何一门数学课程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程度。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数学教学科目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不同的。前者既要考虑数学的科学性,又要考虑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因而它不能按科学的数学体系展开,更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纯粹与严格。它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例如,中学课本中的“实数”,并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完备的实数理论,而只是让学生知道实数的定义以及与实数有关的几个命题。
对于数学的准确性的要求,中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刚上中学的青少年,由于他们认识上的特点,以及在小学阶段的训练基础,对准确性的要求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学生对一些较精确的数学概念和语言,如“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整数”、“并且”、“或者”、“唯一”、“只有……才……”等等,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解,对于严格推论,学生更是不适应,学生习惯用不完全归纳法,从个别实例中归纳出一般结论,而认识不到结论的必要性。在证明的过程中,又经常根据证明的需要面临时“创造”出新的论据,只讲结论,不讲来龙去脉,不进行足够的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实质,即达到一定的准确性,那么他们甚至到了高年级,还经常把对概念的一些常识性、直观性理解,用来代替精确的定义;也会毫无根据地把一些数学结论推广到不适应的场合。例如:把相似理解为形状相象;把函数理解为随着别的数的改变而变化的数等等。
对于准确性的要求,学生开始时在接受上有一定局限性,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倘若要求合理,教法得当,适应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因为教师讲授中精练的数学语言的示范作用,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使他们模仿,进行教材分析或课堂讨论,有利于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日趋精确。
2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要求数学语言的直观性
直观化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辅助手段。要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就必须要求教师选恰当的语言并辅以适当的直观教学法。
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若不举出一定数量的实例,学生就连“相反方向的量”也不好接受,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接受一些抽象的结论,教师有必要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事实上,只要和分数相对比,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分式运算;只要以多位数除法作实例进行对比,学生易于掌握多项式的除法。总之,用对比的方法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数学所需要的主要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能力,以及关于逻辑过程和逻辑方法的抽象能力。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从具体实例出发,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它有助于理解抽象结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合理地制作课件,并辅以教师的分析,将有利于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输送往大脑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对相应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3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要求教学语言的辩证性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要求它的工具也必须不断发展,而数学作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也就必须不断发展。有人认为,有些数学知识已经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却并非如此,特别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数学就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教学中,片面的、绝对化的语言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抑制学生的思维,辩证的语言才能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用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语言的辩证性应努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数学中的应用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又都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而又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故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引导学生不孤立地看问题。语言的辩证性还要求语言表达避免扩大化、绝对化,否则就违背了真实性、科学性。如讲到函数图象时,函数图象和解析式是一一对应的,当有学生问及“每天的气温是否也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解析式来表示呢?”时,我们就只能用辩证的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于“真”,直观性在于“美”,辩证性在于“活”。我们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的“真、美、活”,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语言特色;质量效率
数学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根据本人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对中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的一些特点及必须引起注意的方向作一阐述。
1数学学科的基础性要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数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精练、准确。而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则要求步步有据、处处符合逻辑理论的要求。即使是一些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数学科学理论也不满足于直观描述,而要求用公理加以确定。虽然准确性达到何种程度,由该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决定,但是任何一门数学课程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程度。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数学教学科目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不同的。前者既要考虑数学的科学性,又要考虑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因而它不能按科学的数学体系展开,更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纯粹与严格。它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例如,中学课本中的“实数”,并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完备的实数理论,而只是让学生知道实数的定义以及与实数有关的几个命题。
对于数学的准确性的要求,中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刚上中学的青少年,由于他们认识上的特点,以及在小学阶段的训练基础,对准确性的要求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学生对一些较精确的数学概念和语言,如“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整数”、“并且”、“或者”、“唯一”、“只有……才……”等等,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解,对于严格推论,学生更是不适应,学生习惯用不完全归纳法,从个别实例中归纳出一般结论,而认识不到结论的必要性。在证明的过程中,又经常根据证明的需要面临时“创造”出新的论据,只讲结论,不讲来龙去脉,不进行足够的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实质,即达到一定的准确性,那么他们甚至到了高年级,还经常把对概念的一些常识性、直观性理解,用来代替精确的定义;也会毫无根据地把一些数学结论推广到不适应的场合。例如:把相似理解为形状相象;把函数理解为随着别的数的改变而变化的数等等。
对于准确性的要求,学生开始时在接受上有一定局限性,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倘若要求合理,教法得当,适应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因为教师讲授中精练的数学语言的示范作用,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使他们模仿,进行教材分析或课堂讨论,有利于使学生的数学语言日趋精确。
2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要求数学语言的直观性
直观化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辅助手段。要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就必须要求教师选恰当的语言并辅以适当的直观教学法。
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从具体实例出发,若不举出一定数量的实例,学生就连“相反方向的量”也不好接受,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接受一些抽象的结论,教师有必要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事实上,只要和分数相对比,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分式运算;只要以多位数除法作实例进行对比,学生易于掌握多项式的除法。总之,用对比的方法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数学所需要的主要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能力,以及关于逻辑过程和逻辑方法的抽象能力。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学要从具体实例出发,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特点的需要,它有助于理解抽象结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合理地制作课件,并辅以教师的分析,将有利于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输送往大脑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对相应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3数学学科的工具性要求教学语言的辩证性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客观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要求它的工具也必须不断发展,而数学作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也就必须不断发展。有人认为,有些数学知识已经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却并非如此,特别是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数学就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教学中,片面的、绝对化的语言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抑制学生的思维,辩证的语言才能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用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语言的辩证性应努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数学中的应用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又都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而又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故教师必须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引导学生不孤立地看问题。语言的辩证性还要求语言表达避免扩大化、绝对化,否则就违背了真实性、科学性。如讲到函数图象时,函数图象和解析式是一一对应的,当有学生问及“每天的气温是否也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解析式来表示呢?”时,我们就只能用辩证的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于“真”,直观性在于“美”,辩证性在于“活”。我们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的“真、美、活”,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