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和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之一,其任务是对馆藏品进行保藏、保护和整理研究。藏品信息管理又是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发展。藏品信息产生于藏品本身,是藏品的衍生产品,是人们通过对藏品的认知和研究,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于其他载体之上的信息产品;也是能够反映文物藏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实现形式。所以,藏品信息可以相对独立于藏品本身,可开发,可处理,可共享,可传播,是有丰富价值的文化资源。
丰富的藏品信息资源是博物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中,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一、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及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曾经是一项非常烦琐复杂的纯手工工作,其内容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文物从接收到正式入藏,都要经过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入库保管后,还要对其实行定期保养、除尘、防锈、防霉、杀虫等例行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
藏品资料管理则是针对全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原始纪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登记卡、编目卡、文物总帐、分类帐册、图片资料、背景资料、鉴定资料、研究成果、历年调用记录、保护记录等。这些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学术和管理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往往被孤立地保存在不同的地点或档案中,令查找、统计十分不便。况且手工抄写难免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这是手工作业的传统缺陷。试想,一座馆藏数以十万计文物的博物馆,几十年来累积形成的信息资料浩如烟海,其资料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繁重庞杂,往往成为制约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管理模式与意义
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针对藏品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建立计算机控制的馆藏文物数据库。操作人员通过将原始资料录入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馆藏文物管理带来崭新的工作环境。为管理者、使用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性服务。数字化藏品管理模式给博物馆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使藏品管理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索质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第二,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所带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科研人员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对指定文物进行单项或多项查询,也可以对某类或某批文物进行批量查询,直接为文物研究提供分析数据和技术支持。展览编撰、设计人员,可以将文物展览的实物展品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为博物馆实现展示、社会教育和体闲娱乐功能,提供全新的手段。
第三,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需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对文物的提取、搬动次数,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第四,资料管理基本告别纸张笔墨记录的时代,不仅节省了大批印制各种表格、卡片、登记表、账册的办公费用,而且将库管人员从烦琐重复的资料管理中解放出来,主要精力投入到馆藏文物的实物管理,投入对文物保护和文物价值的研究工作中去。
三、藏品数字化信息的采集标准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对象是藏品信息,藏品信息的采集是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开始这一工作前,首先要确定“藏品信息指标群”,制订“藏品信息采集规则”,编制“标准规范的信息描述语言”。
1.藏品信息指标群的确定。
由于文物不仅具有一般实物所包含的性状、质地、重量、立体尺寸、用途等基本信息外,还包含了一般实物所不具备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科学内涵等特殊的信息。一件文物在藏品信息数据库中要反映的信息指标往往达到几十项甚至百余项之多。藏品信息指标群必须能够准确反映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基本信息,还必须全面反映文物所涵盖的特殊信息。为了便于检索、统计,可将十个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等级别,每一级指标下再排列若干类项。
总之,藏品信息指标群不仅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能够涵盖文物藏品的绝大多数信息,还要尽可能符合国内、国际博物馆界的行业习惯及其需要,以使其具有较普遍的意义,适应于馆际间藏品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藏品的计量统计。
由于各博物馆藏品数量的统计方法单一,对单件、套件、附件、组件的统计单位和方法各异,往往造成文物数量统计结果不一致。例如,对一套4件的版画,有些单位登记为一个文物登记号,有些单位登记为4个文物号。甚至发现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的时期也曾有不同的数量登记记录。在对藏品的尺寸、重量的记载中也存在着计量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应当依据“博物馆藏品计数规则”,按照藏品的保管意义和统计意义,确定文物数量的计数原则和计量单位,以尽可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
3.藏品信息的描述语言。
藏品信息必须借助相应的检索语言和描述语言,才能得以记录、传播、利用。规范藏品信息描述语言,准确把握语言文字,针对不同的文物对象,使用标准的专业词语或传统的固定词语,来记录描述文物是一个合格的文物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对于藏品名称、质地、工艺、纹饰等类的信息,必须采用专业的、规范的文字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对于一些诸如藏品的流传经历、保存现状等用较长的文字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信息,可以采用简明流畅的自然语言作表达性描述。
四、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注意把握安全性、可靠性、通用型、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安全性的基础,对馆藏文物数据库的管理系統而言,数据库软件的可靠性最为关键。
数据安全必须设置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安全运行环境则必须对客户机的用户设置安全防范措施和容错、排错能力。以防止因用户误操作或恶意侵入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关键设备要有备份或备份支持。此外,机房工艺设计、UPS电源、温湿度控制等应符合有关要求。
系统可扩展性是为系统将来的功能扩展、系统升级和系统接口,留有充分的余地。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订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翟志江.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河南科技,2001,9.
[2]聂莉.博物馆的藏品档案与计算机藏品档案管理系统.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3,1.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董如亮.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博物馆长廊,2004,1.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2004,8.
[7]詹静.试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文物论坛,2006,4.
编辑/刘文捷
丰富的藏品信息资源是博物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中,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一、传统的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及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曾经是一项非常烦琐复杂的纯手工工作,其内容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文物从接收到正式入藏,都要经过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入库保管后,还要对其实行定期保养、除尘、防锈、防霉、杀虫等例行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
藏品资料管理则是针对全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原始纪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登记卡、编目卡、文物总帐、分类帐册、图片资料、背景资料、鉴定资料、研究成果、历年调用记录、保护记录等。这些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学术和管理信息,是非常宝贵的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往往被孤立地保存在不同的地点或档案中,令查找、统计十分不便。况且手工抄写难免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这是手工作业的传统缺陷。试想,一座馆藏数以十万计文物的博物馆,几十年来累积形成的信息资料浩如烟海,其资料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繁重庞杂,往往成为制约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管理模式与意义
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针对藏品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建立计算机控制的馆藏文物数据库。操作人员通过将原始资料录入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馆藏文物管理带来崭新的工作环境。为管理者、使用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性服务。数字化藏品管理模式给博物馆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使藏品管理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索质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第二,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所带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科研人员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对指定文物进行单项或多项查询,也可以对某类或某批文物进行批量查询,直接为文物研究提供分析数据和技术支持。展览编撰、设计人员,可以将文物展览的实物展品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为博物馆实现展示、社会教育和体闲娱乐功能,提供全新的手段。
第三,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需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对文物的提取、搬动次数,有利于文物的保护。
第四,资料管理基本告别纸张笔墨记录的时代,不仅节省了大批印制各种表格、卡片、登记表、账册的办公费用,而且将库管人员从烦琐重复的资料管理中解放出来,主要精力投入到馆藏文物的实物管理,投入对文物保护和文物价值的研究工作中去。
三、藏品数字化信息的采集标准
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对象是藏品信息,藏品信息的采集是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开始这一工作前,首先要确定“藏品信息指标群”,制订“藏品信息采集规则”,编制“标准规范的信息描述语言”。
1.藏品信息指标群的确定。
由于文物不仅具有一般实物所包含的性状、质地、重量、立体尺寸、用途等基本信息外,还包含了一般实物所不具备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科学内涵等特殊的信息。一件文物在藏品信息数据库中要反映的信息指标往往达到几十项甚至百余项之多。藏品信息指标群必须能够准确反映文物本身所包含的基本信息,还必须全面反映文物所涵盖的特殊信息。为了便于检索、统计,可将十个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四级指标等级别,每一级指标下再排列若干类项。
总之,藏品信息指标群不仅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能够涵盖文物藏品的绝大多数信息,还要尽可能符合国内、国际博物馆界的行业习惯及其需要,以使其具有较普遍的意义,适应于馆际间藏品信息的处理和交换。
2.藏品的计量统计。
由于各博物馆藏品数量的统计方法单一,对单件、套件、附件、组件的统计单位和方法各异,往往造成文物数量统计结果不一致。例如,对一套4件的版画,有些单位登记为一个文物登记号,有些单位登记为4个文物号。甚至发现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的时期也曾有不同的数量登记记录。在对藏品的尺寸、重量的记载中也存在着计量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应当依据“博物馆藏品计数规则”,按照藏品的保管意义和统计意义,确定文物数量的计数原则和计量单位,以尽可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程度。
3.藏品信息的描述语言。
藏品信息必须借助相应的检索语言和描述语言,才能得以记录、传播、利用。规范藏品信息描述语言,准确把握语言文字,针对不同的文物对象,使用标准的专业词语或传统的固定词语,来记录描述文物是一个合格的文物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功。对于藏品名称、质地、工艺、纹饰等类的信息,必须采用专业的、规范的文字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对于一些诸如藏品的流传经历、保存现状等用较长的文字篇幅才能表述清楚的信息,可以采用简明流畅的自然语言作表达性描述。
四、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符合的要求
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注意把握安全性、可靠性、通用型、经济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是系统安全性的基础,对馆藏文物数据库的管理系統而言,数据库软件的可靠性最为关键。
数据安全必须设置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安全运行环境则必须对客户机的用户设置安全防范措施和容错、排错能力。以防止因用户误操作或恶意侵入造成的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关键设备要有备份或备份支持。此外,机房工艺设计、UPS电源、温湿度控制等应符合有关要求。
系统可扩展性是为系统将来的功能扩展、系统升级和系统接口,留有充分的余地。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订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翟志江.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河南科技,2001,9.
[2]聂莉.博物馆的藏品档案与计算机藏品档案管理系统.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3,1.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5]董如亮.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博物馆长廊,2004,1.
[6]庄文静.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中国文物信息网,2004,8.
[7]詹静.试论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文物论坛,2006,4.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