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即有责任。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们只有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那么个体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正确的,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
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一些细枝末节的修剪。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验算、书写工整等,这些在数学教学中看似细微之处,其实却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是件认真的事,和学习相关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很重要的,都需要认真对待。当然,学生难免会出现作业效果不好、书写不端正、几分格不规范、作业少做或不做等不良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自我分析缘由,让学生明白出现上述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因为没有对学习负责,没有对自己负责,教师可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加强教育。通过学生这种自我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的行为训练由外部监督过渡到自我监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可以塑造学生做事认真对自己负责的品行。
二、引导学生对他人负责
教学中有很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人。数学课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只限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师还应善于抓住课堂中出现的有利迹象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如,当学生答错了问题,要教育学生不能嗤之以鼻,而要让学生们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再帮助其找出错误共同更正;当学生被学习中的难题所困不能前进时,要教育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挑战困难,真诚地鼓舞他们,不断地激励他,们,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使其能冲出困难的包围,走向成功的彼岸。长此以往,学生间能凝聚一股劲,同甘共苦、共同成长,使学生从中学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体会到了关爱的力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塑造学生对他人负责的品行。
三、引导学生对集体负责
数学活动是集体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并使他们明白: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他们树立一种参与学习、关心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而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允许”的特权: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指出。通过一系列的“允许”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大家的责任,同时还是集体的事情,不仅需要自己的尽心,而且需要大家的尽责。在课堂中还可适时地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合作活动的成功与否,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否事关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是否竭尽全力,事关每个成员是否对集体负责,而集体的荣辱是建构在个人的尽责尽力基础之上的。通过把学生融入集体,并使之为集体奋力,从而塑造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品行。
四、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
数学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现实世界,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依据提供的材料有目的地进行增强社会意识的培养。例如,针对教材解决问题中的“猫头鹰捉田鼠、啄木鸟吃害虫”等事例,教育学生保护益鸟益兽;针对“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据,地球上某资源可利用的情况”,要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针对“人口多少与福利分配的数据”,教育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是基本国策。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税率计算和主动纳税”等社会调查活动,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教育学生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用数据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和社会观,从而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良好习惯。
一、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
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一些细枝末节的修剪。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认真验算、书写工整等,这些在数学教学中看似细微之处,其实却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是件认真的事,和学习相关的一系列事情都是很重要的,都需要认真对待。当然,学生难免会出现作业效果不好、书写不端正、几分格不规范、作业少做或不做等不良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错误进行自我分析缘由,让学生明白出现上述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因为没有对学习负责,没有对自己负责,教师可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加强教育。通过学生这种自我分析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的行为训练由外部监督过渡到自我监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可以塑造学生做事认真对自己负责的品行。
二、引导学生对他人负责
教学中有很多契机可以培养学生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他人。数学课也不例外,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只限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作为教师还应善于抓住课堂中出现的有利迹象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如,当学生答错了问题,要教育学生不能嗤之以鼻,而要让学生们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再帮助其找出错误共同更正;当学生被学习中的难题所困不能前进时,要教育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挑战困难,真诚地鼓舞他们,不断地激励他,们,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使其能冲出困难的包围,走向成功的彼岸。长此以往,学生间能凝聚一股劲,同甘共苦、共同成长,使学生从中学会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体会到了关爱的力量,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塑造学生对他人负责的品行。
三、引导学生对集体负责
数学活动是集体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并使他们明白: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培养他们树立一种参与学习、关心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而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允许”的特权: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意允许争论,不明白允许发问,老师错了允许指出。通过一系列的“允许”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大家的责任,同时还是集体的事情,不仅需要自己的尽心,而且需要大家的尽责。在课堂中还可适时地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合作活动的成功与否,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否事关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是否竭尽全力,事关每个成员是否对集体负责,而集体的荣辱是建构在个人的尽责尽力基础之上的。通过把学生融入集体,并使之为集体奋力,从而塑造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品行。
四、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
数学以独特的方式描绘着现实世界,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依据提供的材料有目的地进行增强社会意识的培养。例如,针对教材解决问题中的“猫头鹰捉田鼠、啄木鸟吃害虫”等事例,教育学生保护益鸟益兽;针对“树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数据,地球上某资源可利用的情况”,要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针对“人口多少与福利分配的数据”,教育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是基本国策。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税率计算和主动纳税”等社会调查活动,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教育学生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用数据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和社会观,从而引导学生对社会负责。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