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探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让学生形成书法意识,提高学生的书法与写字整洁度,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促进打好识字的基础,在农村小学书法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书法的锻炼,对书法学习重视度不够。如学生运笔方式、写字习惯等,如果想要激发出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还应探寻更多可行性途径,帮助学生通过书法认识中华文化,储备更多的汉字,在书写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形成文字的审美感与内涵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书法;教学;学习兴趣;实践
  
  
   引言:
   农村书法的教育中虽然面对一定的经济掣肘,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书法教育设备,但农村同样也应拓展环境,拓展书法的学习空间,通过更加多样化的书法教育形式,让学生对书法创作产生课上课后的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的书法锻炼,到主动的书法体验去转变,为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教师可展现出书法中的文字美,让学生看到不同文字中一撇一捺、一横一竖的差异化,感受不同书法书写形式的多变与趣味,创建出轻松的书香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书法创作中来,认识更多的文字并提高学生的书法技巧。
   一、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问题
   农村学生缺乏审美能力,由于身边接触到的书法人很少,他们在书法创作中,通常会形成思维定势,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写出的字也较为刻板,不能灵活的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缺乏文字的独特性与个性化,难以理解文字的美感,只能僵硬的书写其中的横竖撇捺。学生在长期的书法定向模式训练中,很容易失去书法的兴趣与信心,对书法不能提起热情,部分书法长期得不到进步的学生,缺乏书法的自信。
   二、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
   (一)揭示汉字的美感,培养学习兴趣
   汉字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接触的都是印刷字的教材,对汉字的美感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美。首先,汉字的美体现在其结构特点上,通过汉字疏密有致,点画的轻重,一撇一捺的流淌,都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动态的美感,其次,教师在进行书法授课时,也是一个享受美感的过程。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授,逐渐让学生认识到书法文字的形体之美、意境之美、点线之美,等等,也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结构之美,空间之美,等等。只有书法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主动积极地认识汉字的美。
   (二)将书法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何把书法和生活的联系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呢?首先,教师将生活中的书法拍成照片,利用多媒體播放,让学生对生活与书法的联系有初步的了解。其次,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书法,如商铺的牌匾、小零食的名称、门旁的对联、校园的校训以及教室的字画等。教师让学生去观察或临摹生活中的书法,去寻找书法对生活的影响或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字游戏,在游戏中用不同的字体展示文字内容。趣味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用爱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书法。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以说,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就是对学生的爱,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信任,学生的兴趣才得到提高,才有信心创作书法。作为学书法者不可以急于求成,作为书法的教育者更不可以拔苗助长。教师不可以在教学中看到学生写得不好或进步慢而对学生失去信心,更不可以采取打击或放弃的方式对待。而要对学生采取多褒少贬的方式给他们更多的鼓励,用爱心多发现学生的进步。
   (四)创设良好的写字氛围,促发学习兴趣
   在书法教学的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书写环境,有着积极 的意义。如在学生练字时,播放一些轻松、优美的乐曲,将有助 于陶冶学生的写字情趣,让学生心情舒畅地练字,并通过愉快地 书写,追求文字书写的形式变化,并以此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心态,提高写字效果。小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欲、表现欲,练后讲评的师生合作,既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又可以营造出积极的书写环境,对习作评价的兴趣也随之产生。所以,改变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教师随机引导,鼓励学生评价,会使他们积极地把教师的正确示范、自己的实践和习作联系起来,以期能发表出大家赞许的评价,从而提高书法教学果。
   结束语:
   总之,书法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书法教师,要尝试不同的办法,让学生参与到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书法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样的书法授课,已经让学生的书法学习成功了一半。
   参考文献:
   [1]王海. 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探究[J].南方教育,2017,48(16):190.
   [2]易国才. 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469.
   [3]田立栋. 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探究[J]. 学周刊,2018,369(21):79-80.
   [4]石汶洁. 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学习兴趣激发途径与实践探究[J]. 科学咨询,2018(3):94-94.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非常枯燥乏味。为此,许多老师就学生写作内容、写作形式、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乐趣,挖掘写作的快乐,让他们爱上写作。怎样让写作文成为每个学生的乐趣?怎样才能在作文中体现学生的文与图、文与书写、文与人的融合呢?我们进行了“快乐习作,有效作文”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
期刊
摘 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能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文化倾向,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实现文化的积累与价值观的塑造。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展开亲子活动,实施文化渗透,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塑造正确的三观世界。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学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文化传承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中融
期刊
摘 要:儿童行为“失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师面对儿童行为“失范”问题,常常使用斥责方式。如此方式不仅对幼儿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影响了师幼关系。面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往往立足幼儿的行为“失范”情况,采取多元策略对其进行引导,以此在纠正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提升其行为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行为;“失范”;教师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参与中,受认知
期刊
阅读是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综合能力,是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之和。阅读理解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阅读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是指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词汇和基础语法知识等,非语言因素是指阅读心理与习惯、社会文体化背景知识、阅读技巧等。   伴随着知识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能力刚刚萌芽,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语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开展幼儿绘本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幼儿绘本促进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在绘本教育中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全方位更好地成长,帮助幼儿慢慢进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利用绘本教育为幼儿打开新的天地,让幼儿在绘本教育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提高幼儿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绘本教育;幼儿教育;情感体验  绘本是指文字与图片相结
期刊
摘 要:篮球运动本是一种备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随着全民体育理念的推广,不少人将打篮球发展成了自己的興趣爱好。但在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学却一直不愠不火,篮球课堂两极分化严重,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从体育课堂中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而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要转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理念,优化篮球课堂构建方式,丰富高中生在篮球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提高篮球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教学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学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幼儿阶段,对于其音乐素养进行培训是帮助幼儿提升艺术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音乐教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措施及改进策略,以帮助音乐游戏更好地运用于幼儿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教学;主要作用;教学措施  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运用,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在数学的逻辑思考中,难免出现思维的困境,导致思维的混淆与混乱,而为了数学更加准确的解题,为了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化,教师可适当的穿插生活化问题,让数学的教育更有效。生活化教育可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的视野中,展开数学的系列联想,然后将所有的生活数学构思再次迁移到数学的课堂上来,将重点难点的知识化解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变为更加容易理解的知识点。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提炼物理现象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度,教师可以从物理现象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从现象着手,通过实验肯定或是否定自己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落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物理学习理念。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理性思维;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物理学习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