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教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初探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既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的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调整进度。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二、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为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本的研读中来,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人物爱国情感的表现。我提出来以下问题“联系上下文思考:韩麦尔先生的话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这些话使小弗郎士的内心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考,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开头一段“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其中的冒号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冒号既有引出文章人物的作用,又像一个摄影镜头由远及近的介绍了散步的场景。又如李森祥的《台阶》中的第6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个叹号能换成句号吗?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句号是一种陈述的语气。叹号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能更好的表现父亲自卑的心理和迫切愿望建新台阶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问式。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我’要把弟弟的风筝掷到地下,踏扁了?”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二)比较式。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教鲁迅的《社戏》时,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三)层进式。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教鲁迅的《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造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杜甫的《石壕吏》时,可提问:“杜甫目睹了:官吏夜晚捉人这一幕时,他想到了什么?”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还有选择式提问、诱导式提问、逆问式提问……例证是不能穷尽的,也无需穷尽。但是,这些无不说明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
五、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教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艺术初探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既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的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调整进度。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二、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为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本的研读中来,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人物爱国情感的表现。我提出来以下问题“联系上下文思考:韩麦尔先生的话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这些话使小弗郎士的内心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思考,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开头一段“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其中的冒号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冒号既有引出文章人物的作用,又像一个摄影镜头由远及近的介绍了散步的场景。又如李森祥的《台阶》中的第6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个叹号能换成句号吗?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句号是一种陈述的语气。叹号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能更好的表现父亲自卑的心理和迫切愿望建新台阶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问式。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我’要把弟弟的风筝掷到地下,踏扁了?”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二)比较式。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教鲁迅的《社戏》时,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儿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三)层进式。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如教鲁迅的《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教师要解答的问题水到渠成。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创造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杜甫的《石壕吏》时,可提问:“杜甫目睹了:官吏夜晚捉人这一幕时,他想到了什么?”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还有选择式提问、诱导式提问、逆问式提问……例证是不能穷尽的,也无需穷尽。但是,这些无不说明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
五、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教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纵上所述,可以看到: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