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建立学生分层标准、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测验、分层评价的方式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有更丰富的收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孔子云,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体现出“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在我国自古便有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分层教学的实施基础就是承认学生差异,“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1 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夸美纽斯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教学的安排还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因此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建立学生分层标准→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测验→分层评价。
2 具体的做法与操作程序
首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分层的标准直接影响后期目标、任务的设定。最为常见的分层标准就是考试分数,但学生的情况比分数复杂的多。因此,除了參考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的地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结合学生其他学科的考试成绩,在地理课上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积极性等地理课的学习状态,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来给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学习能力强、地理及其他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前30%左右、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B为学习能力居中、地理及其他几门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前31%--70%、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没有不交作业、课堂违纪等行为)的学生;C为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后30%的学生。这种层次的划分,会随着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是一个动态的分层状态。
其次,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分别制定目标。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分层学情将课标要求分解成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梯度变化的分目标。在讲授新课时,可以直接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性目标及提高性目标。各层次目标应当与相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本吻合。例如初中地理《俄罗斯》一节,对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要求——C层(基础目标):能够据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地形单元和气候类型;B层(发展性目标):运用地图分析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地形、气候特点;C层(提高性目标):结合地图分析俄罗斯气候特点与其地理位置地形的关系,并分析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俄罗斯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层次目标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形成阶梯。
第三,单元测试时对题目进行明确分层。基础的知识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可以将B层学生的水平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对A层、和C层的学生进行区分。针对重点、难点根据分层目标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选做,再根据学情进行分层评价。在期中、期末测试中,可能很难实现题目的分层,但是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成绩目标,这也是一种分层。也可以与学生前期的成绩进行对比,确定学生是与之前的水平相当还是进步或者退步,也就实现了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分层教学的课堂容量是有所增加的。各个层次的学生不仅能从自己的目标及任务当中习得知识,还能从其他层次的学生活动、分享展示中有所体会、感悟。分层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知识的获得量增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灵活的教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琳,刘文霞.“分层教学”概念反思[J].文教资料,2010(01).
[2] 刘亚楠,赵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
孔子云,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体现出“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在我国自古便有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分层教学的实施基础就是承认学生差异,“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1 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夸美纽斯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的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教学的安排还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感到负担过重。因此地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建立学生分层标准→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测验→分层评价。
2 具体的做法与操作程序
首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分层的标准直接影响后期目标、任务的设定。最为常见的分层标准就是考试分数,但学生的情况比分数复杂的多。因此,除了參考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大型考试的地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结合学生其他学科的考试成绩,在地理课上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积极性等地理课的学习状态,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来给学生进行分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学习能力强、地理及其他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前30%左右、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B为学习能力居中、地理及其他几门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前31%--70%、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本没有不交作业、课堂违纪等行为)的学生;C为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成绩处于班级后30%的学生。这种层次的划分,会随着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是一个动态的分层状态。
其次,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分别制定目标。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分层学情将课标要求分解成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有梯度变化的分目标。在讲授新课时,可以直接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性目标及提高性目标。各层次目标应当与相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本吻合。例如初中地理《俄罗斯》一节,对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要求——C层(基础目标):能够据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地形单元和气候类型;B层(发展性目标):运用地图分析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地形、气候特点;C层(提高性目标):结合地图分析俄罗斯气候特点与其地理位置地形的关系,并分析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俄罗斯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各层次目标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形成阶梯。
第三,单元测试时对题目进行明确分层。基础的知识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可以将B层学生的水平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对A层、和C层的学生进行区分。针对重点、难点根据分层目标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选做,再根据学情进行分层评价。在期中、期末测试中,可能很难实现题目的分层,但是可以给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成绩目标,这也是一种分层。也可以与学生前期的成绩进行对比,确定学生是与之前的水平相当还是进步或者退步,也就实现了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分层教学的课堂容量是有所增加的。各个层次的学生不仅能从自己的目标及任务当中习得知识,还能从其他层次的学生活动、分享展示中有所体会、感悟。分层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知识的获得量增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灵活的教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琳,刘文霞.“分层教学”概念反思[J].文教资料,2010(01).
[2] 刘亚楠,赵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克拉玛依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