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标准、新的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教学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学科与生活实践、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学校德育活动在目标和内容方面的整合。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如何理解有效教学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觉得: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二、制约影响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制约影响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知识差异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发展。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接触外界事物的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原始知识不同。因此,课堂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从而制约了课堂有效性的发展。
  2.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纪律松散。从学生的因素讲,在城关地区,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大班化是现在一个教学现状,导致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很难整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农村地区,部分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属于综合科目,可以不像语文、数学学得扎实,对于考试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课堂的纪律松散,阻碍了课堂有效性的实施。
  3.教学方法形式化,缺乏实效。课堂中,常常呈现小組讨论、情境表演等场景,出现“学生讨论注重形式,情境表演注重课堂气氛”等现象。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但学生所学知识很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讨论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情境中的体验得不到满足,又如何谈课堂的实效性?
  4.教具单一,作业布置不灵活。现有的教学课堂,经常出现“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是课堂的常客”的现象,布置作业时也只是将课本中的重点抄一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得到满足,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并且在分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因而,它再也不是“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以往,我们老师在上这门课程时,总是会用来上语文或是数学课,要不然就是叫学生自习。说到底就是认为它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课,上不上都不重要。如今,它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旧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教好品德与社会要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强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因而,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五、注重实践,发展学生能力
  “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是新课程的三个特点。“教”是为了“学”。所以,这次课程改革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教学的改革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也不能依靠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来实现,因为,教师再精彩的讲授,也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在儿童与各种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少说空话,将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组织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他文献
摘 要: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其实就是将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可以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直接途径,其主要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贴近生活,以达到语文学习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重点的教学课程。在整个高中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深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如何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传统教学弊端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遵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用更能吸引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写作
摘 要: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素质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主要分为基础和阅读,重点在阅读教学,它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搞好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途径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广大教师的引导与辛勤耕耘。笔者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真思考,提出部分有效对策,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常见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该通过真实案例教学、教师能力提升、实战训练等方式来改善不良的教学现象,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充分的互动,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
摘 要:思想政治课,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是一门比较头疼的学科。学生感觉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难以理解”。许多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觉得难以应付。在中学阶段,要培养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有全面而渊博的理论知识及崇高的师德修养,才能让学生因教师的渊博知识而被吸引。才能因教师的高尚人品所敬佩。其次,要以精彩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课程导入的新颖化,以激
每次面对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每次写总结、试卷分析时,都会有这样一句话:通过这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甚至有些学生题目都没看懂。这种解释似乎是合理的,但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导致学生有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差,这表现在学生对教科书上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等知识,背得很熟,但一遇到题目,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尤其是稍微变更一下数字、字母等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主要靠班主任落实。本文通过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在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创新性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原则;方法  一、德育工作的含义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
摘 要:学生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则有损于学生的进步,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反反复复的,它需要咱们教师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不放过每一次教育的契机,不放过每一个“问题生”,用坚韧的毅力去帮扶学生战胜自身的不良习惯,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教育;培养;策略  在教育活动中,咱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端正的
摘 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的搞好基础教育成为目前形势下教学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的尤为充分。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所有学科学习乃至育人的重要部分,然而就目前形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不容乐观。  关键词:教学;语;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