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而课外却是无限的。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教学更重要。然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被动阅读。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较大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一小部分有看书习惯的也只是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可称其为“不磨脑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他们更不感兴趣。
2.盲目阅读。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鉴别、分析能力不强,阅读缺乏目的性,加上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往往采取的是随手拿来,不论是武侠言情,还是侦探小说、卡通漫画等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上手即读,且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阅读指导存在误区。一是教师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扩大阅读面,否则语文水平很难提高。可到底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训练什么能力,学生根本不知道,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心中无数。二是部分教师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缺乏系统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以适应大语文教育的变革。
二、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的读物。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且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了《藤野先生》后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学习《再塑生命》后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教学《背影》后,可推荐学生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也要有所选择,要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化一,要尽可能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要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借助教材,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的方法、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前后文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理清事物脉络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地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逢到相同结构的文章,可以采取先老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逐渐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适时地上几节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专心读书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可以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做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读书指导课向学生介绍读书四步法:拿到一本书,第一步是浏览,即先大致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提要,看看内容简介和目录,对整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第三步是摘抄,阅读完全书,回过头来把书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4.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每个学期,我们可以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开拓渠道,创设各种时机,教会多种方法,让学生常常徜徉于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作者单位:固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存在问题
1.被动阅读。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较大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一小部分有看书习惯的也只是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可称其为“不磨脑的书籍”,这部分书籍往往与课堂教学无关。特别是对一些需要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他们更不感兴趣。
2.盲目阅读。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鉴别、分析能力不强,阅读缺乏目的性,加上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往往采取的是随手拿来,不论是武侠言情,还是侦探小说、卡通漫画等五花八门的消遣书刊,上手即读,且这类书刊占了较大比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阅读指导存在误区。一是教师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必须扩大阅读面,否则语文水平很难提高。可到底怎样阅读,阅读什么,训练什么能力,学生根本不知道,甚至连教师自己也心中无数。二是部分教师虽有一定的指导,但很粗浅,缺乏系统性。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以适应大语文教育的变革。
二、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推荐课外阅读的读物。课外读物丰富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无聊乏味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那读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同时,也要经常性地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并且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在学习了《藤野先生》后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学习《再塑生命》后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教学《背影》后,可推荐学生阅读龙应台的《目送》……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也要有所选择,要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同时,也要避免简单化一,要尽可能地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推荐寓言故事、童话小说,也要推荐科技知识,政治常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除了推荐现代读物外,还要推荐少量的比较通俗的古代读物。要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读物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2.借助教材,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品词品句的方法、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前后文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理清事物脉络的方法,特别是进入文本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在课内阅读时,经常性地和学生一起总结各种文体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逢到相同结构的文章,可以采取先老师带着学,然后放手让学生学,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从而慢慢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逐渐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适时地上几节阅读指导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阅读指导课上,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专心读书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可以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做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读书指导课向学生介绍读书四步法:拿到一本书,第一步是浏览,即先大致浏览一下书的内容提要,看看内容简介和目录,对整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是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第三步是摘抄,阅读完全书,回过头来把书再翻一遍,并有选择地摘抄文中的名言警句或优美的段落,以巩固加深;最后一步是回顾,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什么东西,如果有部分遗忘的话可以再翻阅一下,达到记住并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4.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愿意。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因此,每个学期,我们可以组织1-2次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把读过的好书带到教室进行交流。在读书会上,可以让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优秀读物,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的故事,说说阅读中的收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开拓渠道,创设各种时机,教会多种方法,让学生常常徜徉于书海之中,去积累词汇,去亲近母语,从而吐香人间!
(作者单位:固安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