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处问
  l、围绕课题设计提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门径,揭示课题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的心情。例如:针对课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设计提问:“什么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什么?”发展问题是什么?”“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抓住重点设计课题。课题提问一定要抓住重点,富有启发性,有思维的价值。确定提问重点:一是根据课文重点训练项目,二是根据文章的中心。例如:在“自尊自信”的教学中,应在重点、难点的知识上进行提问,而“走出自卑,树立自信”一般可根据教材和阅读提纲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如第一目题“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和第三目题“克服自负和虚荣”作为重点和难点的突出和突破,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掌握和理解自尊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认识到自卑的危害,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来解决这个难点;3、要注意在“无疑处”提问。在那些看来似乎平常,但却值得咀嚼和体味的地方提问,让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周密思考、辨毫析微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题时,针对某些青少年“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意识提出问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联系实际设计提问。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问题提问,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维护人格尊严”方面提出问题“在学校、家里或社会上,你碰到过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情况吗?如果有,请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二、怎么问
  怎么问?就是要考虑问的方法,若教者老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让满堂学生齐声回答,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没有启发学生思维,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使问题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课堂提问,在内容上应该是准确的具体的。在形式上应简短明确,是多样性的,可口头提问,也可文字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提问。在语言上应该是正确,精炼,清楚的,不宜转弯大多;2、提问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难易适宜,以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为适度,若过难过远学生无法思考,失去信心;若过易过浅,学生感到没有想头,不以为然。同时设计总是有趣有味,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问题还要有实际性,密切联系当今世界的国内外大事和日常生活的实际;3、课堂提问,还要注意系统性和渐进性,不要连珠炮似的向学生发出若干个“为什么”,使学生招架不住,提问应该依照教者预定的计划进行,一层一层的深追下去,最后逼近结论,例如:“维护人身权利”一框中,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呢?”可分成几个小问题进行讨论。可先问“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哪两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健康权和生命权”;接着反问:“精神健康算不算健康权呢?”学生回答:“在健康新概念中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教师再追问:“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公民的精神健康权呢?”这时教师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议论,再作适当引导,指出“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是我們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条件。”当然在回答问题时也会存在错误的,教师在学生误答时切忌急躁行事,不要立即让别人顶替回答,更不要大声训斥,对学生中的错误回答,可叫其他学生进行评议,督促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倾听答案,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若能抓住时机进行启发,也就更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何时问
  何时问?一方面看教材内容的要求,在讲、练、读、议各个环节中都可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另方面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等实际情况,所以提问要有灵活性。对于一堂课开始时,感发兴趣,以旧引新的提问当然是必要的,这样使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如讲“意志”这一概念时,通过放投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图片和他的人生格言:故事的主人翁由于有了崇高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使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来设问激疑,以疑促问,引导学生以表及里,由浅入深揭示“古之立大器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苏轶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神态,在课进行到大半时,学生的精神往往有所不振,到下课前注意力更不能集中,影响教学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及时提出问题,使学生精神集中注意力回升,还是完全必要的。如在讲完“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将要下课时提出:“从梅兰芳、梁思成两位名人的事迹入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爱国热情,了解他们在传承民族文化上作出的突出贡献,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然后再提出:“祖国的命运以及民族文化与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息息相关,牵动我们的情感。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这样既复习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又为下节新课“回溯源头,传承文化”埋下伏笔。
  新课程下课堂提问贵在巧,巧就巧在: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矛盾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一起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因势利导,从而把知识学活。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基础。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具体途径。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效率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效率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质,这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基础。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科学
期刊
【内容摘要】县城工业园区使许多城乡结合部学校融入县城经济开发圈。父母征地暴富引起感情不和夫妻离异家庭重组、越来越多的偏远居民涌向这一区域,学校规模大、生源分布广、学生个体差异大等,这些原属于城乡“夹缝”学校明显成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交汇地。师生面临情感、学习、教育、道德等再生问题。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德育活动纳入教學指导技能研究。  【关键词】夹缝中学 课题研究 享受文化 综合改革  
期刊
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特点,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使学生具有高雅的仪表,美好的心灵,充分认识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明礼仪 渗透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文明渊源流长。几千年来,文明礼仪传承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以礼仪之帮屹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来,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
期刊
一、优化学生心理  英语教与学中学生最大的障碍是对英语的恐惧、畏难、烦躁、以及没有信心等情绪。要消除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以及心理障碍,就得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减少学习情绪障碍: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十分重要。外语毕竟不同于母语,外语的词汇、语法、语序等都与母
期刊
一、合作的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教学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1、“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
期刊
一、以学习唐诗宋词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但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唐诗宋词的学习,让诗歌陪伴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学生在
期刊
一、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取材于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过的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到亲切、形象,不再感到所学知识的神秘,故而可以轻松大胆地让他们去感触,去理解,去应用知识。生活化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应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学习的动力,找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利用学生在小学以及初中所学习过的语文课程内容中的名诗、名言,以及生活中常
期刊
一、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而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主要手段。学生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其次,要有严格要求。预习如果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无的放矢。到处翻翻看看,达不到预习目的。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一是要求学生阅读
期刊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可以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