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爱”是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师生之间有爱才可做到无障碍沟通。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爱为基础,以爱为根本出发点,启发学生思维,撞击其思想火花。用爱心培养学生的情感,挖掘其内在潜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爱;鼓励;机会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因为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但师爱更高于母爱,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责任,更加理智地爱护自己的学生。
一、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
后进生形成后进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乏家庭不理智的爱造成的。家长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百依百顺、百般溺爱,凡事都包揽下来,结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差,学习上稍有困难,就容易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如我班的张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常不做作业,每当老师检查的时候,他总是用一名话敷衍老师:“忘了。”我多次找他谈心、家访,才了解到他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贪玩,家里特别溺爱他,缺乏监督。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分析学习始终跟不上的原因,不是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不牢靠,让他认识到做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并鼓励他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完成部分作业,我就鼓励他:“下次能不能多做一道?”经过反复鼓励,不断增加题量,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大,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同时我还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现在的他已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了。
二、对中等生要给予机会,发挥他的长处
心理学家席莱说过:“我们很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赞扬,同样,我们也害怕他人的指责。”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项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样。他们在班里沉默寡语,不愿出头冒尖,成绩一般。他们在家里缺少沟通,父母只管他们的衣食住行,不管孩子的心理状态。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对批评有着特别的敏感性,一旦看到老师或家长的脸往下一沉,马上就会感到恐惧,從而更加严谨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上进,而不轻易的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又如,我班的小婷同学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女孩,上课从来不举手,在家也很难说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我在课堂上就有意无意地多叫她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我也经常让她来总结。无论她说得好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加以肯定、表扬。我还让她当小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她多跟同学接触,给她机会,让她去说。就这样,她终于敢说了,话也渐渐多了起来。看着并不出色的她一点点暂露头角,我真为她感到高兴。从中我体会到,对待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班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表现自我的才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对优等生要严中有爱、寓爱于严
优等生谁都喜欢,他们得到的表扬奖励比较多,所以优等生的缺点容易被忽视、掩盖、袒护,但小缺点也会造成大隐患。因此,我对优等生更是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该批评的批评,决不姑息,但是在批评过后,还要让学生明白批评他的理由,让他能接受,不至于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班长小忠同学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对他实在太信任,他把老师的信任当作自以为是的资本,在同学面前傲慢专横。不管他的看法对与否,总要同学言听计从。只管他人不管自己,甚至连上课也不能好好约束自己。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采取严中有爱、寓爱于严的教育方法,严厉地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在同学中才能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他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同学还能跟他讲道理。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努力,良好的班风蔚然形成,学生们正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愉快、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邱东.让孩子身上的“光”亮起来[J].语文新圃,2004(12).
[2]江楠.挖掘孩子的潜力[J].家庭与家教,2006(12).
[3]蒋思良.尊重差异 张扬个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4]张宪红.如何与学生谈心[J].小学教学参考,2008(09).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爱;鼓励;机会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因为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但师爱更高于母爱,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责任,更加理智地爱护自己的学生。
一、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
后进生形成后进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乏家庭不理智的爱造成的。家长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百依百顺、百般溺爱,凡事都包揽下来,结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理能力差,学习上稍有困难,就容易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如我班的张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常不做作业,每当老师检查的时候,他总是用一名话敷衍老师:“忘了。”我多次找他谈心、家访,才了解到他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贪玩,家里特别溺爱他,缺乏监督。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分析学习始终跟不上的原因,不是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不牢靠,让他认识到做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并鼓励他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完成部分作业,我就鼓励他:“下次能不能多做一道?”经过反复鼓励,不断增加题量,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大,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同时我还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现在的他已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了。
二、对中等生要给予机会,发挥他的长处
心理学家席莱说过:“我们很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赞扬,同样,我们也害怕他人的指责。”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项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样。他们在班里沉默寡语,不愿出头冒尖,成绩一般。他们在家里缺少沟通,父母只管他们的衣食住行,不管孩子的心理状态。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对批评有着特别的敏感性,一旦看到老师或家长的脸往下一沉,马上就会感到恐惧,從而更加严谨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上进,而不轻易的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又如,我班的小婷同学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女孩,上课从来不举手,在家也很难说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于是,我在课堂上就有意无意地多叫她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我也经常让她来总结。无论她说得好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加以肯定、表扬。我还让她当小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她多跟同学接触,给她机会,让她去说。就这样,她终于敢说了,话也渐渐多了起来。看着并不出色的她一点点暂露头角,我真为她感到高兴。从中我体会到,对待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班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表现自我的才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对优等生要严中有爱、寓爱于严
优等生谁都喜欢,他们得到的表扬奖励比较多,所以优等生的缺点容易被忽视、掩盖、袒护,但小缺点也会造成大隐患。因此,我对优等生更是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该批评的批评,决不姑息,但是在批评过后,还要让学生明白批评他的理由,让他能接受,不至于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班长小忠同学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老师对他实在太信任,他把老师的信任当作自以为是的资本,在同学面前傲慢专横。不管他的看法对与否,总要同学言听计从。只管他人不管自己,甚至连上课也不能好好约束自己。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采取严中有爱、寓爱于严的教育方法,严厉地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在同学中才能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他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同学还能跟他讲道理。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努力,良好的班风蔚然形成,学生们正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愉快、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邱东.让孩子身上的“光”亮起来[J].语文新圃,2004(12).
[2]江楠.挖掘孩子的潜力[J].家庭与家教,2006(12).
[3]蒋思良.尊重差异 张扬个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4]张宪红.如何与学生谈心[J].小学教学参考,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