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为高考状元,在当下无疑是一件令母校老师自豪、家长和同学们艳羡的事情,大概没有人质疑这样的人才的光辉前程。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的是,2012年11月,曾为某县中、高考状元,21岁的某名牌大学经常拿奖学金的本科生白某,却因盗窃10余起,总涉案金额达9000余元,被海淀检察院批准逮捕。一位作为天之骄子的状元高才生,沦为“阶下囚”,无疑是一个令人惋惜、叹息的“杯具”。一个高考状元为什么会沦为窃贼?十几年的教育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据白某交待,他自小就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虽经家长教育戒掉了恶习,但因在大学里面临奖学金、托福雅思、双学位等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无人约束,因而老毛病又犯了。白某坦白每次偷盗时都心跳加速,很刺激,感觉这样可以释放压力。虽然事后都很后悔和自责,但仍难以自控。
以违法行为来减压,显然荒唐可笑,却间接反映出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严重忽视素质教育、心灵教育以及人文修养,培养出少数 “高分低能”和“有才无德”的“问题人才”。在工作、学习或生活压力陡增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人才”就可能走上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甚至作奸犯科的歧途。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因为缺乏抗压能力而走向犯罪的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并已出现日益严重的势头。马加爵、药家鑫就是众所周知的极端例子。再如河北某县高考状元杨志,曾是南京某名校的优等生,因家境贫寒、母亲卧病而放弃了硕博连读的机会,为了赚钱成为传销头目,于2008年被捕;甘肃张家川县的高考文科状元马志强,自名校毕业后,曾被视为最年轻有为的财务经理,因生意亏本、情场失意,醉酒后残杀女邻居并烹尸灭迹,2010年被判死刑。
还有为考研、为恋爱、为快速发财等问题“减压”而导致放纵无惧、铤而走险等越轨事件,都反映出许多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信仰的缺失、道德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折射出“以考试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体制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偏离。
事实上,功利化的考核方式会对学生乃至家长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分数可以决定人生的命运。这种观念客观上淡化了每个学生作为公民应有的道德自律和感受法律威慑的压力,甚至使得一些学生和老师无视法律或道德的底线。近年来时常出现的博士剽窃、教授抄袭、博导造假、文凭交易等种种丑闻,就反映出不少优秀人才因面对各种考核压力,不堪重负而去投机取巧、越轨犯科的情况。能否有效抗衡功利化考核的压力,已成为关系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能否拥有健康人格、未来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消除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我们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弊端导致的强大心理压力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增加素质培养、心灵教育、人文修养等课程,帮助学生以道德自律、精神信仰的力量有效地抗压、减压。还应看到目前学校设置的不少考试课程存在着形式主义、与现实脱节、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等不良倾向,因而必须努力促进现行教育体制向以人为本和切合实际需要的方向转变。
对于青少年如何具备减压和抗压能力的问题,应该唤起全社会的重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各种社会组织,都要将品德培养与心理素质训练作为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把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精神信仰放在道德教育的第一位,并将做人的基本要求列为人才选拔和业绩考核的首要前提条件。“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教育不应该违背这一规律。
据白某交待,他自小就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虽经家长教育戒掉了恶习,但因在大学里面临奖学金、托福雅思、双学位等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无人约束,因而老毛病又犯了。白某坦白每次偷盗时都心跳加速,很刺激,感觉这样可以释放压力。虽然事后都很后悔和自责,但仍难以自控。
以违法行为来减压,显然荒唐可笑,却间接反映出目前应试教育体制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严重忽视素质教育、心灵教育以及人文修养,培养出少数 “高分低能”和“有才无德”的“问题人才”。在工作、学习或生活压力陡增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人才”就可能走上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甚至作奸犯科的歧途。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因为缺乏抗压能力而走向犯罪的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并已出现日益严重的势头。马加爵、药家鑫就是众所周知的极端例子。再如河北某县高考状元杨志,曾是南京某名校的优等生,因家境贫寒、母亲卧病而放弃了硕博连读的机会,为了赚钱成为传销头目,于2008年被捕;甘肃张家川县的高考文科状元马志强,自名校毕业后,曾被视为最年轻有为的财务经理,因生意亏本、情场失意,醉酒后残杀女邻居并烹尸灭迹,2010年被判死刑。
还有为考研、为恋爱、为快速发财等问题“减压”而导致放纵无惧、铤而走险等越轨事件,都反映出许多大学生心理的脆弱、信仰的缺失、道德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折射出“以考试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体制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偏离。
事实上,功利化的考核方式会对学生乃至家长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分数可以决定人生的命运。这种观念客观上淡化了每个学生作为公民应有的道德自律和感受法律威慑的压力,甚至使得一些学生和老师无视法律或道德的底线。近年来时常出现的博士剽窃、教授抄袭、博导造假、文凭交易等种种丑闻,就反映出不少优秀人才因面对各种考核压力,不堪重负而去投机取巧、越轨犯科的情况。能否有效抗衡功利化考核的压力,已成为关系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能否拥有健康人格、未来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消除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我们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弊端导致的强大心理压力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增加素质培养、心灵教育、人文修养等课程,帮助学生以道德自律、精神信仰的力量有效地抗压、减压。还应看到目前学校设置的不少考试课程存在着形式主义、与现实脱节、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等不良倾向,因而必须努力促进现行教育体制向以人为本和切合实际需要的方向转变。
对于青少年如何具备减压和抗压能力的问题,应该唤起全社会的重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各种社会组织,都要将品德培养与心理素质训练作为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把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精神信仰放在道德教育的第一位,并将做人的基本要求列为人才选拔和业绩考核的首要前提条件。“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教育不应该违背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