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o”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只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数学自然比不上学习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那么生动有趣,因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联想起艰苦的思考,繁难的演算和令人头疼的逻辑推理,因此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艰辛的劳动。其实,数学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有趣的知识,可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1.精设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引人人胜的导语可为课堂教学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一开始便凝聚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的。”“如果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说:“不行,没法骑o”我又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另外,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新奇的故事引入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一上课,老师就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下同学们劲头可大了,于是,老师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三个人同时摸一头大象却得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巧设悬念,引发兴趣。巧设悬念是有意识地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应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能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爷爷今年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发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一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新课的教学充满希望。
另外,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生命的延续,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以后的课涂上点“神秘色彩”,就能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上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有的同学说:“公式多难记,如能用一个公式就能计算出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就好了。”这时我抓住时机道:“你们的这种想法和我的一样,到底能不能,希望你们课后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摆弄并讨论一下,下这节课给我答复,好吗?”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动作操作,诱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为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掌握新知,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个位和十位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两个数位筒。以“11”为例,学生已经知道10根小棒为一捆,那么11根小棒就是1捆和l根,让学生边捆边想:这1捆小棒能不能放在“个位”这个筒里。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这1捆表示1个十,而个位筒里的l表示1个一,所以这一捆不能放在“个位”筒里,而是应该放在“十位”的筒里,也就是说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这样,通过这一具体形象的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在游戏中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学习的动力主要是靠兴趣,而游戏活动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平时经常采用的“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教学游戏外,教师还应该结合教材特点,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人到游戏里。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做“抛硬币”“摸果冻”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数学知识,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诱发兴趣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信心是成正比例的。优良的成绩、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赏,一切成功的体验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到知识的海洋里涉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特别要注意照顾中下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如:请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做一些他们能胜任的练习等。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利用同学们赏识的目光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万里小学)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联想起艰苦的思考,繁难的演算和令人头疼的逻辑推理,因此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艰辛的劳动。其实,数学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有趣的知识,可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1.精设导语,激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引人人胜的导语可为课堂教学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一开始便凝聚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的。”“如果是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说:“不行,没法骑o”我又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另外,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新奇的故事引入更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一上课,老师就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下同学们劲头可大了,于是,老师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听完故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三个人同时摸一头大象却得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这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巧设悬念,引发兴趣。巧设悬念是有意识地创设疑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应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能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爷爷今年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发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一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新课的教学充满希望。
另外,一个意犹未尽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生命的延续,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以后的课涂上点“神秘色彩”,就能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在上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有的同学说:“公式多难记,如能用一个公式就能计算出这几种图形的面积就好了。”这时我抓住时机道:“你们的这种想法和我的一样,到底能不能,希望你们课后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摆弄并讨论一下,下这节课给我答复,好吗?”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二、动作操作,诱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为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掌握新知,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个位和十位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两个数位筒。以“11”为例,学生已经知道10根小棒为一捆,那么11根小棒就是1捆和l根,让学生边捆边想:这1捆小棒能不能放在“个位”这个筒里。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这1捆表示1个十,而个位筒里的l表示1个一,所以这一捆不能放在“个位”筒里,而是应该放在“十位”的筒里,也就是说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这样,通过这一具体形象的操作,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三、在游戏中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学习的动力主要是靠兴趣,而游戏活动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平时经常采用的“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教学游戏外,教师还应该结合教材特点,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人到游戏里。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做“抛硬币”“摸果冻”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了“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数学知识,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诱发兴趣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信心是成正比例的。优良的成绩、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赏,一切成功的体验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到知识的海洋里涉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且特别要注意照顾中下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如:请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做一些他们能胜任的练习等。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利用同学们赏识的目光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万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