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详细阐述了范蠡的经商之道主要是:优选环境适宜经商、贱买贵卖薄利多销、按照用户需求开发市场、严格产品检验质量为本、互利双赢稳定合作伙伴。
【关键词】 范蠡 背景 经商之道
范蠡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下海”十九年,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商业巨富,被誉为华夏商人的圣祖,他的许多经商之道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学习与借鉴。
1. 范蠡的背景资料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辅助勾践灭吴兴越,称霸中原,然而当他功成名就时,确要坚决离开勾践,果断出走。春秋末年,太湖沿岸有吴越两个诸侯王,在晋楚支持下,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4年,吴越在太湖夫椒(即今江苏太湖马迹山附近湖面)交战,越军大败乞降。越军投降后,夫差把勾践夫妇和范蠡囚禁起来,为他养马,在这期间,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已真心臣服,三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立志通过十年的努力,使越国富强起来,然后伺机复仇。同时,采纳谋臣范蠡提出的“美人计”,在越国觅得两个容颜绝美的少女——西施和郑旦,教以歌舞,授以辱身报国的特殊使命,并交待前往吴国后的三件大事:一是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二是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三是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西施、郑旦送进吴宫,深受夫差宠爱,不久,郑旦爱国忧愤病死,西施则更受夫差宠幸。夫差终年陪伴西施居住姑苏台,弦歌相逐,把国政交给佞臣,国政荒殆,逼死伍相;对外连年用兵,农田荒芜,国力耗尽;勾践乘机伐吴,吴军大败,夫差用镇越宝剑自刎至死。
吴国灭亡后,越国成为东南大国,称霸中原。然而范蠡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他果断决策,离开勾践,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开始了他20余年的弃政从商的峥嵘岁月。先是到现在的蓬莱一带,后又到今天的菏泽南面,从事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巨富,被誉为华夏商人的圣祖。
2. 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可以说是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那么,范蠡的经商之道究竟有哪些呢,其主要的经商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优选环境适宜经商
范蠡弃政从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风险很大,他必须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环境。他首选的地点是海滨,因为海滨资源丰富,既可农耕,还可以做生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取得最好的收益。所以他先是在东海之滨,后到齐国也是先在海边发展,最后选择的地点是陶,就是今日的肥城陶山。陶山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之中”,确为“诸侯四通”,是个理想的经商之处。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顺其自然,待时而动。没有多久,范蠡就成了陶山有名的大富。
优选经商环境,在当今也非常重要,超市和大型的商场都必须选择在交通方便人流密集的场所,交通方便可以使物流通畅,人流密集会形成庞大的顾客群,是货物流通和满足需求的必要条件。
2.2贱买贵卖薄利多销
范蠡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白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货殖列传》)的道理。就是说,物价高到极点就会下降,下降到极点就会上升,所以价高时应当出手,价低时应当买进,这样才能加快资金周转,取得较好的收益。范蠡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在商海中发财致富。
贱买贵卖的操作重点是要把握好商机,商机变化莫测,有时转瞬即逝,关键时刻应该当机立断,迅速抉择或买或卖。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加快贱买贵卖的周期,顺利地买进来卖出去,使资金流转起来,必须靠薄利多销和公平交易来支持。
2.3按照用户需求开发市场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范蠡经商,从不盲目从事,按今天的话讲,先必须作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掌握了市场上的各种情况,然后通过掌握的市场信息分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根据分析的情况来预测市场,再根据预测情况开发市场,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后不久,便带领家人及奴仆到附近的蓬莱及齐鲁以东各地考察年景和商贸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那里的社会现状、风俗、人情、物价、商品产地及供需情况等。同时他根据调查的信息,对未来的市场作好出预测,他主张“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就是在夏天做皮草生意,冬天做布匹生意,发生水灾时做车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生意。这种超前的市场观念,没有人竞争,成本比较低,而机遇来到时,收益往往比较高,因为,冬天人们要买皮草,夏天要布匹,水灾来临时要用船,水灾过后人就会用到车,必然导致这些商品的稀缺和价格上涨。范蠡正是通过这种市场预测来超前经营,从而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进入新世纪,市场竟争更加激烈,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经营成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调查和产品开发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严格产品检验质量为本
范蠡对产品质量有深刻的认识,他在经商过程中,要求“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对采购的产品一定要严把检验关,商业与制造业不同,商业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买进来再卖出去,所以进货检验是质量保证的关键,他强调“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主要的意思是采购的商品,要当面进行检验,分清优劣,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混进来;同时对已经采购进来的内部商品,要进行再次的检验、整理和保存,对不合格商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置,不能让不合格商品影响商业信誉。
顾客购买的商品,如果质量有问题,性能不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肯定不会再买这种产品。两千多年前,范蠡就能有一套严谨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与当今的质量管理理论,甚至与ISO9000的进货检验要求何其相似。
2.5互利双赢稳定合作伙伴
范蠡经商,从来不像一般商家那样精打细算,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十分慷慨。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年初与商人签订的收购合同,若到年底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同价格,由此,各地商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农民愿意为他做工。这样做,从表面上看他吃了不少亏,但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长期的精诚合作,使商业经营有后盾,能实现互利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范蠡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商业家,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家,为此,历史对他的一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司马迁对他的评价精辟地概括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参考文献:
[1] 四十一集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
[2] 杨军,《现代企业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8月第1版.
[3] 杜家龙,《市场调查与预测》,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9年5月第1版.
【关键词】 范蠡 背景 经商之道
范蠡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下海”十九年,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商业巨富,被誉为华夏商人的圣祖,他的许多经商之道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学习与借鉴。
1. 范蠡的背景资料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辅助勾践灭吴兴越,称霸中原,然而当他功成名就时,确要坚决离开勾践,果断出走。春秋末年,太湖沿岸有吴越两个诸侯王,在晋楚支持下,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4年,吴越在太湖夫椒(即今江苏太湖马迹山附近湖面)交战,越军大败乞降。越军投降后,夫差把勾践夫妇和范蠡囚禁起来,为他养马,在这期间,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已真心臣服,三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立志通过十年的努力,使越国富强起来,然后伺机复仇。同时,采纳谋臣范蠡提出的“美人计”,在越国觅得两个容颜绝美的少女——西施和郑旦,教以歌舞,授以辱身报国的特殊使命,并交待前往吴国后的三件大事:一是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二是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三是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西施、郑旦送进吴宫,深受夫差宠爱,不久,郑旦爱国忧愤病死,西施则更受夫差宠幸。夫差终年陪伴西施居住姑苏台,弦歌相逐,把国政交给佞臣,国政荒殆,逼死伍相;对外连年用兵,农田荒芜,国力耗尽;勾践乘机伐吴,吴军大败,夫差用镇越宝剑自刎至死。
吴国灭亡后,越国成为东南大国,称霸中原。然而范蠡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他果断决策,离开勾践,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开始了他20余年的弃政从商的峥嵘岁月。先是到现在的蓬莱一带,后又到今天的菏泽南面,从事经商活动。“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业巨富,被誉为华夏商人的圣祖。
2. 范蠡的经商之道
范蠡可以说是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那么,范蠡的经商之道究竟有哪些呢,其主要的经商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优选环境适宜经商
范蠡弃政从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风险很大,他必须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环境。他首选的地点是海滨,因为海滨资源丰富,既可农耕,还可以做生意,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优势,取得最好的收益。所以他先是在东海之滨,后到齐国也是先在海边发展,最后选择的地点是陶,就是今日的肥城陶山。陶山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之中”,确为“诸侯四通”,是个理想的经商之处。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转运货物,“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顺其自然,待时而动。没有多久,范蠡就成了陶山有名的大富。
优选经商环境,在当今也非常重要,超市和大型的商场都必须选择在交通方便人流密集的场所,交通方便可以使物流通畅,人流密集会形成庞大的顾客群,是货物流通和满足需求的必要条件。
2.2贱买贵卖薄利多销
范蠡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白了“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史记·货殖列传》)的道理。就是说,物价高到极点就会下降,下降到极点就会上升,所以价高时应当出手,价低时应当买进,这样才能加快资金周转,取得较好的收益。范蠡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能在商海中发财致富。
贱买贵卖的操作重点是要把握好商机,商机变化莫测,有时转瞬即逝,关键时刻应该当机立断,迅速抉择或买或卖。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加快贱买贵卖的周期,顺利地买进来卖出去,使资金流转起来,必须靠薄利多销和公平交易来支持。
2.3按照用户需求开发市场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范蠡经商,从不盲目从事,按今天的话讲,先必须作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掌握了市场上的各种情况,然后通过掌握的市场信息分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根据分析的情况来预测市场,再根据预测情况开发市场,经营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后不久,便带领家人及奴仆到附近的蓬莱及齐鲁以东各地考察年景和商贸情况。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那里的社会现状、风俗、人情、物价、商品产地及供需情况等。同时他根据调查的信息,对未来的市场作好出预测,他主张“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就是在夏天做皮草生意,冬天做布匹生意,发生水灾时做车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生意。这种超前的市场观念,没有人竞争,成本比较低,而机遇来到时,收益往往比较高,因为,冬天人们要买皮草,夏天要布匹,水灾来临时要用船,水灾过后人就会用到车,必然导致这些商品的稀缺和价格上涨。范蠡正是通过这种市场预测来超前经营,从而取得了丰厚的收益。
进入新世纪,市场竟争更加激烈,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经营成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调查和产品开发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严格产品检验质量为本
范蠡对产品质量有深刻的认识,他在经商过程中,要求“工作要精细,粗糙出劣品”。对采购的产品一定要严把检验关,商业与制造业不同,商业本身不生产产品,而是买进来再卖出去,所以进货检验是质量保证的关键,他强调“货物要面验,滥入质价减”;“优劣要细分,混淆耗用大”;“货物要修正,散漫查点难。”主要的意思是采购的商品,要当面进行检验,分清优劣,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混进来;同时对已经采购进来的内部商品,要进行再次的检验、整理和保存,对不合格商品要进行适当的处置,不能让不合格商品影响商业信誉。
顾客购买的商品,如果质量有问题,性能不好,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肯定不会再买这种产品。两千多年前,范蠡就能有一套严谨科学的质量管理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与当今的质量管理理论,甚至与ISO9000的进货检验要求何其相似。
2.5互利双赢稳定合作伙伴
范蠡经商,从来不像一般商家那样精打细算,盘剥敛财,而是对合作者谦和礼让,对待雇工十分慷慨。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年初与商人签订的收购合同,若到年底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同价格,由此,各地商人都愿意和他做生意,农民愿意为他做工。这样做,从表面上看他吃了不少亏,但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长期的精诚合作,使商业经营有后盾,能实现互利双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范蠡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商业家,以及卓有成效的实践家,为此,历史对他的一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从政能强国、经商能大富;司马迁对他的评价精辟地概括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参考文献:
[1] 四十一集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
[2] 杨军,《现代企业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8月第1版.
[3] 杜家龙,《市场调查与预测》,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