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网络流行语出现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体现着人民生活方式、思考行为与文化状态的变化,表现出国人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对于异语读者来说,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其了解中国的一个崭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国际友人可以了解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当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英译现状,并对其英译的主要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词缀法、拼接法、其他译法)举例说明。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译;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相克雅,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 引言
中国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快,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汉语与汉语文化吸引了很多的外国人。ChinaSmack主要报道当代中国的新鲜热点和广大中国网民对此问题的看法,而且会推送这些热点话题的英文翻译,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网络流行语的英文表达。网络流行语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笔者收集了这个网站上2010年到2020年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精心选择语料进行分析,用来探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情况。翻译的汉语网络流行语,不仅要让译语目标读者理解其内涵,也要尽可能传播我国的文化,这也是笔者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原因。
二、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流行语是指某个特定时期,在特定社会人群中大量使用的语言表达,模仿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媒体手段广泛传播,其表现形式一般是词语片段,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标记。
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世界里產生和传播,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流行的词汇语句。网络流行语的一大特点是“新”,首先是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出现的,也可以理解为其新鲜性;其次是指内容上的“新”,网络流行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对原先的词汇义进行引用、换义等使其拥有了新的含义,它们反应了中国社会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最快获得普通民众对社会新闻的看法和见解。
三、 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网络平台的三大特性就是实时性、交互性和普遍性,网络上不断产生的新奇词汇都带有互联网的鲜明特色。通过对2010年到2015年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发现,其有三大特征:一是大众平民化,二是时尚年轻化,三是传播迅速化。
1.大众平民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我国社会文化日渐走入平民百姓的重要标志。现在流行于普通民众之间的网络语言,其实最初的使用范围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一开始它们是被一小部分人创造然后传播,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流行,最终风靡网络。网络流行语最初的传播载体是互联网,之后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其深入到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流行语呈现形式大多是几个词语和一句话,很多都是语法规范的话语,如“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语言的简短干练使得网络流行语从产生之初就有着深入平民百姓的根基。
2.时尚年轻化。网络流行语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年轻时尚化,因为当代年轻人追逐新鲜事物,向往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流行语给他们的这些喜好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他们可以表达对社会最新热点的看法。
互联网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平台,普通民众的社会观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借由这个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互联网平台,年轻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热评社会时事,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们在语言文化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年轻人有着独立个性的思想观点,而网络流行语本身代表了社会热点和新奇事件,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使用互联网方面障碍相对较小,他们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日常交际时在言语表达上就会向网络流行语方面靠拢。于是,年轻人想方设法地不去使用充满束缚感的词汇语言,使用并创造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互联网语言。年轻的互联网使用者是媒体传播的冲锋军,是转载和评论的主力军,推动着网络流行语不断前进发展。
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出现都得益于明星言辞和娱乐圈热点事件的推动。国际著名功夫影星成龙曾代言了一款洗发水广告,2015年2月热心的网友们对其进行了二度创作,他们把该广告的广告词和一首网络流行歌曲《我的滑板鞋》进行拼合,然后创作出《我的洗发水》,在该广告中,成龙曾说了一个词——“duang”字,用来形容头发顺滑黑亮,此后 “duang”字风靡各大媒体平台。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王宝强说“吓死宝宝了”,各位网友快速转发,导致它成了王宝强的口头禅,后又流行于各大网站。又如喜剧明星贾玲曾调侃自己说道“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这句极具自我嘲讽和幽默意味的话又很快登上了流行语宝座。
3.传播迅速化。如果某句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网络头条,网友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新潮和创造,便会争相使用这句话,心理学上将该现象称为“从众心理”,是为获得群体认同。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心理现象,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蒜你狠”“姜你军”,纷纷活跃在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一时间不管男女老少,如果不说上几句流行语,仿佛就跟时代脱节了。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因其使用还未普及,其催生的新兴语言现象还仅仅限于小部分人。但诸多新媒体不断登上时代舞台大展风采,比如微信、微博,助力网络新兴语言的传播速率,更广泛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便是独特性,较之以往的传播媒体,其时效性更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受众广泛,交流沟通也更为便捷。比如新媒体中的典型代表——微信,用户可以通过转发文章、发朋友圈、评论他人朋友圈等,及时发表自己对热点时事的看法,这样一些网络流行语出现后,经由互联网快速传播,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使其迅速深入网民的生活当中,加入传播范围和使用频率。
四、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情况目前较为复杂,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 翻译材料缺失。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材料较为匮乏。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双语专科词典(书)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只有两种,其他的工具性词典也只是穿插的出现少许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此外,虽然网络翻译近几年发展较快,以有道、百度翻译为代表的网络资源可以查到其英文表达,但因为语料库容量有限,此类翻译机器翻译痕迹太重,准确性有待商榷。
2. 多种译文同时存在。在互联网上输入关键词,一个网络流行语往往存在多种英文翻译。比如,“山寨”一词,可以搜到如下表达:
山寨版: cheap copy (《英汉双解流行语辞典》)
山寨: bandit; copycatting ( 《汉英词典》)
山寨手机: unlicensed cell phone( 《这个词原来这样说》)
3. 缺乏译文的规范管理。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一直以来存在规范管理的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系统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书籍还未出版上市,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其次,现在还没有专业词典能提供全面的网络流行语标准翻译,这导致多种翻译同时存在的混乱情况。
五、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同时保留源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汉语网络流行语兴起,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英文里相关研究较少,此译法适用范围更广。
例一:“裸婚”。裸婚指领证结婚前房子和车子不再购买、也不再举行婚礼仪式的时代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婚姻理念不同,当代年轻人向往的自由自立。根据直译法定义,保留内容和形式,裸婚的译文为bare-handed marriage。
2.意译法。当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时,直译法就不再适用,因此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此时可以使用意译法。对于文化色彩浓郁的词汇,此翻译方法更是最佳翻译策略,以尽可能保留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例如:“拼车”。拼车指出行路线相同,车客出于节约费用和便于他人的考虑,选择共同出行,平均分摊车费。Pool 意义指联和、共同资金, 根据意译翻译方法, 可译为car-pooling。
3.词缀法。词缀法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法,英语词缀较多,而且构词也较为灵活便捷,网络新词本身存在词汇形态结构多变的情况,使用词缀法进行翻译,不失为一种快捷的翻译策略。
例如:“隐婚族”一词,它指双方已经登记结婚,法律上具有夫妻身份,但对外却不公布已婚事实,以未婚身份出现。其英译采用表示“假”的前缀,构成pseudo-singles 一词,恰当地把隐婚者“伪单身”的特征体现了出来,同时也符合网络词汇生动、简洁的特点。
4.拼接法。拼接法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单词部分截取,然后把截取的这些部分重新整合为一个新的单词。如:“蚁族”一词的翻译是antizen,它就选择了蚂蚁(ant )和市民(citizen) 的翻译,将其拼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单词,指的是大学毕业生收入较低,为了节约选择租住在一起。再比如“秒杀”(seckill)一词,是一种特殊的购买方式,主要出现在网络购物中,后延伸到实体购物。second 的前半部分与kill 的组合显示了“秒杀”这一行为的瞬时性。
5.其他翻译法。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使用范围虽然不广,但也能展现其语言的特色。比如音译法,它不仅给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带来极大的便捷性,而且使译语和源语的发音保持一致,让国际友人读到中国文化色彩的音译词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比如“山寨”(shanzhai)、“不折腾”(buzheteng)等就有浓郁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还有些新词采用缩略法,即选取其英文全称的部分字母,如“无线上网”(Wi-Fi),俗称为“无线宽带”,就是Wireless Fidelity 的缩写。
六、结语
汉语网络流行语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中国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其英译更是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变化提供了便捷的语言通道,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所以,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工作不可小觑,翻译前期要研究其语言特点和社会背景,用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方能取得期待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桂乾元.论翻译等值[J].外国语,1991(3).
[2]冯巧娥,叶嗣.从框架理论看文化语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劉白玉.英语术语CIF不应译为“到岸价格”[J].中国科技翻译,2010(2).
[4]吴义诚.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4(1).
[5]王致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等值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2009 (8).
[6]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译;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相克雅,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 引言
中国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快,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汉语与汉语文化吸引了很多的外国人。ChinaSmack主要报道当代中国的新鲜热点和广大中国网民对此问题的看法,而且会推送这些热点话题的英文翻译,从中可以发现很多网络流行语的英文表达。网络流行语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笔者收集了这个网站上2010年到2020年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精心选择语料进行分析,用来探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情况。翻译的汉语网络流行语,不仅要让译语目标读者理解其内涵,也要尽可能传播我国的文化,这也是笔者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原因。
二、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流行语是指某个特定时期,在特定社会人群中大量使用的语言表达,模仿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媒体手段广泛传播,其表现形式一般是词语片段,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标记。
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世界里產生和传播,并且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流行的词汇语句。网络流行语的一大特点是“新”,首先是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出现的,也可以理解为其新鲜性;其次是指内容上的“新”,网络流行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对原先的词汇义进行引用、换义等使其拥有了新的含义,它们反应了中国社会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最快获得普通民众对社会新闻的看法和见解。
三、 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网络平台的三大特性就是实时性、交互性和普遍性,网络上不断产生的新奇词汇都带有互联网的鲜明特色。通过对2010年到2015年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发现,其有三大特征:一是大众平民化,二是时尚年轻化,三是传播迅速化。
1.大众平民化。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我国社会文化日渐走入平民百姓的重要标志。现在流行于普通民众之间的网络语言,其实最初的使用范围并不像现在这样广泛,一开始它们是被一小部分人创造然后传播,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流行,最终风靡网络。网络流行语最初的传播载体是互联网,之后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其深入到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流行语呈现形式大多是几个词语和一句话,很多都是语法规范的话语,如“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我带着你,你带着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语言的简短干练使得网络流行语从产生之初就有着深入平民百姓的根基。
2.时尚年轻化。网络流行语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年轻时尚化,因为当代年轻人追逐新鲜事物,向往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流行语给他们的这些喜好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他们可以表达对社会最新热点的看法。
互联网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平台,普通民众的社会观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借由这个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互联网平台,年轻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热评社会时事,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们在语言文化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年轻人有着独立个性的思想观点,而网络流行语本身代表了社会热点和新奇事件,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使用互联网方面障碍相对较小,他们为了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日常交际时在言语表达上就会向网络流行语方面靠拢。于是,年轻人想方设法地不去使用充满束缚感的词汇语言,使用并创造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互联网语言。年轻的互联网使用者是媒体传播的冲锋军,是转载和评论的主力军,推动着网络流行语不断前进发展。
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出现都得益于明星言辞和娱乐圈热点事件的推动。国际著名功夫影星成龙曾代言了一款洗发水广告,2015年2月热心的网友们对其进行了二度创作,他们把该广告的广告词和一首网络流行歌曲《我的滑板鞋》进行拼合,然后创作出《我的洗发水》,在该广告中,成龙曾说了一个词——“duang”字,用来形容头发顺滑黑亮,此后 “duang”字风靡各大媒体平台。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王宝强说“吓死宝宝了”,各位网友快速转发,导致它成了王宝强的口头禅,后又流行于各大网站。又如喜剧明星贾玲曾调侃自己说道“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这句极具自我嘲讽和幽默意味的话又很快登上了流行语宝座。
3.传播迅速化。如果某句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网络头条,网友们为了表现自己的新潮和创造,便会争相使用这句话,心理学上将该现象称为“从众心理”,是为获得群体认同。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心理现象,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你们城里人真会玩”“蒜你狠”“姜你军”,纷纷活跃在年轻人的日常交流中,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一时间不管男女老少,如果不说上几句流行语,仿佛就跟时代脱节了。
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因其使用还未普及,其催生的新兴语言现象还仅仅限于小部分人。但诸多新媒体不断登上时代舞台大展风采,比如微信、微博,助力网络新兴语言的传播速率,更广泛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新媒体的一大特点便是独特性,较之以往的传播媒体,其时效性更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受众广泛,交流沟通也更为便捷。比如新媒体中的典型代表——微信,用户可以通过转发文章、发朋友圈、评论他人朋友圈等,及时发表自己对热点时事的看法,这样一些网络流行语出现后,经由互联网快速传播,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使其迅速深入网民的生活当中,加入传播范围和使用频率。
四、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情况目前较为复杂,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 翻译材料缺失。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材料较为匮乏。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双语专科词典(书)市面上可以找到的只有两种,其他的工具性词典也只是穿插的出现少许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此外,虽然网络翻译近几年发展较快,以有道、百度翻译为代表的网络资源可以查到其英文表达,但因为语料库容量有限,此类翻译机器翻译痕迹太重,准确性有待商榷。
2. 多种译文同时存在。在互联网上输入关键词,一个网络流行语往往存在多种英文翻译。比如,“山寨”一词,可以搜到如下表达:
山寨版: cheap copy (《英汉双解流行语辞典》)
山寨: bandit; copycatting ( 《汉英词典》)
山寨手机: unlicensed cell phone( 《这个词原来这样说》)
3. 缺乏译文的规范管理。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一直以来存在规范管理的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系统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书籍还未出版上市,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入;其次,现在还没有专业词典能提供全面的网络流行语标准翻译,这导致多种翻译同时存在的混乱情况。
五、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同时保留源文内容和形式的翻译方法。汉语网络流行语兴起,作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英文里相关研究较少,此译法适用范围更广。
例一:“裸婚”。裸婚指领证结婚前房子和车子不再购买、也不再举行婚礼仪式的时代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婚姻理念不同,当代年轻人向往的自由自立。根据直译法定义,保留内容和形式,裸婚的译文为bare-handed marriage。
2.意译法。当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差异较大时,直译法就不再适用,因此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此时可以使用意译法。对于文化色彩浓郁的词汇,此翻译方法更是最佳翻译策略,以尽可能保留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例如:“拼车”。拼车指出行路线相同,车客出于节约费用和便于他人的考虑,选择共同出行,平均分摊车费。Pool 意义指联和、共同资金, 根据意译翻译方法, 可译为car-pooling。
3.词缀法。词缀法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法,英语词缀较多,而且构词也较为灵活便捷,网络新词本身存在词汇形态结构多变的情况,使用词缀法进行翻译,不失为一种快捷的翻译策略。
例如:“隐婚族”一词,它指双方已经登记结婚,法律上具有夫妻身份,但对外却不公布已婚事实,以未婚身份出现。其英译采用表示“假”的前缀,构成pseudo-singles 一词,恰当地把隐婚者“伪单身”的特征体现了出来,同时也符合网络词汇生动、简洁的特点。
4.拼接法。拼接法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单词部分截取,然后把截取的这些部分重新整合为一个新的单词。如:“蚁族”一词的翻译是antizen,它就选择了蚂蚁(ant )和市民(citizen) 的翻译,将其拼合在一起变成新的单词,指的是大学毕业生收入较低,为了节约选择租住在一起。再比如“秒杀”(seckill)一词,是一种特殊的购买方式,主要出现在网络购物中,后延伸到实体购物。second 的前半部分与kill 的组合显示了“秒杀”这一行为的瞬时性。
5.其他翻译法。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使用范围虽然不广,但也能展现其语言的特色。比如音译法,它不仅给语言的交流和传播带来极大的便捷性,而且使译语和源语的发音保持一致,让国际友人读到中国文化色彩的音译词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比如“山寨”(shanzhai)、“不折腾”(buzheteng)等就有浓郁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还有些新词采用缩略法,即选取其英文全称的部分字母,如“无线上网”(Wi-Fi),俗称为“无线宽带”,就是Wireless Fidelity 的缩写。
六、结语
汉语网络流行语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中国人民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其英译更是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变化提供了便捷的语言通道,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所以,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工作不可小觑,翻译前期要研究其语言特点和社会背景,用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方能取得期待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桂乾元.论翻译等值[J].外国语,1991(3).
[2]冯巧娥,叶嗣.从框架理论看文化语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劉白玉.英语术语CIF不应译为“到岸价格”[J].中国科技翻译,2010(2).
[4]吴义诚.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4(1).
[5]王致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等值翻译[J].中国校外教育,2009 (8).
[6]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