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相知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音乐是打开人们感情的语言,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千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聆听了一位优秀的琵琶演奏师的乐曲。一个是用弹奏琵琶诉说心曲,一个是用聆听琵琶来感知情怀,他们因乐相遇,以乐相识,借乐相知,且让我们从琵琶女的演奏中去探询他们坎坷曲折,令人心酸的生活际遇,去领悟其心有灵犀而碰撞出的精神火花。
  在这首诗歌中,正面重点描写音乐的地方有两处,集中在第2、3自然中,虽然描述的文字远远比不上后面二人互相倾诉的文字多,但笔者认为,此处的音乐描写应是本篇诗章的灵魂所在,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精通音律的白居易能走进琵琶女的乐律里,去体会对方不平的心情,去感知对方的酸楚,去慨叹对方的不幸。是它们,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也激起诗人情感迸发的原点。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样的音乐进行深入剖析。
  在这里,根据音乐的旋律特点,我们把音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内容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第一层次的音乐描写中,它的旋律显得低沉抑郁惆怅,我们从“掩抑”、“思”、“不得志”这些词可以感知到。而在这乐调中之所以有着这样的弦律,是因为她在音乐当中饱含深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讲诉着“平生不得志”、在道出“心中无限事”,那么这“不得志”“无限事”又缘何而发呢?
  我们知道,人是有记忆的,特别是当昔日的繁华盛景、风光无限的欢乐生活与今日处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这种记忆就来得特别快,特别深,特别让人疼。此时的琵琶女孤守空船,只能与明月相伴,借琴抒怀,这种凄苦自然会使得她对往日生活有着深情回忆:成功、荣誉,醉酒欢歌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这怎能不让她陶醉于已往的岁月之中呢?于是第二层次的音乐曲风一改前面的低沉,而变得轻快舒畅展起来:“大弦嘈嘈如急雨,上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节中,清浊轻重缓急交互出现,音色清脆悦耳,弦律悠扬婉转,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如珠子、如莺语;叠词联绵词的运用:嘈嘈、切切等看出。可是这样的轻快舒展的尽情抒怀并没有延续下来,正可谓是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当其忆及往事,又怎不令她肝肠寸断,痛苦不能自已呢?面对人生的重大变故,“弟走从军阿姨死”,面对青春不再,容颜改变的现实“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她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门前冷落鞍马稀,”迫于生计,最后只得嫁作商人妇,而商人又重利寡情,更让她备感人生凄冷。
  于是有了第三层次的旋律,这里有的是幽咽,是低沉,是沉重,甚至于暂时的休止。万千幽愁暗恨,竟至于凝噎不得发,“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而暂时的休止,带来的是激越的感情迸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此刻的心情使得她的乐律如金戈铁马,铿锵有力,刚劲急促的节奏直撼人心。因为里边饱含着对社会的强烈愤慨,对不幸生活的强烈愤懑,对不公平命运的强烈不平!于是有了如此悲愤的音乐倾诉。
  听到这样的乐曲,诗人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不仅发出深沉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于琵琶女来说,昔日过的是欢歌笑语、人捧人妒、尽情挥霍青春的日子,而今却沦落为飘零天涯、孤苦凄凉;对于江州司马来讲,昔日是位高权重、才誉京城、志在济世的堂堂京官,如今却是谪居僻远,无人问津,孤独凄惶。他们两人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所处环境都极为悬殊,可是二人的人生际遇又是如此相似。
  由此看来,作者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一叹,也是这一叹,叹出了千古以来人们曾经共同拥有的一种人文情怀,以至于让多少人曾泪洒衣襟。以至于在今天还让人愀然于怀!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感慨,我们就不难理解结尾诗人那失态、却又是他乡遇知音、陌路逢知已的放纵一哭了。
  所以我们在欣赏这一篇文字的音乐时,虽然未能亲耳聆听到现场的精彩演奏,亲身体验到现场的悲怆气氛,可是我相信,因为有着象白居易这样的一位善于倾听也善于抒写的大家,我们同样能透过文字,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去轻轻触碰到那两颗伤痛的心!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成效呢?  一、利用课本,积累作文材料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具备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回归课本,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信手拈来运用于作文当中,不失为一种简便而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进行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要学会反思,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内容十分广泛,在新课课标要求下,教学反思可侧重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
期刊
当今的青年学生,其自尊心、自信心已逐步形成,对于自己的认识能力亦渐趋自信。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希冀凭借自身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他们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因此,老师应因势利导,在语文教学中,大可革除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陈规陋习,开创探究性学习的新天地。课堂教师的讲授只是从外部灌输信息,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即在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而能力
期刊
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是教师在收缴学生作文后便伏案批改,小至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大到文章的选材剪裁、布局谋篇,眉批加总批,最后再打出一个教师自认为恰如其分的分数——作文批改之苦自不待言,返回学生之后效果不得而知!  于是有的教师就大胆放手给学生,学生成文后作文直接返还学生手中,按照教师指定的方式交换后由学生独立批改。事实上,学生们由于鉴赏能力的参差不齐再加之批改态度也存在差异,而且即使少数学生在批改
期刊
这一段时间我在教授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对于本单元里的每一篇课文,我都又重新熟悉了一遍,我深切的感受到经典性的作品真是耐人寻味,让人百读不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文里的若干细节性的东西,我又有了很多新的理解。这里面就包括《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回王夫人话”这一细节。  请看小说中是怎么样记叙这一细节的: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不曾
期刊
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而鉴赏古诗人物形象已逐渐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把握的难点。因此,鉴赏古诗人物形象需要形成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练习、积累方可形成。也就是说,学生首先应了解所鉴赏的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才能对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作正确的理解,进而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中蕴涵的情感态度、典型意义,也才能真正谈得上鉴赏。本
期刊
人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师无疑是平凡的,但却又在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可以是平凡之人,但绝不可做平庸之人!在平凡中认识自己,体味自己,发现自己才是人生快乐的真谛!我自信,但我从不自负。在坚信自己选择的同时,我也明白要真正当一个国家和人民都满意的好老师并非易事。法国作家卢梭曾告诫我们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
期刊
一、灵活的教学内容回归作文的生活源泉  生活是语文的外延,生活是学科知识存在的生命源泉,是学科知识生命活力之所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写作就是生活的智慧再现,因为学科知识是人们长期社会文化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化的抽象概括,是现实生活情境的升华。以往的学校教学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独立于社会文化之外的“学校文化”,是附加在学生身上的一种负担,并非学生自身升华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成学校、社会、
期刊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沉郁顿挫的诗风。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精美语言。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积累  1.知识储备:  鉴赏诗歌的
期刊
班级是教育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团体,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教育已开始引进西方现代化教育理念,强调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好的管理方式,事情才会有一个轻重缓急,班级这一台机器才能健康有序的运转。管理需要一个好领导,对于班级而言,则需要一个好班主任。  一、老师以身作则,力求言行一致  高中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打交道,要想学生从内心服你,就必须先从班主任自身做起,对于一个学习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