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融合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开拓学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重点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从新的角度、多个层面出发,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生切实感知到动手实验的最大乐趣,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思考;分析
引言:
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解决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合格高中生。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教学为主。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优势,得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的有利位置。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经验,对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这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仍旧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刺激的实践活动,具备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莫大勇气[1]。教师有必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巧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组织实验活动,集中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动机,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抵触,还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2]。例如,对钠这种质地较软的金属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设置三种情景,第一,用实物的钠进行情景创设。教师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示钠块,并结合课本资料给大家讲解钠的有关信息,以此为引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用现场演示和让学生演示来创设情景。研究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情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动性。第三,让学生去发表自己关于如何生出盐这种矿物质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反向思考如何从盐中分出钠。
二、锻炼动手,扩大想象
在中学里,学校基本上不会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如果书上出现要求做实验的内容,教师要么直接忽略,要么给学生画一些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学习,最好的情况就是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学习。国家教育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我国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不高,更让人惊讶的是高中生的实验能力甚至低于初中生。只有勇于动手才能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不应该忽略实验教学,要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的乐趣。教师要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实验器材有限,教师就可以在做实验前进行分工,通过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学。例如,化学中有许多实验,每一个实验都会被反应物的状态以及用量影响,教师在讲课时,通常都会让学生把这些注意事项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记会、背牢,然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会很容易被忘记。如果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进行分工,提前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再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学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从而对这些知识记忆得更牢固。这样让学生参与实验,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点,更能掌握实验要领。对学生进行分工,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体会,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扩大想象空间。
三、扩展空间,认识化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十分重要。针对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大有文章的。例如,开展化学活动周,组织化学竞赛,设计家庭小实验,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化学知识,分析学校附近的水体污染情况等等。我们身边的素材其实只要用心去思考,动脑去研究,可利用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把小小的实验设计、改进,使学生迈出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脚步,同时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通过组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的更大空间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发散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创新装置,培养能力
高中化学教材在经过数次改版后,有些实验内容虽然得以保留,但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繁琐,结论存在争议,或者是在不同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的结果易受影响等[2]。还有一些实验的结果是过于理想化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可操作性差。对此,化学教师可采取对其中的一些实验设置进行创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检查气密性的实验中,很多同学发现应用教材上的方法时,即使用手使劲握住试管,也没有气泡发生。这其中的影响原因有多种,如周围气温的变化,冬季和夏季空气温度的不同,男女生体温的差异等等。因此,即便是正确的操作,没有漏气现象,也难以达到实验效果。对此,可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如不用手握试管,而是通过酒精灯加热,注意加热时间不要过长,这样一来,实现现象就很明显了,肉眼能清晰的看到气泡的产生。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常用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度,如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五、拓寬视野,挖掘潜能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学习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请同学们“吹毛求疵”,对试管找缺点,课堂上同学们争相议论,最后找出:1.试管易破;2.只能发生一个反应;3.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对仪器进行改革,如有些同学想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既把废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又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是解决课堂浮躁表现的有效办法。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也是老师教学得心应手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和刚.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14)33-35.
[2]张庆轩,杨普江,张龙力.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科研,2016(14)33-35.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思考;分析
引言:
对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解决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合格高中生。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验教学为主。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可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优势,得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的有利位置。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经验,对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这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高中生对于新鲜事物仍旧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刺激的实践活动,具备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莫大勇气[1]。教师有必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巧妙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组织实验活动,集中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动机,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抵触,还能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2]。例如,对钠这种质地较软的金属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设置三种情景,第一,用实物的钠进行情景创设。教师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示钠块,并结合课本资料给大家讲解钠的有关信息,以此为引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用现场演示和让学生演示来创设情景。研究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情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动性。第三,让学生去发表自己关于如何生出盐这种矿物质的过程,以及如何进行反向思考如何从盐中分出钠。
二、锻炼动手,扩大想象
在中学里,学校基本上不会开设相应的实验课,如果书上出现要求做实验的内容,教师要么直接忽略,要么给学生画一些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学习,最好的情况就是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学习。国家教育机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我国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不高,更让人惊讶的是高中生的实验能力甚至低于初中生。只有勇于动手才能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不应该忽略实验教学,要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的乐趣。教师要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实验器材有限,教师就可以在做实验前进行分工,通过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教学。例如,化学中有许多实验,每一个实验都会被反应物的状态以及用量影响,教师在讲课时,通常都会让学生把这些注意事项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记会、背牢,然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会很容易被忘记。如果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进行分工,提前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再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学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从而对这些知识记忆得更牢固。这样让学生参与实验,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点,更能掌握实验要领。对学生进行分工,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体会,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扩大想象空间。
三、扩展空间,认识化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十分重要。针对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大有文章的。例如,开展化学活动周,组织化学竞赛,设计家庭小实验,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化学知识,分析学校附近的水体污染情况等等。我们身边的素材其实只要用心去思考,动脑去研究,可利用的资源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把小小的实验设计、改进,使学生迈出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脚步,同时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通过组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的更大空间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发散思维,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创新装置,培养能力
高中化学教材在经过数次改版后,有些实验内容虽然得以保留,但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操作繁琐,结论存在争议,或者是在不同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下的结果易受影响等[2]。还有一些实验的结果是过于理想化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可操作性差。对此,化学教师可采取对其中的一些实验设置进行创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检查气密性的实验中,很多同学发现应用教材上的方法时,即使用手使劲握住试管,也没有气泡发生。这其中的影响原因有多种,如周围气温的变化,冬季和夏季空气温度的不同,男女生体温的差异等等。因此,即便是正确的操作,没有漏气现象,也难以达到实验效果。对此,可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如不用手握试管,而是通过酒精灯加热,注意加热时间不要过长,这样一来,实现现象就很明显了,肉眼能清晰的看到气泡的产生。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常用方式之一,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度,如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装置的改进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五、拓寬视野,挖掘潜能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学习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请同学们“吹毛求疵”,对试管找缺点,课堂上同学们争相议论,最后找出:1.试管易破;2.只能发生一个反应;3.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对仪器进行改革,如有些同学想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既把废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又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是解决课堂浮躁表现的有效办法。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也是老师教学得心应手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和刚.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14)33-35.
[2]张庆轩,杨普江,张龙力.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科研,2016(1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