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的一项基本活动,教师对幼儿园“游戏街”活动的介入行为既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具体化,也是游戏理论研究的提升。《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并对幼儿园游戏做了具体的规定:“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
关键词:游戏街;教师介入;行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游戏街”活动
本研究根据幼儿园实际将“游戏街”界定为:在幼儿园某个活动范围内,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道具,设置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可相互变化重新组合成新的区域,游戏者可以在每个区域之间自由往来游戏。
2.教师介入行为
本研究中的教师介入行为是指教师在“游戏街”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从而达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为目的。
二、研究分析
(一)介入时机
大中小班教师“游戏街”介入时机分析图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中小班的教师介入时机主要以引导幼儿游戏为主,但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游戏水平具有年龄特点的差异性,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中班幼儿更多的体现游戏创造性。教师在“介入时机”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有侧重点地引导幼儿游戏。
(二)介入角色
研究中发现,老师在“游戏街”活动中的介入角色以引导者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扮演游戏角色感受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究,把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梳理,使自身凌乱的经验系统化,同时生成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将游戏主题推向深入。
(三)介入方式
课题组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所得,大中小班教师介入的方式都是以交叉式为主。
大中班幼儿游戏街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主要与材料发生作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很少,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不多,因此也很少成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发起者,教师对幼儿的交叉式介入频次相对较少。
(四)被介入幼儿的反应
通过对大中小班“被介入幼儿的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大部分孩子在教师介入游戏后都能得到支持,只是在中、小班年龄段里偶尔会出现“理会但无效”或者“不理会”的现象。证明教师的介入行为基本都是正向和有效的。
三、结论
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园本资源开展游戏街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细心观察巧发现,及时介入时机促发展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的运用是否恰当,游戏时间是否合适,游戏经验丰富程度是否足够等,再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预幼儿游戏。
2.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1)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2)语言指导
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3)行为指导
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提供材料。幼儿在游戏中选择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游戏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动作示范。每次确定新的游戏主题时,都会相应的设置该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幼儿要懂得了才能更好的开展游戏。因此,教师必要时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
(4)个别指导
每次游戏都应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因人施教。在介入游戏时,应有目的地指导个别幼儿 。
四、研究成效
通过对幼儿园“游戏街”活动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质量,达到了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街”教师介入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提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游戏指导能力。
教师通过开展“游戏街”活动,充分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在研究中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有效策略的不断改进,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帮助,使得游戏情节更为生动。
3.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街”教师指导方案,起到示范引领的推广辐射作用。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幼儿园的实践,采取科学实证的方法在幼儿园“游戏街”活动中探索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探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所产生的效果,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并在同行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游戏街;教师介入;行为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游戏街”活动
本研究根据幼儿园实际将“游戏街”界定为:在幼儿园某个活动范围内,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道具,设置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可相互变化重新组合成新的区域,游戏者可以在每个区域之间自由往来游戏。
2.教师介入行为
本研究中的教师介入行为是指教师在“游戏街”活动中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从而达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为目的。
二、研究分析
(一)介入时机
大中小班教师“游戏街”介入时机分析图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中小班的教师介入时机主要以引导幼儿游戏为主,但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游戏水平具有年龄特点的差异性,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中班幼儿更多的体现游戏创造性。教师在“介入时机”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有侧重点地引导幼儿游戏。
(二)介入角色
研究中发现,老师在“游戏街”活动中的介入角色以引导者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扮演游戏角色感受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究,把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梳理,使自身凌乱的经验系统化,同时生成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将游戏主题推向深入。
(三)介入方式
课题组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所得,大中小班教师介入的方式都是以交叉式为主。
大中班幼儿游戏街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主要与材料发生作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很少,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不多,因此也很少成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发起者,教师对幼儿的交叉式介入频次相对较少。
(四)被介入幼儿的反应
通过对大中小班“被介入幼儿的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大部分孩子在教师介入游戏后都能得到支持,只是在中、小班年龄段里偶尔会出现“理会但无效”或者“不理会”的现象。证明教师的介入行为基本都是正向和有效的。
三、结论
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园本资源开展游戏街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细心观察巧发现,及时介入时机促发展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幼儿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的运用是否恰当,游戏时间是否合适,游戏经验丰富程度是否足够等,再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预幼儿游戏。
2.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1)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2)语言指导
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3)行为指导
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提供材料。幼儿在游戏中选择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游戏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动作示范。每次确定新的游戏主题时,都会相应的设置该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幼儿要懂得了才能更好的开展游戏。因此,教师必要时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
(4)个别指导
每次游戏都应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因人施教。在介入游戏时,应有目的地指导个别幼儿 。
四、研究成效
通过对幼儿园“游戏街”活动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幼儿的游戏质量,达到了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街”教师介入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提升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游戏指导能力。
教师通过开展“游戏街”活动,充分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在研究中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有效策略的不断改进,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宜的帮助,使得游戏情节更为生动。
3.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街”教师指导方案,起到示范引领的推广辐射作用。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幼儿园的实践,采取科学实证的方法在幼儿园“游戏街”活动中探索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探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所产生的效果,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并在同行中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