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理念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两年学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但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某些问题,会感到很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自己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以取得最好的合作效果。
再次,科学地进行分组。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四人,进行分工。按照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的顺序,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合理地评价结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从而达成班级目标,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绝大多数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则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教师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3.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融合,没有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4.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东拉西扯,落实不到问题上。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5.合作学习后,没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结果,简单的自由讨论造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索要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戛然而止,把合作学习仅限于课堂之内。
7.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和长期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
一、所做的工作
学生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但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某些问题,会感到很迷茫。之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着力于: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自己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学校下发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以取得最好的合作效果。
再次,科学地进行分组。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每组四人,进行分工。按照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的顺序,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合理地评价结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从而达成班级目标,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取得的成绩
1.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我校绝大多数教学班全部、全面推开。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教学班、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当好。
2.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3.“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课堂上出现。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则组长还会继续讲。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过去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混乱局面基本上消失了。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向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及时校正出现的问题。
5.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在部分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学生参与的面还不够大,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就是说,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动”的欲望。对此,学校的看法是学生个别“动”不算“动”,全班“动”才是“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中还存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教师不敢放手学生,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比较强烈,总想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对此,应大胆放手,解放思想,把课堂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
3.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科教学之间不能有机融合,没有找到最佳切入点,有时导致失去了学科味道。
4.一遇到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学生东拉西扯,落实不到问题上。造成了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效果。
5.合作学习后,没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结果,简单的自由讨论造成了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索要求,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戛然而止,把合作学习仅限于课堂之内。
7.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使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和长期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