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作为职业中学多年在一线带班的班主任,亲眼目睹了职业学校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的缺失,深感有必要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
一、知晓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认识较薄弱,认识不高,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尊重他人,不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滥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中职生“不够礼貌,没有修养”。因此,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普及必要的文明礼仪知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简单地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他们都遵循最基本的礼仪原则。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是学生形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2.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在班级内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地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3.课堂的教育作用
在我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文明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结果,文明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职中与文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4.环境的感染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2)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同时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要大力整治和审查节目内容,整治低俗作风,给中职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总之,通过礼仪教育,对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具有积极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礼仪教育,学生更适应企业及用工单位的需求,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知晓文明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灵和优雅的情操。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对该知识领域的认识较薄弱,认识不高,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尊重他人,不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滥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导致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中职生“不够礼貌,没有修养”。因此,重视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普及必要的文明礼仪知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简单地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他们都遵循最基本的礼仪原则。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是学生形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增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
2.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在班级内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地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3.课堂的教育作用
在我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文明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结果,文明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职中与文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4.环境的感染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会自然养成。
(2)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文明礼仪素质,同时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要大力整治和审查节目内容,整治低俗作风,给中职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总之,通过礼仪教育,对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增强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具有积极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班风,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礼仪教育,学生更适应企业及用工单位的需求,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