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为理想的状态。课堂语言艺术无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这一双边活动的效果。鉴于音乐课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特点,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也有其特色。
关键词:音乐教师 课堂语言 艺术美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要准确、简练;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语言要做到声音语言和态势语言的和谐运用; 语言要亲切自然,富有激情;音乐速度有快、慢之分,音乐力度有强弱之别,音乐的表情有优美抒情与愤怒和悲伤。因为有了这些,音乐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语言也如此,因此,研究好它,运用好它,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另外,板书上的文字、图表等都能创造出幽默的效果。如课前在纸上画出“反常”图画和形象,把字故意写得怪诞可笑等。在教唱“地球你好吗”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变形的流着眼泪的地球,旁边又画了一个脱光了毛的小鸟,让学生为这幅漫画取名字。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取了“流泪的地球妈妈”、“救救我吧”、“我要家园、我要飞翔”等题目,并讨论了“地球为何流泪”之后,学唱歌曲便自然而然地情真意切了。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四、音樂教师的形体语言艺术
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
1.肢体动作语言。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爱雪莲花》时,教师几个简单的新疆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如果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有的特点。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是、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音乐作品的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等不利课堂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3.口型与面部表情。口型与面部表情是形体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饿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以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更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师 课堂语言 艺术美
音乐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要准确、简练;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语言要做到声音语言和态势语言的和谐运用; 语言要亲切自然,富有激情;音乐速度有快、慢之分,音乐力度有强弱之别,音乐的表情有优美抒情与愤怒和悲伤。因为有了这些,音乐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语言也如此,因此,研究好它,运用好它,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了“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另外,板书上的文字、图表等都能创造出幽默的效果。如课前在纸上画出“反常”图画和形象,把字故意写得怪诞可笑等。在教唱“地球你好吗”时,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变形的流着眼泪的地球,旁边又画了一个脱光了毛的小鸟,让学生为这幅漫画取名字。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取了“流泪的地球妈妈”、“救救我吧”、“我要家园、我要飞翔”等题目,并讨论了“地球为何流泪”之后,学唱歌曲便自然而然地情真意切了。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相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种,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魅力。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四、音樂教师的形体语言艺术
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有美的文学语言,还应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
1.肢体动作语言。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我爱雪莲花》时,教师几个简单的新疆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如果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有的特点。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是、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音乐作品的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等不利课堂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
3.口型与面部表情。口型与面部表情是形体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音乐教师应该象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饿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以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外,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更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