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通过课堂引导、阅读氛围营造等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课外阅读的大舞台,进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再辅以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这样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的品位,提升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语文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积淀是在课外进行的,而课外阅读正是积累语文知识,获得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显示,也不能短时间显出其巨大作用。但是长期的课外阅读让人终身受用,不仅能提高成绩,发展个性,更能培养气质,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1.养成阅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广为人知,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万卷书”,会读书的孩子才会“读破万卷书”。
2.发展个性阅读。不同的书给人不同的感受,相同的书,每人读出来的感受也不一样。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书上的文章在教学中,往往带有教师的主观倾向性和解读维度的单一性,学生常常跟着老师在感受,课外阅读则完全凭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喜恶和自己的价值判断。
3.拓宽知识领域。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有“不出门就可知天下事”的本领,能熟知国家大事、时政要闻、奇闻怪事,去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等。通过课外阅读,他们知道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玄机;领略了《动物世界》里的奇闻趣事;探索了《宇宙》中的无穷秘密。
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说起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怎一个“悲哀”了得,就我所教的两个班来说,85%的同学回到家,只是应付作业,之后除了看电视就是玩,另10%忙着做数学和科学资料,只有5%的同学会随手翻翻一些课外书籍。也就是说,一个56人的班级,仅有二三个同学偶尔看看课本之外的书本。这样长期漠视课外阅读,使得农村中学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根本的提高,进入高中之后,语文能力明显不如城里爱读书的孩子。
(一)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况
1.阅读时间缺乏。应试阴影始终围绕着初中学生,一切为了中考。全国有近八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被功课霸占。每天课外阅读在一小时左右的学生仅占5%,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也只有15%。
2.阅读资源贫乏。除了学校图书室有少量图书外,学生家中基本没有藏书。据调查,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绝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中长篇小说,更不用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了。
3.阅读方法匮乏。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电视进行阅读。整个阅读过程浮光掠影,急功近利,既没有思考也没有感悟,就像钱理群说过的那样,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和思考。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不重视:虽然已实施了新课程,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考试分数是评价教师一个主要因素。老师们都把中考当作指挥棒,拚命在学生分数上下功夫,无暇顾及见效不快的课外阅读。
2.家长意识不到位:自身欠缺。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据对我班学生调查,无一家长大中专毕业,五分之一的家长是高中毕业,一半只有初中毕业,甚至还有不少没读过书。自己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家中没有藏书,也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不会着意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整个村庄情况大体如此,周边也没有阅读氛围。
3.学生本身不愿意:应试观念的束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分数,靠加班加点,大量的作业练习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偶尔有时间,同学们也会选择看电视或聊天放松一下。就连某些优秀学生也不屑读在他们看来不实用的“闲书”。
三、采用多种措施,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每一个教师都是导师,要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基础,每一个老师都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最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是语文学习的上上之策。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呢?笔者根据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市级实验课题,采取以下措施,让农村初中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保证他们真正加入课外阅读之中。
1.营造阅读氛围。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良好的环境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你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时你的身上能不浸染书香吗?当老师在读书,同伴在读书,书籍在向自己招手、有人在诉说书籍的神奇时,你能不捧起书本吗?
2.制定阅读计划。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广泛的,不仅包括名著,还有天文地理、国际时事、科技动态、时尚丛书、优秀杂志等均可“猎取”。不要局限于国内,优秀的国外作品最好也能涉及到。正因为牵涉的范围太广,所以得有计划。老师和学生有计划进行才是课外阅读的最好保证。
3.指导阅读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从课堂教学入手,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信息大都来自课堂。把握课堂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引导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养成学生阅读的自觉习惯,才能使课堂延伸。
4、落实反馈评价。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虎头蛇尾,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恰当、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有效的阅读评价,能督促学生的坚持课外阅读。
总而言之,语文课外阅读不应是机械的,不应是强制的,不应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回归,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使学生成为学生的最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语文素养,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一起在书海中乘风破浪,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语文学习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积淀是在课外进行的,而课外阅读正是积累语文知识,获得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显示,也不能短时间显出其巨大作用。但是长期的课外阅读让人终身受用,不仅能提高成绩,发展个性,更能培养气质,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1.养成阅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广为人知,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万卷书”,会读书的孩子才会“读破万卷书”。
2.发展个性阅读。不同的书给人不同的感受,相同的书,每人读出来的感受也不一样。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书上的文章在教学中,往往带有教师的主观倾向性和解读维度的单一性,学生常常跟着老师在感受,课外阅读则完全凭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喜恶和自己的价值判断。
3.拓宽知识领域。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有“不出门就可知天下事”的本领,能熟知国家大事、时政要闻、奇闻怪事,去领略各国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等。通过课外阅读,他们知道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玄机;领略了《动物世界》里的奇闻趣事;探索了《宇宙》中的无穷秘密。
二、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分析
说起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怎一个“悲哀”了得,就我所教的两个班来说,85%的同学回到家,只是应付作业,之后除了看电视就是玩,另10%忙着做数学和科学资料,只有5%的同学会随手翻翻一些课外书籍。也就是说,一个56人的班级,仅有二三个同学偶尔看看课本之外的书本。这样长期漠视课外阅读,使得农村中学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根本的提高,进入高中之后,语文能力明显不如城里爱读书的孩子。
(一)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况
1.阅读时间缺乏。应试阴影始终围绕着初中学生,一切为了中考。全国有近八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被功课霸占。每天课外阅读在一小时左右的学生仅占5%,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也只有15%。
2.阅读资源贫乏。除了学校图书室有少量图书外,学生家中基本没有藏书。据调查,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绝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中长篇小说,更不用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了。
3.阅读方法匮乏。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电视进行阅读。整个阅读过程浮光掠影,急功近利,既没有思考也没有感悟,就像钱理群说过的那样,在个性和人格养成的青春岁月里,极少有过人文的阅读和思考。
(二)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不重视:虽然已实施了新课程,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考试分数是评价教师一个主要因素。老师们都把中考当作指挥棒,拚命在学生分数上下功夫,无暇顾及见效不快的课外阅读。
2.家长意识不到位:自身欠缺。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据对我班学生调查,无一家长大中专毕业,五分之一的家长是高中毕业,一半只有初中毕业,甚至还有不少没读过书。自己就没有阅读的习惯,家中没有藏书,也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不会着意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整个村庄情况大体如此,周边也没有阅读氛围。
3.学生本身不愿意:应试观念的束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分数,靠加班加点,大量的作业练习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偶尔有时间,同学们也会选择看电视或聊天放松一下。就连某些优秀学生也不屑读在他们看来不实用的“闲书”。
三、采用多种措施,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每一个教师都是导师,要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奠定基础,每一个老师都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最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才是语文学习的上上之策。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呢?笔者根据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市级实验课题,采取以下措施,让农村初中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保证他们真正加入课外阅读之中。
1.营造阅读氛围。教室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优美良好的环境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你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时你的身上能不浸染书香吗?当老师在读书,同伴在读书,书籍在向自己招手、有人在诉说书籍的神奇时,你能不捧起书本吗?
2.制定阅读计划。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广泛的,不仅包括名著,还有天文地理、国际时事、科技动态、时尚丛书、优秀杂志等均可“猎取”。不要局限于国内,优秀的国外作品最好也能涉及到。正因为牵涉的范围太广,所以得有计划。老师和学生有计划进行才是课外阅读的最好保证。
3.指导阅读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从课堂教学入手,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信息大都来自课堂。把握课堂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引导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养成学生阅读的自觉习惯,才能使课堂延伸。
4、落实反馈评价。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虎头蛇尾,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恰当、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有效的阅读评价,能督促学生的坚持课外阅读。
总而言之,语文课外阅读不应是机械的,不应是强制的,不应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回归,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使学生成为学生的最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语文素养,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一起在书海中乘风破浪,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