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始终觉得传记是一种必读的书籍。作者将传主的一生浓缩在几十万字当中,跟随着文字的河流,我们能让灵魂飘向远方,看看大人物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尤其是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一生起起伏伏,波澜壮阔,蔡金华就是这样一个人。《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讲述了蔡金华从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出生孩子,到云南省名声远扬的作家、诗人、摄影家,再到如今云南商界优秀的出版家、企业家不平凡的经历。而刚过不惑之年的蔡金华就取得如此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1973年10月4日,曲靖市茨营乡(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整寨蔡家台子村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蔡家台子村蔡树名家又多了一个叫蔡金华的男丁。在中国农村,添丁是件喜事,加之老来得子,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妻十分欣慰。
然而,蔡金华出生之前,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妇已育有两女两男4个孩子,大姑娘虽已出嫁,但11岁的女儿、9岁的大儿子、6岁的二儿子正处于需要营养的年龄,再加上刚刚出生的蔡金华,对于深居贫困山区农村的蔡树名夫妇要同时供养4个年龄段从婴儿到11岁的幼年孩子,困难不言而喻。那时,家里一年到头的主食就是包谷、洋芋和野菜。
蔡金华有着艰苦的童年,从记事起,就没穿过裤子,也没穿过鞋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光着身子,穿一件父母或哥姐穿旧的没膝长衣。夏天,光着脚屋里屋外乱跑,冬天,裹着衣服窝在火塘边取暖。多少次,看着同龄的孩子们穿着裤子,让他无比羡慕。不过蔡金华十分懂事,这份期盼只是默默的埋在心里,这在童年养成的坚韧性格,最终成为了蔡金华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其人生和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贵人,这个词最早是专属皇帝嫔妃封号等称谓,后世也把贵人当做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而在民间,贵人这个词更多的是指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贵人之所以为贵,原因在于他是可遇不可求的。贵人难以求的,不是自己花多少钱或者多么努力就能遇到的。但只要遇到,不需要贵人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一个很小的举动,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少年时期的蔡金华就遇到了这样一个贵人,也是他一生的贵人——他的小哥:蔡金辉。
蔡金华上小学时,父母年老多病家中需要顶梁柱。小哥蔡金辉是家中次子,眼见家中困境,毅然选择打工务农,挑起了家中的经济大梁,正在学习中体会快乐的蔡金华对小哥的辍学感到困惑不解,在他看来,小哥应该读书,他也担心小哥不读书了,会不会也让他辍学回家,直到小哥吩咐他好好学习,蔡金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可小哥辍学,还是在蔡金华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多年后他才找到答案——他从小哥的这次放弃中懂得了牺牲与舍得。
随后,蔡金华母亲生病住院,使得这个本已风雨飘摇的困难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分担家里负担和供蔡金华读书,蔡金辉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临走时,蔡金辉对蔡金华说:“我们要相互支持,兄弟之间牺牲一点不算什么,你不要难过,对于我们这个家,我们兄弟只有拼搏和奋斗,除了拼搏和奋斗,我们别无选择!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好成绩。”
“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这句话从此被蔡金华铭记在心,他读书也更加用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990年,蔡金华考上了长沙一所大学。那年,在他的父亲70岁、母亲64岁之际,蔡金华圆了家人的梦想,圆了蔡家台子人的梦想,成为了有史以来蔡家台子第一个理科大学生。
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从考上大学,到在大学展露文学才华,再到梦圆骏马奖,可以看出,蔡金华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用《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书中一句话也是蔡金华自己说的话就是: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蔡金华从小就喜爱文学作品,可惜因为年龄和环境影响,他的文学天赋只长出一点嫩芽,往往就遭到无情的雷雨冰霜。终于,到了大学,在这片文学知识的海洋里,不再有任何身外的阻碍,一旦进入图书馆,他这个理科生不由自主的转变成了文科生。当时,《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主流文学期刊都被蔡金华读了个遍,他的文学作品在校广播站播出后,轰动了整个校园。随后,蔡金华还在学校牵头成立文学社,创立《冶苑文学》期刊。1993年7月,在大学完成文学积累的蔡金华,羽翼渐丰,理想的翅膀已经可以展翅翱翔了。怀揣理想之梦,离开学校,回到云南,来到新的工作岗位,蔡金华没有满足,继续编制着他的诗人、作家之梦。
然而,蔡金华被分配到单位后没能进入心仪的宣传部门,而是在车间3班倒,这也催生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文学生涯。在说服家人后,他辞去国有企业工作,去到云南民族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天赋加勤奋加贡献,蔡金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由记者升任编辑、责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文艺部主任、编委等令采编同仁孜孜追求的领导岗位。
1999年10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全国第6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揭晓,来自全国27个少数民族61名少数民族作家共57人获奖,其中,云南普米族作家26岁的蔡金华成为了历届骏马奖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所有实践的步骤,努力的方向,对每一个智商、情商都不低的人来说都不难,只要肯吃苦、肯付出。
2000年,蔡金华带着梦想,离开了报社,开始寻求创业之梦。从最开始与朋友合伙创办策划公司到“穷则思变”毅然独立创业,并将“站在今天,战在未来”作为企业口号,实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魅力名流,珠源骄子
如果你问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那么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勤奋”“努力”“天道勤酬”这类词。诚然,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当你靠着努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在努力,甚至比你努力。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勤勉”“克己”的国家,努力是一种常态。这时候比努力更重的是用心。
蔡金华掌舵风光杂志社时,曾这样承诺:以杂志媒体的方式影响高端,以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云南乃至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在泛珠经济区等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时代名流的智业策划高度,是要面向中国的泛珠及东南亚、南亚扩大影响力,将时代名流名牌做成一个跨越云南的国际化区域性品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纪博览会于5月1日到10月31日举行,云南在展区拥有一个6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让时代名流与时代、与名流、与云南在世博会上共舞?蔡金华潜心策划,精心布局,扭开了智慧的阀门。
他找到了时任云南省建设厅厅长、上海世博会云南参展领导小组“掌门人”的罗应光。敲开罗厅长办公室的门,蔡金华提出撰写世博会筹备过程的深度文章,罗厅长开始只是说:“我太忙,你不要给我添乱好吗?”蔡金华却说:“我不是给你添乱,而是为世博会锦上添花。”说着,蔡金华从手提包里抽出一张A4纸,递给了罗厅长,纸上是一篇关于世博会的短文,罗厅长看完,收起那张纸说:“行,我被你说服了。”后来,罗厅长对《时代名流》在筹展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竭力通过《时代名流》平台为云南馆的展示摇旗呐喊的壮举大加赞赏,对《时代名流》杂志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深度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肯定。
蔡金华“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远见卓识,引导时代名流成长为云南最具影响力、拥有庞大发型网络的商业期刊,成绩骄人,令人叹服。
2006年底创刊以来,《时代名流》先后刊登过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云天化集团等省内外百强企业和诸多知名企业。曾先后独家专访过或首发过云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16州市主要领导等300多位政界精英的专访文章。
《礼记·儒行》有载:“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特立独行,这一标榜行事脱俗、思想高洁的词,通过拜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了解了蔡金华这一路走来的林林总总后,笔者认为这是最好的形容词。从事业到生活,从行为到思维,从性格到语言……综上种种,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永远满怀奋斗激情的他不禁让人惊叹:好一个特立独行的蔡金华!
责任编辑:杨春艳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1973年10月4日,曲靖市茨营乡(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整寨蔡家台子村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蔡家台子村蔡树名家又多了一个叫蔡金华的男丁。在中国农村,添丁是件喜事,加之老来得子,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妻十分欣慰。
然而,蔡金华出生之前,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妇已育有两女两男4个孩子,大姑娘虽已出嫁,但11岁的女儿、9岁的大儿子、6岁的二儿子正处于需要营养的年龄,再加上刚刚出生的蔡金华,对于深居贫困山区农村的蔡树名夫妇要同时供养4个年龄段从婴儿到11岁的幼年孩子,困难不言而喻。那时,家里一年到头的主食就是包谷、洋芋和野菜。
蔡金华有着艰苦的童年,从记事起,就没穿过裤子,也没穿过鞋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光着身子,穿一件父母或哥姐穿旧的没膝长衣。夏天,光着脚屋里屋外乱跑,冬天,裹着衣服窝在火塘边取暖。多少次,看着同龄的孩子们穿着裤子,让他无比羡慕。不过蔡金华十分懂事,这份期盼只是默默的埋在心里,这在童年养成的坚韧性格,最终成为了蔡金华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其人生和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贵人,这个词最早是专属皇帝嫔妃封号等称谓,后世也把贵人当做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而在民间,贵人这个词更多的是指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贵人之所以为贵,原因在于他是可遇不可求的。贵人难以求的,不是自己花多少钱或者多么努力就能遇到的。但只要遇到,不需要贵人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一个很小的举动,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少年时期的蔡金华就遇到了这样一个贵人,也是他一生的贵人——他的小哥:蔡金辉。
蔡金华上小学时,父母年老多病家中需要顶梁柱。小哥蔡金辉是家中次子,眼见家中困境,毅然选择打工务农,挑起了家中的经济大梁,正在学习中体会快乐的蔡金华对小哥的辍学感到困惑不解,在他看来,小哥应该读书,他也担心小哥不读书了,会不会也让他辍学回家,直到小哥吩咐他好好学习,蔡金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可小哥辍学,还是在蔡金华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多年后他才找到答案——他从小哥的这次放弃中懂得了牺牲与舍得。
随后,蔡金华母亲生病住院,使得这个本已风雨飘摇的困难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分担家里负担和供蔡金华读书,蔡金辉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临走时,蔡金辉对蔡金华说:“我们要相互支持,兄弟之间牺牲一点不算什么,你不要难过,对于我们这个家,我们兄弟只有拼搏和奋斗,除了拼搏和奋斗,我们别无选择!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好成绩。”
“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这句话从此被蔡金华铭记在心,他读书也更加用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990年,蔡金华考上了长沙一所大学。那年,在他的父亲70岁、母亲64岁之际,蔡金华圆了家人的梦想,圆了蔡家台子人的梦想,成为了有史以来蔡家台子第一个理科大学生。
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从考上大学,到在大学展露文学才华,再到梦圆骏马奖,可以看出,蔡金华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用《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书中一句话也是蔡金华自己说的话就是: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蔡金华从小就喜爱文学作品,可惜因为年龄和环境影响,他的文学天赋只长出一点嫩芽,往往就遭到无情的雷雨冰霜。终于,到了大学,在这片文学知识的海洋里,不再有任何身外的阻碍,一旦进入图书馆,他这个理科生不由自主的转变成了文科生。当时,《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主流文学期刊都被蔡金华读了个遍,他的文学作品在校广播站播出后,轰动了整个校园。随后,蔡金华还在学校牵头成立文学社,创立《冶苑文学》期刊。1993年7月,在大学完成文学积累的蔡金华,羽翼渐丰,理想的翅膀已经可以展翅翱翔了。怀揣理想之梦,离开学校,回到云南,来到新的工作岗位,蔡金华没有满足,继续编制着他的诗人、作家之梦。
然而,蔡金华被分配到单位后没能进入心仪的宣传部门,而是在车间3班倒,这也催生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文学生涯。在说服家人后,他辞去国有企业工作,去到云南民族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天赋加勤奋加贡献,蔡金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由记者升任编辑、责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文艺部主任、编委等令采编同仁孜孜追求的领导岗位。
1999年10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全国第6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揭晓,来自全国27个少数民族61名少数民族作家共57人获奖,其中,云南普米族作家26岁的蔡金华成为了历届骏马奖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所有实践的步骤,努力的方向,对每一个智商、情商都不低的人来说都不难,只要肯吃苦、肯付出。
2000年,蔡金华带着梦想,离开了报社,开始寻求创业之梦。从最开始与朋友合伙创办策划公司到“穷则思变”毅然独立创业,并将“站在今天,战在未来”作为企业口号,实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魅力名流,珠源骄子
如果你问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那么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勤奋”“努力”“天道勤酬”这类词。诚然,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当你靠着努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在努力,甚至比你努力。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勤勉”“克己”的国家,努力是一种常态。这时候比努力更重的是用心。
蔡金华掌舵风光杂志社时,曾这样承诺:以杂志媒体的方式影响高端,以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云南乃至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在泛珠经济区等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时代名流的智业策划高度,是要面向中国的泛珠及东南亚、南亚扩大影响力,将时代名流名牌做成一个跨越云南的国际化区域性品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纪博览会于5月1日到10月31日举行,云南在展区拥有一个6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让时代名流与时代、与名流、与云南在世博会上共舞?蔡金华潜心策划,精心布局,扭开了智慧的阀门。
他找到了时任云南省建设厅厅长、上海世博会云南参展领导小组“掌门人”的罗应光。敲开罗厅长办公室的门,蔡金华提出撰写世博会筹备过程的深度文章,罗厅长开始只是说:“我太忙,你不要给我添乱好吗?”蔡金华却说:“我不是给你添乱,而是为世博会锦上添花。”说着,蔡金华从手提包里抽出一张A4纸,递给了罗厅长,纸上是一篇关于世博会的短文,罗厅长看完,收起那张纸说:“行,我被你说服了。”后来,罗厅长对《时代名流》在筹展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竭力通过《时代名流》平台为云南馆的展示摇旗呐喊的壮举大加赞赏,对《时代名流》杂志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深度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肯定。
蔡金华“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远见卓识,引导时代名流成长为云南最具影响力、拥有庞大发型网络的商业期刊,成绩骄人,令人叹服。
2006年底创刊以来,《时代名流》先后刊登过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云天化集团等省内外百强企业和诸多知名企业。曾先后独家专访过或首发过云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16州市主要领导等300多位政界精英的专访文章。
《礼记·儒行》有载:“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特立独行,这一标榜行事脱俗、思想高洁的词,通过拜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了解了蔡金华这一路走来的林林总总后,笔者认为这是最好的形容词。从事业到生活,从行为到思维,从性格到语言……综上种种,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永远满怀奋斗激情的他不禁让人惊叹:好一个特立独行的蔡金华!
责任编辑: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