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领超然人生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始终觉得传记是一种必读的书籍。作者将传主的一生浓缩在几十万字当中,跟随着文字的河流,我们能让灵魂飘向远方,看看大人物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尤其是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一生起起伏伏,波澜壮阔,蔡金华就是这样一个人。《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讲述了蔡金华从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出生孩子,到云南省名声远扬的作家、诗人、摄影家,再到如今云南商界优秀的出版家、企业家不平凡的经历。而刚过不惑之年的蔡金华就取得如此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1973年10月4日,曲靖市茨营乡(现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整寨蔡家台子村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蔡家台子村蔡树名家又多了一个叫蔡金华的男丁。在中国农村,添丁是件喜事,加之老来得子,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妻十分欣慰。
  然而,蔡金华出生之前,蔡树名和袁晓芝夫妇已育有两女两男4个孩子,大姑娘虽已出嫁,但11岁的女儿、9岁的大儿子、6岁的二儿子正处于需要营养的年龄,再加上刚刚出生的蔡金华,对于深居贫困山区农村的蔡树名夫妇要同时供养4个年龄段从婴儿到11岁的幼年孩子,困难不言而喻。那时,家里一年到头的主食就是包谷、洋芋和野菜。
  蔡金华有着艰苦的童年,从记事起,就没穿过裤子,也没穿过鞋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光着身子,穿一件父母或哥姐穿旧的没膝长衣。夏天,光着脚屋里屋外乱跑,冬天,裹着衣服窝在火塘边取暖。多少次,看着同龄的孩子们穿着裤子,让他无比羡慕。不过蔡金华十分懂事,这份期盼只是默默的埋在心里,这在童年养成的坚韧性格,最终成为了蔡金华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对其人生和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贵人,这个词最早是专属皇帝嫔妃封号等称谓,后世也把贵人当做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而在民间,贵人这个词更多的是指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贵人之所以为贵,原因在于他是可遇不可求的。贵人难以求的,不是自己花多少钱或者多么努力就能遇到的。但只要遇到,不需要贵人做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一个很小的举动,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少年时期的蔡金华就遇到了这样一个贵人,也是他一生的贵人——他的小哥:蔡金辉。
  蔡金华上小学时,父母年老多病家中需要顶梁柱。小哥蔡金辉是家中次子,眼见家中困境,毅然选择打工务农,挑起了家中的经济大梁,正在学习中体会快乐的蔡金华对小哥的辍学感到困惑不解,在他看来,小哥应该读书,他也担心小哥不读书了,会不会也让他辍学回家,直到小哥吩咐他好好学习,蔡金华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可小哥辍学,还是在蔡金华年幼的心灵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伤痕,多年后他才找到答案——他从小哥的这次放弃中懂得了牺牲与舍得。
  随后,蔡金华母亲生病住院,使得这个本已风雨飘摇的困难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分担家里负担和供蔡金华读书,蔡金辉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临走时,蔡金辉对蔡金华说:“我们要相互支持,兄弟之间牺牲一点不算什么,你不要难过,对于我们这个家,我们兄弟只有拼搏和奋斗,除了拼搏和奋斗,我们别无选择!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好成绩。”
  “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这句话从此被蔡金华铭记在心,他读书也更加用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1990年,蔡金华考上了长沙一所大学。那年,在他的父亲70岁、母亲64岁之际,蔡金华圆了家人的梦想,圆了蔡家台子人的梦想,成为了有史以来蔡家台子第一个理科大学生。
  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从考上大学,到在大学展露文学才华,再到梦圆骏马奖,可以看出,蔡金华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用《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书中一句话也是蔡金华自己说的话就是:站在今天,战在未来。
  蔡金华从小就喜爱文学作品,可惜因为年龄和环境影响,他的文学天赋只长出一点嫩芽,往往就遭到无情的雷雨冰霜。终于,到了大学,在这片文学知识的海洋里,不再有任何身外的阻碍,一旦进入图书馆,他这个理科生不由自主的转变成了文科生。当时,《人民文学》《十月》《收获》等主流文学期刊都被蔡金华读了个遍,他的文学作品在校广播站播出后,轰动了整个校园。随后,蔡金华还在学校牵头成立文学社,创立《冶苑文学》期刊。1993年7月,在大学完成文学积累的蔡金华,羽翼渐丰,理想的翅膀已经可以展翅翱翔了。怀揣理想之梦,离开学校,回到云南,来到新的工作岗位,蔡金华没有满足,继续编制着他的诗人、作家之梦。
  然而,蔡金华被分配到单位后没能进入心仪的宣传部门,而是在车间3班倒,这也催生了他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文学生涯。在说服家人后,他辞去国有企业工作,去到云南民族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天赋加勤奋加贡献,蔡金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由记者升任编辑、责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文艺部主任、编委等令采编同仁孜孜追求的领导岗位。
  1999年10月20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全国第6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揭晓,来自全国27个少数民族61名少数民族作家共57人获奖,其中,云南普米族作家26岁的蔡金华成为了历届骏马奖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所有实践的步骤,努力的方向,对每一个智商、情商都不低的人来说都不难,只要肯吃苦、肯付出。
  2000年,蔡金华带着梦想,离开了报社,开始寻求创业之梦。从最开始与朋友合伙创办策划公司到“穷则思变”毅然独立创业,并将“站在今天,战在未来”作为企业口号,实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魅力名流,珠源骄子
  如果你问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那么十有八九的人会说“勤奋”“努力”“天道勤酬”这类词。诚然,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当你靠着努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也在努力,甚至比你努力。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勤勉”“克己”的国家,努力是一种常态。这时候比努力更重的是用心。
  蔡金华掌舵风光杂志社时,曾这样承诺:以杂志媒体的方式影响高端,以巨大的影响力影响云南乃至中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在泛珠经济区等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时代名流的智业策划高度,是要面向中国的泛珠及东南亚、南亚扩大影响力,将时代名流名牌做成一个跨越云南的国际化区域性品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纪博览会于5月1日到10月31日举行,云南在展区拥有一个6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把握这难得的机会,让时代名流与时代、与名流、与云南在世博会上共舞?蔡金华潜心策划,精心布局,扭开了智慧的阀门。
  他找到了时任云南省建设厅厅长、上海世博会云南参展领导小组“掌门人”的罗应光。敲开罗厅长办公室的门,蔡金华提出撰写世博会筹备过程的深度文章,罗厅长开始只是说:“我太忙,你不要给我添乱好吗?”蔡金华却说:“我不是给你添乱,而是为世博会锦上添花。”说着,蔡金华从手提包里抽出一张A4纸,递给了罗厅长,纸上是一篇关于世博会的短文,罗厅长看完,收起那张纸说:“行,我被你说服了。”后来,罗厅长对《时代名流》在筹展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竭力通过《时代名流》平台为云南馆的展示摇旗呐喊的壮举大加赞赏,对《时代名流》杂志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深度宣传报道给予了高度肯定。
  蔡金华“站在今天,战在未来”的远见卓识,引导时代名流成长为云南最具影响力、拥有庞大发型网络的商业期刊,成绩骄人,令人叹服。
  2006年底创刊以来,《时代名流》先后刊登过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云天化集团等省内外百强企业和诸多知名企业。曾先后独家专访过或首发过云南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16州市主要领导等300多位政界精英的专访文章。
  《礼记·儒行》有载:“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特立独行,这一标榜行事脱俗、思想高洁的词,通过拜读《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一书了解了蔡金华这一路走来的林林总总后,笔者认为这是最好的形容词。从事业到生活,从行为到思维,从性格到语言……综上种种,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永远满怀奋斗激情的他不禁让人惊叹:好一个特立独行的蔡金华!
  责任编辑:杨春艳
其他文献
初冬的北京,略显寒冷,而中国现代文学馆内却暖意融融。  2015年11月5日,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研讨会在这里举行,这是继上半年作家杨莉的报告文学在北京研讨之后,昭通作家的又一次高规格文学研讨会。与会专家用了三个多小时,以他们独到的眼光,对《万物生》进行了深度的“望闻问切”,对作品中优秀的地方给予了肯定,也对存在的不足给予了善意的批评。  一个好的作家只有放下身段、深入到基层,才能写出有筋骨、有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出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屡屡发生,打造“海绵城市”迫在眉睫。2014年12月,国家住建部
期刊
2016年6月,素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城昆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第4届南博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南博会”)于6月12日—17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办。相较以往,本届南博会旅游版块似乎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新增设的旅游产业馆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可谓盛况空前,格外引人瞩目!  共画远景 旅游共享  6月14日,当南博会上的商家与游人都沉浸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期刊
入刊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的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古语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读书,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读书,使人无忧无虑,回味无穷;读书,使人的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放
期刊
2016年6月12日,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南博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拉开了序幕。  本届南博会,参展的各个国内外展商各显其能的展示和推介生态产品和产业。台湾展馆通过此次展会,加强了云南和台湾(以下简称“云台”)的生物科技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的交流、GMS的产业合作对接,扩大云台两地在生物科技、特色农业、装备制造、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多领域合作。
期刊
徐云昆,男,字龙云,祖籍重庆。  作品曾入选建国四十五周年海内外书画大展名家展,跨世纪95书画翰墨艺术家书画印作品大联展,96当代诗、书、画印大联展等,获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海内外书画大展赛银奖,“玉圣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国家二、三级作品认证,“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银奖,“四面山杯”海内外艺术大赛铜奖,“屈原杯”国际名人书画大展赛铜奖,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交流展铜奖
期刊
入刊理由  扶贫脱困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有的题中之义。云南地处偏远高寒山区,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扶贫脱困的“重灾区”。当前,云南扶贫脱困进入攻坚破难的关键期,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脱贫摘帽的重要目标,乡村旅游为云南扶贫攻坚提供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希望。  贫困,一直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云南众多贫困地区,
期刊
“到昆明去避暑”“去云南自由呼吸”“昆明夏季气温依旧19℃”“云南的阳光明亮得刺眼,各种色彩在阳光下铺陈开来……”回顾这些出现在网络和国内各种媒体上的语言,着实令每一个云南人生出一点“小骄傲”——蔚蓝的天空、绿色的山川、秀美的大地、宜人的气候,生态良好的云南是祖国西南一道靓丽的彩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在云南已从共识成为自觉行动。一年
期刊
入刊理由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徐云昆幼时便酷爱书画篆刻艺术,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书法艺术内涵丰富;优良的书学传统使
期刊
“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是推进其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这为昭通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过去五年 成绩斐然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昭通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昭通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