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施德育大纲,促使德育跟智育同步到位。德育教育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工程。
关键词:中职;德育;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很多中职学校德育课堂疏忽了对学生价值、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使学生失去了精神生活所需的道德支点。很多德育教师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也很投入地上课,以为讲了所有的知识,已经“对得起学生”了,但结果教师讲得认真,而学生的思想早已飞出九霄云外。对此,一部分教师自圆其说,认为“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了”等等。因此,教师要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教學措施,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师德的外延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效益。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有献身德育工作的热忱,有透视、研究和把握种种德育现象的基本能力,有勇于创新、开拓新局面的探索精神。
二、更新德育观念
现在很多教师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老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目前中职阶段的德育教材主要是“经济哲学”“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等等。这些教材主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存在着“道德教育政治化,政治教育道德化”的现象,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只讲政治立场,不讲道德修养。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更新德育观念,改变一讲德育就偏向于政治,甚至在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上划等号的观念,同时也要认识到德育离不开政治教育,但政治教育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代替德育。
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的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师必须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实施德育大纲,促使德育跟智育同步到位
实施德育大纲能把德育与教学的“三基”内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态度和方法、职业道德等因素渗透于各个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三基”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包括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而不是把德育附加在教学之上。将德育大纲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重点,向学生授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因为德育大纲使育人目标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德育和智育同步到位也具有可行性。
五、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由于学生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以及“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学生在成长中脱离父母的正确教导,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真、善、美”,却被家庭、社会上的复杂社会现象所冲垮。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着“学校教育五天,抵不过学生回家两天”的现象,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全社会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创设一个最佳环境,完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结合的网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让学生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德育;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很多中职学校德育课堂疏忽了对学生价值、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使学生失去了精神生活所需的道德支点。很多德育教师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也很投入地上课,以为讲了所有的知识,已经“对得起学生”了,但结果教师讲得认真,而学生的思想早已飞出九霄云外。对此,一部分教师自圆其说,认为“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现在的学生素质太差了”等等。因此,教师要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教學措施,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师德的外延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效益。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有献身德育工作的热忱,有透视、研究和把握种种德育现象的基本能力,有勇于创新、开拓新局面的探索精神。
二、更新德育观念
现在很多教师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老调,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目前中职阶段的德育教材主要是“经济哲学”“法律法规”“时事政治”等等。这些教材主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存在着“道德教育政治化,政治教育道德化”的现象,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只讲政治立场,不讲道德修养。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更新德育观念,改变一讲德育就偏向于政治,甚至在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上划等号的观念,同时也要认识到德育离不开政治教育,但政治教育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代替德育。
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灌输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的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主体地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师必须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实施德育大纲,促使德育跟智育同步到位
实施德育大纲能把德育与教学的“三基”内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科学态度和方法、职业道德等因素渗透于各个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三基”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包括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而不是把德育附加在教学之上。将德育大纲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重点,向学生授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观点。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发明创造,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因为德育大纲使育人目标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德育和智育同步到位也具有可行性。
五、以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由于学生社会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以及“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学生在成长中脱离父母的正确教导,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挑战。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真、善、美”,却被家庭、社会上的复杂社会现象所冲垮。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着“学校教育五天,抵不过学生回家两天”的现象,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全方位的德育网络。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全社会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创设一个最佳环境,完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结合的网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让学生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