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威廉·冯·洪堡特是德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及政治家。在语言研究领域,他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如语言的本质、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语言的民族性等思想。洪堡特不仅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而且对后世的语言学家,如索绪尔、萨丕尔、乔姆斯基等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基于《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书,对洪堡特提出的重要语言哲学思想进行总结概述。
关键词:洪堡特;哲学思想;精神力量;语言与民族精神
一、洪堡特思想概述
精神力量是语言的源泉,洪堡特认为人类语言源自人脑中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其语言观的核心概念,精神力量指人类内在的感情、信念、想法等力量,这些内在力量驱使各种人类活动的产生。而语言就是由此产生的创造性的活动,“语言不是活动的产品”,“语言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1999:24)。
洪堡特在研究语言时特别强调了语言和民族精神具有高度一致性。“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1999:46)。民族精神决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人类语言的差异源于民族精神特性的不同,尽管人类都富有使用语言的天赋,但是不同民族对精神力量的使用程度不同,思想组织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
语言与内部精神活动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语言从精神出发,又反作用于精神。一方面,精神力量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同时也塑造了思维,没有语言人就无法思考。“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1999:54)。
二、近五年相关研究概述
根据近五年学者对洪堡特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总结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分析了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以及比较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和其他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异同。
第一,由于洪堡特的语言研究方法受到康德古典哲学的影响,徐今、杨巍(2016:113-116)两位学者从康德古典哲学追溯其语言哲学的根源,提出“洪堡特的研究兼具哲学思辨性与田野调查双重方法构建”,丰富了洪堡特语言哲学研究。
第二,洪堡特关于语言世界观点论述和他对孤立语的独特评价,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者旨从汉语研究揭示汉语使用者的民族性。付丽伟(2016:18-21)从语言民族性理论出发对汉语进行分析,指出汉语的表意文字和音调特性反映了汉民族的丰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最后,对比洪堡特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乔姆斯基和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洪堡特的语言观又有所发展。研究者主要就三方面研究其观点的异同。首先,二者都提出语言的普遍性,乔姆斯基更强调人脑中由基因决定的普遍语法。其次,二者都提出语言的创造性,即运用有限的手段实现无限的语言运用。最后,二者认为儿童语言习得都首先基于内部因素,同时也需要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乔姆斯基强调基因赋予的生物本能。然而在上述研究中,存在一些误读,例如,对二者语言创造性的解读中“洪提出创造性的个性与一般的区别,而乔更注重语言能力是创造性的机制”(赵倩,2017:234-235),事实上二者的区别在于洪堡特认为没有语言表达不了的思想,强调语义和词汇的表达,而乔姆斯基强调句子层面的创造性表达。
三、总结
洪堡特的汉语观对我们研究汉语有重大意义和启示,然而从近五年将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应用于汉语研究的成果来看,存在一定不足。洪堡特所认为的语言能反映民族特性,反映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指的是语言的语法形式和词汇。而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来揭示民族思维特性,不属于洪堡特理论的应用研究范畴。例如,付丽伟(2016:18-21)引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说明汉民族富含形象思维,以及分析“采菊东篱下”中汉民族表达思想的含蓄性,这里的民族性分析与洪堡特对民族性的研究相去甚远。另外,文中指出汉语富含音调性,反映出汉民族的抽象思维同样在洪堡特的理论中找不到依据。
对洪堡特汉语观的应用研究,应该抓住其理论的核心部分,即语法形式和语法关系都是思想表达的外化,研究汉语的语法形式特征更能揭示汉民族的民族特性,理解我们是如何通过付出更多的内部努力来弥补语音形式中缺失的语法标志的。很多应用研究可以从以这一研究为基础,例如通过分析汉语的独特性,并对比汉语和印欧语言的不同,从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并把汉语独特的世界观和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另外,《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蔡基刚,张弘坤,2017:42-50)提出中国学术要靠汉语走出去的困境,基于汉语语法更侧重于使用隐性标志,语法关系的弱化等因素,独创性地把汉语观的研究应用于汉语书面语的完善,提出借鉴英语的语法体系对汉语书面语进行修正,以推进汉语学术期刊建设的观点。
参考文献
蔡基刚,张弘坤. 2017.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7(05):42-50.
付丽伟. 2016. 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看汉语的民族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5(06):18-21.
徐今,杨巍. 2016. 洪堡特语言哲学研究方法:先验与经验[J]. 殷都学刊,37(01):113-116.
赵倩. 2017. 洪堡特的“语言能力”与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说”的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24):234-235.
Humboldt,W.V.1999.On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ecies[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邢旭,女,汉族,籍貫河北省泊头市。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
关键词:洪堡特;哲学思想;精神力量;语言与民族精神
一、洪堡特思想概述
精神力量是语言的源泉,洪堡特认为人类语言源自人脑中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是其语言观的核心概念,精神力量指人类内在的感情、信念、想法等力量,这些内在力量驱使各种人类活动的产生。而语言就是由此产生的创造性的活动,“语言不是活动的产品”,“语言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1999:24)。
洪堡特在研究语言时特别强调了语言和民族精神具有高度一致性。“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1999:46)。民族精神决定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人类语言的差异源于民族精神特性的不同,尽管人类都富有使用语言的天赋,但是不同民族对精神力量的使用程度不同,思想组织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
语言与内部精神活动紧密联系,相互作用,语言从精神出发,又反作用于精神。一方面,精神力量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语言同时也塑造了思维,没有语言人就无法思考。“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1999:54)。
二、近五年相关研究概述
根据近五年学者对洪堡特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总结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分析了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以及比较了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和其他语言学流派观点的异同。
第一,由于洪堡特的语言研究方法受到康德古典哲学的影响,徐今、杨巍(2016:113-116)两位学者从康德古典哲学追溯其语言哲学的根源,提出“洪堡特的研究兼具哲学思辨性与田野调查双重方法构建”,丰富了洪堡特语言哲学研究。
第二,洪堡特关于语言世界观点论述和他对孤立语的独特评价,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很多研究者旨从汉语研究揭示汉语使用者的民族性。付丽伟(2016:18-21)从语言民族性理论出发对汉语进行分析,指出汉语的表意文字和音调特性反映了汉民族的丰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最后,对比洪堡特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乔姆斯基和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洪堡特的语言观又有所发展。研究者主要就三方面研究其观点的异同。首先,二者都提出语言的普遍性,乔姆斯基更强调人脑中由基因决定的普遍语法。其次,二者都提出语言的创造性,即运用有限的手段实现无限的语言运用。最后,二者认为儿童语言习得都首先基于内部因素,同时也需要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乔姆斯基强调基因赋予的生物本能。然而在上述研究中,存在一些误读,例如,对二者语言创造性的解读中“洪提出创造性的个性与一般的区别,而乔更注重语言能力是创造性的机制”(赵倩,2017:234-235),事实上二者的区别在于洪堡特认为没有语言表达不了的思想,强调语义和词汇的表达,而乔姆斯基强调句子层面的创造性表达。
三、总结
洪堡特的汉语观对我们研究汉语有重大意义和启示,然而从近五年将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应用于汉语研究的成果来看,存在一定不足。洪堡特所认为的语言能反映民族特性,反映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指的是语言的语法形式和词汇。而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来揭示民族思维特性,不属于洪堡特理论的应用研究范畴。例如,付丽伟(2016:18-21)引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说明汉民族富含形象思维,以及分析“采菊东篱下”中汉民族表达思想的含蓄性,这里的民族性分析与洪堡特对民族性的研究相去甚远。另外,文中指出汉语富含音调性,反映出汉民族的抽象思维同样在洪堡特的理论中找不到依据。
对洪堡特汉语观的应用研究,应该抓住其理论的核心部分,即语法形式和语法关系都是思想表达的外化,研究汉语的语法形式特征更能揭示汉民族的民族特性,理解我们是如何通过付出更多的内部努力来弥补语音形式中缺失的语法标志的。很多应用研究可以从以这一研究为基础,例如通过分析汉语的独特性,并对比汉语和印欧语言的不同,从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并把汉语独特的世界观和汉语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另外,《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蔡基刚,张弘坤,2017:42-50)提出中国学术要靠汉语走出去的困境,基于汉语语法更侧重于使用隐性标志,语法关系的弱化等因素,独创性地把汉语观的研究应用于汉语书面语的完善,提出借鉴英语的语法体系对汉语书面语进行修正,以推进汉语学术期刊建设的观点。
参考文献
蔡基刚,张弘坤. 2017. 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视野下的汉语学术期刊走出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7(05):42-50.
付丽伟. 2016. 从洪堡特的语言理论看汉语的民族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5(06):18-21.
徐今,杨巍. 2016. 洪堡特语言哲学研究方法:先验与经验[J]. 殷都学刊,37(01):113-116.
赵倩. 2017. 洪堡特的“语言能力”与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说”的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24):234-235.
Humboldt,W.V.1999.On the Diversity of Human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ecies[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邢旭,女,汉族,籍貫河北省泊头市。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