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信、交通、金融、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对具备移动互联应用的开发、测试、技术支持与服务等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建设数目相称、结构合理的移动互联软件开发人才对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好的支持作用。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讨论了技工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移动互联开发方向)的开发与建设。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90-01
一、专业开发背景
技工院校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源于社会且依赖于市场,学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院多次派遣专业教师深入珠三角地区的移动互联相关行业进行企业调研,了解到移动互联产业环境已经成熟,但人才问题越来越紧迫。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即指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尊重专业特色,从学生工作能力出发,确定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标准。
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培养高中起点毕业生的三年制高级技工。专业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通过专业软件进行程序开发、测试、维护、营销,并提供相关信息化服务的高级技能人才。
三、专业学习工作站建设
传统的本科计算机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毕业后到企业不能立即上岗,还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与工作不能无缝对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技工院校高级班所有课程均为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建立学习工作站是实现该目标重要的一步。
学院对原有的802机房进行规划改造,建设成移动互联学习工作站。工作站分为教学区、讨论区、资料查阅区、学生成果展示区。6张实训桌上平均分布有六个工位,每个工位配有一台台式机,每六个学生为一组,围坐在桌旁,以方便讨论、合作,如下图所示。
移动互联学习工作站配置有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展示,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展示,还有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工作站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工作站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并进行作业和训练,且可以满足学生竞赛实训的要求。
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企业对于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类人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对于技校生而言,相较于高职高专、本科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压力。因此,需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以提升所学知识的适用性。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次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企业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高级技工职业岗位和企业对移动互联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并确定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最终,该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为移动互联开发方向,培养的学生面向各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有:Java SE基础应用开发、Web页面布局、Android简单应用开发、Web脚本编程、Android特性应用、Android网络编程、Web App开发、Android界面优化。同时,专业教师以以上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深入移动互联企业学习,有效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系统化开发出相应课程的工作页。
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专业教师,就可以看作是“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同时,能够拥有较好的指导能力和熟练的技能。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操作技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专业发展的能力。
鉴于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更新迅速,学院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接受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下厂进修实习,深入了解移动互联行业的生产流程。教师学习结束后,整理企业学习的信息,修改和完善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岗位实践,增加教师的专业信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教学需要。
技工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开发与建设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打造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孙文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2).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移动互联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90-01
一、专业开发背景
技工院校的专业开发与建设源于社会且依赖于市场,学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学院多次派遣专业教师深入珠三角地区的移动互联相关行业进行企业调研,了解到移动互联产业环境已经成熟,但人才问题越来越紧迫。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即指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尊重专业特色,从学生工作能力出发,确定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标准。
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移动互联应用开发方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培养高中起点毕业生的三年制高级技工。专业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通过专业软件进行程序开发、测试、维护、营销,并提供相关信息化服务的高级技能人才。
三、专业学习工作站建设
传统的本科计算机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毕业后到企业不能立即上岗,还要进行岗前培训,学习与工作不能无缝对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动的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技工院校高级班所有课程均为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建立学习工作站是实现该目标重要的一步。
学院对原有的802机房进行规划改造,建设成移动互联学习工作站。工作站分为教学区、讨论区、资料查阅区、学生成果展示区。6张实训桌上平均分布有六个工位,每个工位配有一台台式机,每六个学生为一组,围坐在桌旁,以方便讨论、合作,如下图所示。
移动互联学习工作站配置有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展示,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展示,还有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工作站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工作站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并进行作业和训练,且可以满足学生竞赛实训的要求。
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企业对于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该类人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对于技校生而言,相较于高职高专、本科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压力。因此,需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以提升所学知识的适用性。学院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应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次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企业专家进行深度交流,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高级技工职业岗位和企业对移动互联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分析各岗位职业能力,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并确定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最终,该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为移动互联开发方向,培养的学生面向各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有:Java SE基础应用开发、Web页面布局、Android简单应用开发、Web脚本编程、Android特性应用、Android网络编程、Web App开发、Android界面优化。同时,专业教师以以上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深入移动互联企业学习,有效整合优化课程资源,系统化开发出相应课程的工作页。
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专业教师,就可以看作是“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同时,能够拥有较好的指导能力和熟练的技能。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操作技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专业发展的能力。
鉴于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更新迅速,学院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接受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下厂进修实习,深入了解移动互联行业的生产流程。教师学习结束后,整理企业学习的信息,修改和完善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岗位实践,增加教师的专业信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满足教学需要。
技工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开发与建设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才能打造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孙文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