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投放妙招多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色游戏的开展有益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玩具的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游戏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材料是影响幼儿游戏兴趣及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恰当投放角色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提升游戏水平。本文从实际的观察案例出发,提出中班材料投放的建议。

材料投放类型


  分散性投放。分散性投放便于幼儿选用,随手可得;有利于幼儿熟悉材料,更符合幼儿依赖玩具材料,喜欢摆弄的游戏特点。但是分散性投放受空间条件限制,材料数量、品种较少。
  集体性投放。集体性投放的材料品种更丰富,数量更充足,更符合幼儿游戏多样化选择需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发展;有利于减少幼儿对材料的依赖性,有助于同伴的相互作用,促进师生交往行为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觀察、了解材料适宜性,从而调整具体的投放策略;同时,可以挑战幼儿行为的目的性、计划性,也是幼儿发展的条件。
  教师要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抓住从分散性投放逐步过渡到集中性投放的恰当时机,通过材料投放更好地帮助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实际观察案例


  ——幼儿对材料投放区的运用
  (一)班级角色游戏情况分析
  在小班阶段,班内的角色游戏以幼儿单一摆弄游戏材料为主,游戏材料大多是教师提供的成品或者易于操作的半成品,没有设置集中材料投放区。游戏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也不是很密切,还有个别不参与游戏的幼儿。进入中班后,班级的盥洗室边上有一块空的区域,我便放了三个柜子作为材料的集中投放点。里面有各类纸、角色扮演需要的服装、闲置的帽子、吸管、海绵、家长收集的各类废旧材料等。
  (二)幼儿对材料区态度的演变
  刚开始,幼儿只知道那个地方叫材料区,但并没有去材料区找游戏材料的意识。后来,有的幼儿开始意识到材料区的作用,需要角色扮演的服装时会去那找。慢慢地,幼儿意识到可以去材料区拿游戏需要的替代品,如瓶、篮、勺子……到最后,部分幼儿意识到可以用材料区的材料制作游戏需要的替代品。
  (三)游戏观察案例——宠物店故事集
  我班的“宠物店”是经过幼儿的共同讨论开展起来的。“宠物”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动物玩偶。我将柜子改造成了宠物笼,应孩子的要求包了一个水箱。在一次游戏过程中,果果去材料区拿来了吸管并将其剪碎,说是“鱼食”。这是幼儿第一次自主利用物品自制游戏所需材料。其他幼儿看到后也纷纷开始模仿,制作鱼食。除了鱼食,孩子们还延伸出了其他宠物需要的食物。于是,我打印了相应的图片,供幼儿制作食物。
  饲养水里的宠物时要注意什么呢?看到其他幼儿手中抱着“海豚”“鲸鱼”等水生宠物在游戏区中走动时,有的幼儿马上想到了这些动物是不能离开水的,这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很快就有幼儿想到了可以给宠物准备一个鱼缸,那么什么可以作为鱼缸呢?有的孩子提出了用材料区的各类篮子作为水生宠物的“鱼缸”。
  在游戏中,有幼儿在“宠物店”买了“小猪”和“老虎”。可是老虎和小猪是不适合在一起的,毕竟老虎是食肉动物。该幼儿想了想,拿来一个拼图盒子当作小河,演绎了一段小猪掉河里,老虎来救小猪的故事情节。他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巧妙地化解了“宠物”之间的困惑。
  别的店铺,如肯德基、烧烤店的服务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服,但是宠物店没有工作服、工作帽,可以用什么代替呢?于是幼儿想到用材料区闲置的表演帽子、泡面盒子、积木搭的帽子做工作帽。

中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建议


  1.材料数量适宜。教师要根据主题投放各类材料,数量不宜过多,避免幼儿选择时盲目,可以多提供半成品、废旧材料自然物等。
  2.材料顺序投放。教师要根据角色游戏计划逐步投放材料,及时更换材料或挖掘变换新玩法,保证幼儿自由、自主管理与循环利用。
  3.材料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地摆放材料可以方便幼儿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物品。教师可以将材料分类别并粘贴相应的图片标签,或者用不同颜色或材质的盒子做区分。
  4.设置材料制作展示区。在材料区设置材料制作展示区可以让幼儿有效利用同伴制作的游戏材料,也能激发其学习、模仿的欲望。
  5.选择适宜材料投放点。材料投放区不仅要提供幼儿所需的游戏材料,更要提供一定的制作空间。在投放点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空间适宜、提供桌椅的场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教师要深入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让材料投放更具针对性。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群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的教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不完全隔代教养家庭中主要存在两种教育方式,分别为隔代教育以及亲子教育,而父辈以及祖辈这两代人对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存在边界意识不清以及缺乏亲历教育的问题,从而对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边界意识不清在两代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加以明确,其次对亲子教育以及隔代教育边界意识不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并不是让幼儿复述教师的话,而是要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听懂、记住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活动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的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达的经验,引导幼儿在讲述前有构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讲述时将自己构思的内容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完整连贯地说出来。  叙述性讲述是指在特定语境中引导幼儿把人
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解释教学做合一的:“它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毫不相关的过程。将生活教育投射到幼儿园中就是区域活动,融合了教师教的过程、孩子学的过程和做的过程,是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思考的地方。本文将以美工区活动《蛋托毛毛虫》为例,探究“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的探索。教之探索  《蛋托毛毛虫》
摘要:随着中国篮球职业化的不断发展,教练员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越来越重视,在篮球的体能训练中,速度素质不仅是篮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充分提高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发挥速度优势,对比赛结果和观赏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篮球专项的学生在平日训练时存在着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现象,尤其是在速度素质训练中缺乏合理的训练方法。本文通过收集实验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
言传身教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接触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一方面,教师作为幼儿园孩子除家长之外接触得最多的成年人,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给孩子的行为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个幼儿园班级中,孩子们还会对其中部分个性比较突出的孩子有更高关注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班级内树立孩子群体中的榜样。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在孩子群体中树立榜样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制定了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改革的实验方案,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纳入考评内容,并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试。通过篮球选项课的成绩考核改革验证,“实验班”在学习态度、临场考试焦虑、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提高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班”。  关键词:成绩考核;学习态度;绝对评分;双评分  中国图书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插图是一种特殊的美术语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插图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幼儿阶段的教学对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幼儿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接受教材中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中插图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注重减负增效,优化插图教学环节  在
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因此,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美工区是一个致力于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造、自主创作的充满趣味的场所,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投放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前提。那么,怎样确定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材料?如何让材料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科学的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美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教师要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策略去着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需要将儿童的创造力加以培养出来。”学前儿童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那么,新时代视野下教师如何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着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构建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氛围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努力构建自由、和谐、宽松、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的疾病,临床症状包括牙龈炎症、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或者形成牙周袋等,給患者的口腔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牙周病发病早期,患者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忽视,致使牙周组织长时间处于慢性感染的状态。牙周病会累及患者的牙龈组织和深层牙周组织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持续加重会致使患者牙齿脱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牙周病的发病原因  1.牙菌斑。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