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招聘\低流失是如何实现的?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市火了,尽管刚刚渡过金融危机又迎来低碳经济浪潮,中国的车市还是不可遏制地一片红火。
  产量不断上涨,人却越来越难找。从今年年初开始,长城汽车人力资源本部部长李新元感到的招聘压力,是从未有过的。“中国的人口红利到了末期,而现在,上大专太容易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高中而不是技校或者中专,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当工人了”。大环境的变化并非长城汽车一家要面对的,而对于位于保定的工厂,长城汽车还有另一个问题:“离北京、天津都不远,很多适龄劳动力都到大城市去了。”李新元对《中外管理》的记者说。
  
  保量更要保质
  
  “从春节到现在。我马上要上3000人,总量太大了。”对于需求量,李新元并不讳言。而面对公司2015年200万辆产销目标,长城的员工要从3万扩充到10万,这其中还包括2000个高技能岗位,2万个专业大学生储备,以及4万个中专院校的录用计划。
  仅从几个数据,就能看出长城汽车HR的工作量有多大。好在对劳动力市场的熟悉和储备,让眼前的用工压力得到了缓解。但另一个问题是,未来员工数量和劳动力成本将会持续增加。
  “对于生产线上的人力成本控制,我们采用了定岗不定编的办法。”李新元说,“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最关键的仍然是提升人均劳效。”显然,人均效率要上去了,产值自然就提高了。对于2010年总数达到1500万的工资增长,李新元归结于管理效率的提升:“人均工资增加了700元,这是理顺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果说招聘数量上的压力仍然是相对的。真正考验HR的则是在大批录用的同时,仍然要保证用工质量,特别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岗位,这也一度成为困扰李新元的难题。
  “面对2015年目标所需大量的专业岗位,只依托HR的力量,从专业的广度和深度来讲,确实做不到有效识别‘千里马’。”李新元说。在2009年年底大量招聘的时候,长城甚至遇到没有人来负责招聘的情况。
  大量招聘绝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很快,针对专业性要求强的岗位,长城汽车建立了“一专业一专家”的招聘模式,实施“面试官资源池”机制。“我们会确定出每个专业由谁来把关。比如:发动机招聘是哪个经理负责。”李新元说。经理人也明白,招聘的员工最终还是要分配到他的部门里,他们也乐意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导的地位。“这种方式也能最有效地选拔出各部门需要的‘千里马’。”李新元解释道。
  事实上这意味着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工作。从部门人员的需求到岗位标准的制定,再到面试的考核问题,都会在前期组织专家参与。可以说,招聘一个专业的人员,幕后会有一批专家。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
  
  如果说招聘难的一大障碍来自年轻人不愿当工人,那么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那些当了工人的年轻人。“感觉太明显了。”对于年轻一代的变化,李新元深有感触,“他们听着MP4来上班,职业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远不同于他们的父辈。”
  解决的办法是从入职宣讲上入手,在各个学校展示长城的职业发展路径。虽然这不是什么新鲜做法,但长城力求做到更细。“包括展示我们的年工序列。未来两三年内能做到什么样子?一张图就能看出来。”李新元说。年工序列是长城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长城工作时间越长,工资越高。长城相信只有工作时间长的员工生产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
  针对生产线上大多数都为“90后”员工的状况,沟通成为管理中最重要的手段。在长城看来,信息越对称,员工就越理解企业的行为,也就越乐意为企业长期服务。
  李新元曾经在磨具班组开过一个班长班,面对一群入职一年且有潜质的年轻人。一个孩子的留言让李新元印象深刻,他写道:“我没有想到公司的领导层对我有这么高得期待。”在李新元看来,“这就是信息对称的体现,他明白自己得到重视,就更乐意接受挑战。”
  除此之外,长城的各单位都制订了层级沟通机制,部分单位也在推行领导下班后走访员工活动;另一方面,长城展开了员工需求调查,了解员工发展需求,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从不担心人才争夺战
  
  车市火爆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人才争夺,长城汽车也面临不可避免的同行挖角。不过根据李新元的说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长城汽车的员工流失率都是全行业最低的。
  长城的管理人员要到总部培训,培训和考核都是相当严格。每个管理者都要经历轮岗,这对经理人来说既是了解企业的机会,也是对自身相当大的锻炼和考验。“HR管理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此岗位上轮岗将近两年的李新元对此颇有感触,“在很多环节上,我们也会聘请专家”。
  针对基层的培训,也备受长城重视。2009年长城汽车建成了全国最专业的汽车培训基地,生产线上的标准化步骤都在教育中心中体现,每个新员工都要进教育中心进行标准化培训,考核甚是严格,比如:凭听声音就能判断螺栓是否拧紧。
  不过“90后”们最怕束缚,最不喜欢标准,怎样让他们顺利完成培训呢?“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标准化就意味着安全。”李新元说,“我们的董事长说:我们做企业不是为了制造残疾人,安全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们可能最不爱听说教,长城汽车就通过竞赛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我们会在午饭时间在食堂放技术标兵的短片,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示范作用。”李新元说。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恐怕再没有哪个企业可以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不会在管理中应用IT系统,有时候甚至有些身不由己——哪怕是一家小小的零售店,恐怕也会被它的供货商要求纳入到他们的流程管理系统中,更不用说那些大型企业,或者干脆是依赖于电子商务的零售批发商们。  不过,尽管企业对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度不断变深和变广,各种解决方案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伴随信息化产生出来的一些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比如:信息孤岛,在大多数企业内,数据支离破碎
期刊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宁波东方集团下属的海缆研究院和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系正式宣布改变。这两个原本并列在集团下的机构,从此改为从属关系,研究院成为电缆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这是集团副总裁夏峰的大手笔。  25岁的夏峰进入父亲掌舵的东方集团其实才小一年。但这个给人感觉远比年龄老成的第二代在融入上却顺风顺水。二代接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儿子不愿意接班、创业元老不服从等,在他这里都似乎并不存在。  
期刊
火山灰飘来的商机  反向思维赢得世界  哲理的故事  冰岛火山爆发,引发出大量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飘向了欧洲许多地方,迫使许多航空公司停止飞行,欧洲航空界一天就损失超过两亿元。  索菲斯卡斯塔是冰岛一家购物网的负责人。这天,他看到漫天飘舞的火山灰,在心里烦闷之余,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此次的火山爆发属于百年不遇,如果把火山灰收集起来,卖给全球的收藏爱好者,肯定有不错的市场。说干就干,他马上在
期刊
“所有的软件厂商都想去做咨询,因为没有咨询,管理软件很难应用成功;所有的咨询公司都想去做软件,因为做软件能赚到很多钱。”这是管理软件业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当记者接到第17届Process World(流程世界)年会邀请时,瞬间想到了这句传言。因为2010年的Process World盛会,是德国著名软件咨询公司IDS Scheer AG与德国第二大软件供应商Software AG(SAG)合并之后首
期刊
净雅集团CEO中国节能新材料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今麦郎原人力资源总监华耐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东亚区人力资源总监    多重角色的定位    何奕: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是一个争论了许久的老话题。各位嘉宾,你们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李志宏:我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在扮演着三个角色:  第一,企业战略的推行者。对于我们餐饮服务企业来说,人才是让客人
期刊
体操吊环式的门把、运动场般的地面、英雄墙,以及大红色,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大城市,走进大型商场中的李宁第六代零售店,你也许会惊呼:李宁还能这样?  没错,更明朗、更酷、更中国,这就是李宁想要的。  甚至,舞动了20年的松鼠尾巴也宣布退役,就连那句《功夫熊猫》里都出现过的,总能引人会心一笑的“一切皆有可能”,都将成为珍藏,取而代之的,是——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  其实,
期刊
“韩版”、“韩流”这些中文词汇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亚洲(如日本)都十分流行,印证着韩国国家产品风格的形成。这显然给韩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财富。最近有报道:韩国人均国民收入即将突破两万美元大关。企业富,则国家富。韩国这样一个小国家,为何短短几十年间就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答案在细节中就能找到踪影:在韩国小店里,小熊形态的透明调味瓶、蜜蜂形状的磁铁、透明扑克牌、惊艳花朵型餐具……处处是能让人会心一笑且爱
期刊
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在中国社会引发的震撼,客观上成为了“后中国制造”时代的转折性标志。这犹如一百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大工业增长的那个时期,也是以付出了痛苦、鲜血和死亡为代价而迎来了深刻的“管理革命”。  尽管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极至地描绘了科学管理的机械主义,然而泰勒当年就提出,他的管理基本原则——注重搜集信息,精确测算生产率,持续进行细节改善——不是以资本的榨取为原点,依然是把实现
期刊
解剖“心性”的聆听    阳光和煦的盛夏,日本企业“经营之圣”稻盛先生以他78岁高龄却不辞辛苦、拨日航冗务而不爽旧约,克服感冒困扰,如期出席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这也是他在日本创办了27年、专为青年企业家传授经营知识和经营思想的民间“盛和塾”组织自2007年介绍到中国后,举行的第一次盛会。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大厅的双层听众席里,坐满了1200多位中日商界人士,两天的会议中。每当稻盛
期刊
经营企业,  何谓正确?  本质上是要考虑:  作为人,何谓正确?  这就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原点。  这是哲学的最高命题,  却也是我们每一位经营管理者  随时随地都必须做出的回答。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稻盛哲学,  他们说:  真正的企业《金刚经》,  就是稻盛的经营哲学。  如果我们要打造金刚不坏企业,  就必须创造金刚不坏的内心世界。  当年鉴真东渡,如今稻盛西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