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宁波东方集团下属的海缆研究院和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系正式宣布改变。这两个原本并列在集团下的机构,从此改为从属关系,研究院成为电缆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这是集团副总裁夏峰的大手笔。
25岁的夏峰进入父亲掌舵的东方集团其实才小一年。但这个给人感觉远比年龄老成的第二代在融入上却顺风顺水。二代接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儿子不愿意接班、创业元老不服从等,在他这里都似乎并不存在。
其实他在公司内部做出的调整并不少,但至今还没遇到过有人反对,哪怕部分的反对都没有。“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将来肯定会遇到这些事情,我也希望能遇到,这才是真正挑战。出现这些信号,也反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夏峰对《中外管理》说,“但是不急,可能时候还没到,这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期待传承阻力——这难道是个奇迹?
保持本色
其实夏峰本该是最不愿意接班的那个群体——留学归来。
因为在国外接触规范管理以及受个性文化熏陶,留学生成为那些死活不愿意回家接班的二代中坚,这往往让那些苦苦等待的老爸老妈们愤怒而无奈。不过显然,夏峰的父亲夏崇耀幸运很多。当然,或者可以说,他未雨绸缪能力更强。他选择了让儿子在国内读大学,之后才去国外深造,而不是从小就送出国去。他担心的就是太小出去容易被国外的思想同化。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确实英明。夏峰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两年制,一年读书,一年实习。当他既学了知识,又开拓了眼界回来后,最初和其他留学回国的二代并没什么两样。在他眼里,国外的设备、管理制度等样样都好,而国内的企业这也不足、那也不是,有心轰轰烈烈一番,可心里也明白那无异于唐•吉诃德挑战大风车。再之后,陷入痛苦的困惑和自我质疑中。
这时候,原本积淀的中国因素开始发挥力量。
“本身我出国时间也不长,只是看到一些国外的东西,幸好这些东西还没完全把我的观念扭转过来,起主导作用的恰恰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就好在这里。所以,我也不会一味地因为达不到国外水平就垂头丧气或者抱怨,还是想结合中国的国情,一起慢慢来。”夏峰颇有点儿庆幸。
其实他更该庆幸的还有,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二代们趋之若鹜的管理或金融,而坚持了大学时的理工科。原因是,他认为管理更多需要靠自己的感悟,而且可以在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而得。而去英国这个装备制作业发达的国家,学他们最精专的东西,最自然不过。
长板切入
如今看来,夏峰的专业选择为他日后进入自己的家族企业的切入点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他的父亲夏崇耀努力二十多年,所建造起的宁波东方集团,一直专注于电缆行业。这个规模在国内同行业内只能算中等的民营企业,却拥有与规模不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6年,东方集团研制出国内首条自主生产的110千伏海底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2007年,东方集团则成为行业内惟一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20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的单位。要知道,目前国内共有6000家电缆生产企业,但位居高端的寥寥无几。
夏峰正是借高端产品研发进入东方集团的。
在此之前,尽管完成了英国的学业,但他最初的打算是在国外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年纪还没到这个(接班的)时候”。随后,即便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原因回国,也还准备先去国内的其他大企业锻炼锻炼。不过,在家休息的空挡,他难免去“自己家”的企业走走看看,一来二去的,被高端产品开发吸引住了。
“在国外也看到一些这类产品的应用,而且从国内市场看还属于空白,正好有这么个切入点,索性就直接进来算了。”夏峰说。
这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入点。他以自己的技术长板优势担岗海缆研究院院长,主管研发、技术创新。把研究院直接纳入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之下这个决策,就是来自那时的直接工作体验。
“真正把技术产业化、产品化,才是关键,这也是我们设立研究院的初衷。但早先研究院和电缆公司并列,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还是属于公司对公司的层面,研究院陷入到理论化的运营模式,有些工作比较难进行。这也不是我们当初想要的研究院。”夏峰解释说。
他开始沟通和调研,提出思考:研究院所做的事情怎么能更切合实际,更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慢慢地,站到他这边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调整之后,组织架构更加明确,研究院是为电缆公司服务的,显然,这种架构更有利于研究融入到电缆行业。这在东方集团内部被总结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企业研究院之路——产学研结合、应用型研究、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管理模式。
更“理性”的新一代
如今,这个上任还不到一年的副总裁,已经自认为在员工沟通上比较有优势。他反复强调:对涉及研究院的组织架构调整是一步步来的。之前他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会给员工讲为什么要做调整,调整后可能带来的变化是什么。也许因为这个原因,至今为止,他还没遇到过反对。
甚至对多数二代头疼的如何与元老相处问题,在他看来也并不构成困难。和那些长辈,他就按正常同事关系交往,也并不去刻意表现谦恭。而对于年轻的一代,他则注意慢慢建立作为管理者的权威感。
“(我的)身份是摆在桌面上的,大家都知道,而且在沿海民营企业,这也是顺理成章。”夏峰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身份会带来任何异样。和大多家族企业一样,他所在的东方集团也有不少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亲戚,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身居领导岗位,但这却并没给企业管理带来麻烦。而且夏峰还特别强调了对于父亲在用人上的佩服:“我觉得,整个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如果你能把人的层面解决好,剩下的就是决策的问题了。人就是团队,要把这个团队像一根绳子一样往前拉。方向就是你牵头的人的方向。从我这个角度看,父亲在这方面值得学习。”
现在,在集团的对外营销决策中,夏峰只作为普通的一分子来参与讨论,但对于内部管理,他则有更大的抱负。因为,在他看来,营销是经验战胜科学,但对内管理是科学占据主导位置的。而这恰恰是他这个新一代的优势。
“我们这一代可能更理性。我指的是知识层面上,所学的知识比较理论、专业、全面。一些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都或多或少有接触,而上一辈主要靠经验,总结出他们自有的一些管理方法,这些不能称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但确实符合他所带领的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同,也是交接班中最需要探讨的问题。”夏峰悠悠地说,“如何把科学和经验对接,这不光是管理上的对接,其实无孔不入,这就是企业文化。两种文化怎么进行融合,共同发展,这才是关键,而并不在于你的个人行为。”
在2009年,宁波东方集团的销售额已经接近15亿。未来,这个日益壮大的集团公司可能迎来真正的多元化。夏崇耀父子的设想是,未来再发展出一些新的产业,诸如:投资、置业等,而电缆仍作为主业,由夏峰主导。
“目前只规划到这里,这步已经够远了。交接班属于公司层面,并非我们父子俩就能决定。”夏峰说。尽管进入企业时间尚短,但这个“80后”青年已经感受到做企业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压力。他也接触过类似的企业家二代,这个团体内心中对接班的不坚定让他印象深刻。
但他自认为“我相对好一些”。从他记事起,父亲就已经创办了企业,他在浓厚而单一的环境中长大,不曾有顽劣,也不曾贪图安逸。他从来没向往过考公务员或者去做纯粹的职业经理人,即便不加入自己的家族企业,他的理想,也依旧是创业。似乎不做二代,就要做一代,当然,他眼下的最实际选择还是做二代,“父亲希望我未来完全接手,毕竟是独生子女,这么大的事业要有人来承接”。
关键词——夏峰眼中的父亲和自己
父亲:务实、智慧、创新。
自己:理性,到目前只能归结出这个。
专家点评:
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茅理翔
夏峰很幸运,进公司不到一年,不但很快融入公司,而且十分平稳、顺利地处理了一般二代认为比较棘手的企业机构重组问题,将研究院并入电缆股份公司,用夏峰的话说,“真正把技术产业化、产品化才是关键”。机构调整了,组织架构明确了,这对一个刚满25岁的年轻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确实值得赞赏。其实从这点我们也不难发现,夏峰至少有三点值得其他二代学习:
一、夏峰接班的信念十分坚定,不做二代,就做一代(自己独立创业),最后选择做二代,而二代接班最关键的就是确立信念与使命。
二、夏峰进入企业担任角色的切入点选择非常好,国内大学、国外留学,在知识层面他变得更理性,再加上自己学理工科的特点,选择担任研究院院长是名副其实,也使其他人心服口服。而在研究院,夏峰负责的又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海底电缆项目,这更使他抓住了企业前景的最前端,抓住了核心。
三、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包括对待父亲、对待亲戚、对待元老,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前,他又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这可能与他是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有关,沉稳、细致、严谨。
当然,摆在夏峰面前的是彻底接班。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但我相信以夏峰的理性、沉稳、创新,肯定能真正接好班,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杨 光
这是集团副总裁夏峰的大手笔。
25岁的夏峰进入父亲掌舵的东方集团其实才小一年。但这个给人感觉远比年龄老成的第二代在融入上却顺风顺水。二代接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诸如:儿子不愿意接班、创业元老不服从等,在他这里都似乎并不存在。
其实他在公司内部做出的调整并不少,但至今还没遇到过有人反对,哪怕部分的反对都没有。“当然,随着企业的发展,将来肯定会遇到这些事情,我也希望能遇到,这才是真正挑战。出现这些信号,也反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夏峰对《中外管理》说,“但是不急,可能时候还没到,这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期待传承阻力——这难道是个奇迹?
保持本色
其实夏峰本该是最不愿意接班的那个群体——留学归来。
因为在国外接触规范管理以及受个性文化熏陶,留学生成为那些死活不愿意回家接班的二代中坚,这往往让那些苦苦等待的老爸老妈们愤怒而无奈。不过显然,夏峰的父亲夏崇耀幸运很多。当然,或者可以说,他未雨绸缪能力更强。他选择了让儿子在国内读大学,之后才去国外深造,而不是从小就送出国去。他担心的就是太小出去容易被国外的思想同化。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确实英明。夏峰大学毕业后去了英国,两年制,一年读书,一年实习。当他既学了知识,又开拓了眼界回来后,最初和其他留学回国的二代并没什么两样。在他眼里,国外的设备、管理制度等样样都好,而国内的企业这也不足、那也不是,有心轰轰烈烈一番,可心里也明白那无异于唐•吉诃德挑战大风车。再之后,陷入痛苦的困惑和自我质疑中。
这时候,原本积淀的中国因素开始发挥力量。
“本身我出国时间也不长,只是看到一些国外的东西,幸好这些东西还没完全把我的观念扭转过来,起主导作用的恰恰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就好在这里。所以,我也不会一味地因为达不到国外水平就垂头丧气或者抱怨,还是想结合中国的国情,一起慢慢来。”夏峰颇有点儿庆幸。
其实他更该庆幸的还有,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二代们趋之若鹜的管理或金融,而坚持了大学时的理工科。原因是,他认为管理更多需要靠自己的感悟,而且可以在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而得。而去英国这个装备制作业发达的国家,学他们最精专的东西,最自然不过。
长板切入
如今看来,夏峰的专业选择为他日后进入自己的家族企业的切入点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他的父亲夏崇耀努力二十多年,所建造起的宁波东方集团,一直专注于电缆行业。这个规模在国内同行业内只能算中等的民营企业,却拥有与规模不相匹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6年,东方集团研制出国内首条自主生产的110千伏海底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2007年,东方集团则成为行业内惟一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20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的单位。要知道,目前国内共有6000家电缆生产企业,但位居高端的寥寥无几。
夏峰正是借高端产品研发进入东方集团的。
在此之前,尽管完成了英国的学业,但他最初的打算是在国外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因为年纪还没到这个(接班的)时候”。随后,即便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等原因回国,也还准备先去国内的其他大企业锻炼锻炼。不过,在家休息的空挡,他难免去“自己家”的企业走走看看,一来二去的,被高端产品开发吸引住了。
“在国外也看到一些这类产品的应用,而且从国内市场看还属于空白,正好有这么个切入点,索性就直接进来算了。”夏峰说。
这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入点。他以自己的技术长板优势担岗海缆研究院院长,主管研发、技术创新。把研究院直接纳入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之下这个决策,就是来自那时的直接工作体验。
“真正把技术产业化、产品化,才是关键,这也是我们设立研究院的初衷。但早先研究院和电缆公司并列,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还是属于公司对公司的层面,研究院陷入到理论化的运营模式,有些工作比较难进行。这也不是我们当初想要的研究院。”夏峰解释说。
他开始沟通和调研,提出思考:研究院所做的事情怎么能更切合实际,更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慢慢地,站到他这边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调整之后,组织架构更加明确,研究院是为电缆公司服务的,显然,这种架构更有利于研究融入到电缆行业。这在东方集团内部被总结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企业研究院之路——产学研结合、应用型研究、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管理模式。
更“理性”的新一代
如今,这个上任还不到一年的副总裁,已经自认为在员工沟通上比较有优势。他反复强调:对涉及研究院的组织架构调整是一步步来的。之前他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会给员工讲为什么要做调整,调整后可能带来的变化是什么。也许因为这个原因,至今为止,他还没遇到过反对。
甚至对多数二代头疼的如何与元老相处问题,在他看来也并不构成困难。和那些长辈,他就按正常同事关系交往,也并不去刻意表现谦恭。而对于年轻的一代,他则注意慢慢建立作为管理者的权威感。
“(我的)身份是摆在桌面上的,大家都知道,而且在沿海民营企业,这也是顺理成章。”夏峰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身份会带来任何异样。和大多家族企业一样,他所在的东方集团也有不少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亲戚,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身居领导岗位,但这却并没给企业管理带来麻烦。而且夏峰还特别强调了对于父亲在用人上的佩服:“我觉得,整个公司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如果你能把人的层面解决好,剩下的就是决策的问题了。人就是团队,要把这个团队像一根绳子一样往前拉。方向就是你牵头的人的方向。从我这个角度看,父亲在这方面值得学习。”
现在,在集团的对外营销决策中,夏峰只作为普通的一分子来参与讨论,但对于内部管理,他则有更大的抱负。因为,在他看来,营销是经验战胜科学,但对内管理是科学占据主导位置的。而这恰恰是他这个新一代的优势。
“我们这一代可能更理性。我指的是知识层面上,所学的知识比较理论、专业、全面。一些先进的知识、管理方法都或多或少有接触,而上一辈主要靠经验,总结出他们自有的一些管理方法,这些不能称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但确实符合他所带领的企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同,也是交接班中最需要探讨的问题。”夏峰悠悠地说,“如何把科学和经验对接,这不光是管理上的对接,其实无孔不入,这就是企业文化。两种文化怎么进行融合,共同发展,这才是关键,而并不在于你的个人行为。”
在2009年,宁波东方集团的销售额已经接近15亿。未来,这个日益壮大的集团公司可能迎来真正的多元化。夏崇耀父子的设想是,未来再发展出一些新的产业,诸如:投资、置业等,而电缆仍作为主业,由夏峰主导。
“目前只规划到这里,这步已经够远了。交接班属于公司层面,并非我们父子俩就能决定。”夏峰说。尽管进入企业时间尚短,但这个“80后”青年已经感受到做企业的辛苦,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压力。他也接触过类似的企业家二代,这个团体内心中对接班的不坚定让他印象深刻。
但他自认为“我相对好一些”。从他记事起,父亲就已经创办了企业,他在浓厚而单一的环境中长大,不曾有顽劣,也不曾贪图安逸。他从来没向往过考公务员或者去做纯粹的职业经理人,即便不加入自己的家族企业,他的理想,也依旧是创业。似乎不做二代,就要做一代,当然,他眼下的最实际选择还是做二代,“父亲希望我未来完全接手,毕竟是独生子女,这么大的事业要有人来承接”。
关键词——夏峰眼中的父亲和自己
父亲:务实、智慧、创新。
自己:理性,到目前只能归结出这个。
专家点评:
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院长茅理翔
夏峰很幸运,进公司不到一年,不但很快融入公司,而且十分平稳、顺利地处理了一般二代认为比较棘手的企业机构重组问题,将研究院并入电缆股份公司,用夏峰的话说,“真正把技术产业化、产品化才是关键”。机构调整了,组织架构明确了,这对一个刚满25岁的年轻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确实值得赞赏。其实从这点我们也不难发现,夏峰至少有三点值得其他二代学习:
一、夏峰接班的信念十分坚定,不做二代,就做一代(自己独立创业),最后选择做二代,而二代接班最关键的就是确立信念与使命。
二、夏峰进入企业担任角色的切入点选择非常好,国内大学、国外留学,在知识层面他变得更理性,再加上自己学理工科的特点,选择担任研究院院长是名副其实,也使其他人心服口服。而在研究院,夏峰负责的又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海底电缆项目,这更使他抓住了企业前景的最前端,抓住了核心。
三、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包括对待父亲、对待亲戚、对待元老,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前,他又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这可能与他是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有关,沉稳、细致、严谨。
当然,摆在夏峰面前的是彻底接班。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但我相信以夏峰的理性、沉稳、创新,肯定能真正接好班,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