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它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真切对话的桥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进入自己独立的阅读世界,满足学生阅读的差异性,发展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践:批注式阅读,还原阅读的本色
“批注式阅读”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它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记录灵思、体验与感悟,以供回味的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感知文章的语言,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直接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记录下自己自主阅读的思想轨迹。
1.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把批注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使其掌握技巧。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什么地方做批注。批注可以“披”在书头上,这叫“眉批”;也可以“披”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这叫“旁批”;还可以“披”在一段或全文之后,这叫“尾批”。不管是“眉批”“旁批”还是“尾批”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首先,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唐诗的经典评注,让学生看看前人是怎样评点这些诗句的,读读批注的内容,直观感受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古人是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儿,对批注式阅读产生初步的了解。
其次,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兴趣。比如,毛泽东特别重视阅读批注,他读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1.2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思,耐人寻味。
2.明确类别,触类旁通
(1)整体性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标点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而,初读课文,最重要的是疏通课文并能整体感知,因此,我把预习批注的重点定位在——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抒情式批注。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共鸣,不能仅仅局限在口头的议论、表达上。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无声的交流,尽情的宣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抒情式批注。也就是将自己阅读文字材料的某些语句、某段话、某篇文章的感想、体会批注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锤炼了语言文字。
(3)质疑式批注。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质疑式批注也是语文教学中切有实效的一种批注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这种阅读方式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它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4)评价式批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引导作用。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做到鼓励并提倡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对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就是评价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
(5)补充式批注。补充式批注,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扩展补充,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如《将相和》中写到: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至于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课文没有具体描写。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让学生将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操作引导,师生共舞
(1)授予特权,自由批注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自由的阅读,如果一味强调教师的传授,就相当于用绳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境况下,会把本应该属于自我的一块小小园地替换成教师思想的跑马场,把个性思维变成单纯的记笔记。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用包容的态度欣赏学生的个性阅读,“我思故我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批注。每次检查学生的批注情况时,发现孩子的书都用各种颜色的笔圈圈画画,写满感受,但从没出现乱涂乱画的现象。
(2)教师引领,逐步深入
上课前师生分别处于教与学的不同立场对课文文本进行品读批注。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学生是开展课文批注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独到的理解力、感悟和评价等。而教师不仅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还要在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策略、深度广度和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批注。教师采用“下水批注”的形式(每篇文章教师都要有下水批注),为学生批注“引路”;以“作业反馈”的形式为学生批注“铺路”;采用激励的手段,为学生的批注“亮路”。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批注性阅读的基本要求去执行。
(3)走向课外,自觉批注
我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学校每天也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让学生动笔动脑阅读,边看边思考,把产生的各种感想、见解、疑问,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采用读一篇课内带多篇课外,读四五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的课内文章,带以十几篇文章组成一个单元的课外文章;另一方面,我每个学期精选若干书籍布置给学生共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作适当批注,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习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学生一旦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他们在长期的阅读中,在日积月累的独立思考中,在年复一年的深入思考中,会不断地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展示批注,交流修正
阅读完毕后,学生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语言,升华情感。只有批注不注重交流,仍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路将会狭窄,视野将不够开阔。只有交流而没有评价,学生的感悟也得不到提升。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性等个性风采。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绝对地认定孰是孰非,绝不可凭教师的权威将其一棒子打死,而应尽可能求同存异。当然,学生的批注有时会出现真正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反馈交流中修正。
反思与展望:打开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近两年来,我在批注式阅读的领域里探索实践着,学生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或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喜爱,或用凝重的语句阐述自己的思考,或用率真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批注式阅读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发展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
1.批注式阅读——让阅读与写作并进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与思维的积极参与,批注式阅读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方法的习得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且因为大量的阅读,大大扩展了知识面,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使得阅读与写作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教学效果也真实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批注式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也初尝了其中的甜头,对于“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坚信:语文教学也会因学生的批注而更加精彩。
2.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自读、自注、自评,学生的读读、写写、圈圈、画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这其中又不乏教师的相机诱导,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它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批注式阅读——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阅读,也不应以学生抄袭参考书上的统一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批注式阅读是训练学生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批注式阅读是实现生本对话的桥梁,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一堂课下来,学生的书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充满个性灵气的旁批夹注,可以想象他们有着怎样的收获。
4.批注式阅读——学生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批注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是心灵深处的阅读,是最本色的阅读,它追求的是一种简朴而实在的阅读过程。实践证明: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进入自己独立的阅读世界,达到众多教育家主张的“学贵自得”,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开展批注式阅读,虽然“场上寂然”,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体学生都在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都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一切声音。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主动阅读,充分施展了用武“空间”,学生不光是批注文章,也是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这样的阅读课定能取得“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反能震天动地”的效果。
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打开了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它满足了学生阅读的差异性,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审美性,发展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终身阅读成为一种可能和习惯。
实践:批注式阅读,还原阅读的本色
“批注式阅读”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它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记录灵思、体验与感悟,以供回味的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感知文章的语言,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直接在文本上圈点勾画,记录下自己自主阅读的思想轨迹。
1.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把批注的一般方法教给学生,使其掌握技巧。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什么地方做批注。批注可以“披”在书头上,这叫“眉批”;也可以“披”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这叫“旁批”;还可以“披”在一段或全文之后,这叫“尾批”。不管是“眉批”“旁批”还是“尾批”都是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首先,通过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唐诗的经典评注,让学生看看前人是怎样评点这些诗句的,读读批注的内容,直观感受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古人是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儿,对批注式阅读产生初步的了解。
其次,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兴趣。比如,毛泽东特别重视阅读批注,他读鲍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全书10万多字,但在书的空白处毛泽东的批注就有1.2万多字。他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点、杠等各种符号,联系中外学说进行分析、综合、评论,批语言简意赅,别具新思,耐人寻味。
2.明确类别,触类旁通
(1)整体性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标点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而,初读课文,最重要的是疏通课文并能整体感知,因此,我把预习批注的重点定位在——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抒情式批注。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共鸣,不能仅仅局限在口头的议论、表达上。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无声的交流,尽情的宣泄。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抒情式批注。也就是将自己阅读文字材料的某些语句、某段话、某篇文章的感想、体会批注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锤炼了语言文字。
(3)质疑式批注。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质疑式批注也是语文教学中切有实效的一种批注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这种阅读方式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它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4)评价式批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引导作用。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注意做到鼓励并提倡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对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就是评价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
(5)补充式批注。补充式批注,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扩展补充,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如《将相和》中写到: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至于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课文没有具体描写。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让学生将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操作引导,师生共舞
(1)授予特权,自由批注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自由的阅读,如果一味强调教师的传授,就相当于用绳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境况下,会把本应该属于自我的一块小小园地替换成教师思想的跑马场,把个性思维变成单纯的记笔记。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用包容的态度欣赏学生的个性阅读,“我思故我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批注。每次检查学生的批注情况时,发现孩子的书都用各种颜色的笔圈圈画画,写满感受,但从没出现乱涂乱画的现象。
(2)教师引领,逐步深入
上课前师生分别处于教与学的不同立场对课文文本进行品读批注。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感受走向教师。学生是开展课文批注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独到的理解力、感悟和评价等。而教师不仅仅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还要在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策略、深度广度和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批注。教师采用“下水批注”的形式(每篇文章教师都要有下水批注),为学生批注“引路”;以“作业反馈”的形式为学生批注“铺路”;采用激励的手段,为学生的批注“亮路”。同时,要求学生按照批注性阅读的基本要求去执行。
(3)走向课外,自觉批注
我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学校每天也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让学生动笔动脑阅读,边看边思考,把产生的各种感想、见解、疑问,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采用读一篇课内带多篇课外,读四五篇课文组成一个单元的课内文章,带以十几篇文章组成一个单元的课外文章;另一方面,我每个学期精选若干书籍布置给学生共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作适当批注,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习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学生一旦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他们在长期的阅读中,在日积月累的独立思考中,在年复一年的深入思考中,会不断地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展示批注,交流修正
阅读完毕后,学生需要在交流和碰撞中提升语言,升华情感。只有批注不注重交流,仍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路将会狭窄,视野将不够开阔。只有交流而没有评价,学生的感悟也得不到提升。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性等个性风采。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绝对地认定孰是孰非,绝不可凭教师的权威将其一棒子打死,而应尽可能求同存异。当然,学生的批注有时会出现真正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反馈交流中修正。
反思与展望:打开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
近两年来,我在批注式阅读的领域里探索实践着,学生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或用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喜爱,或用凝重的语句阐述自己的思考,或用率真的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批注式阅读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发展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
1.批注式阅读——让阅读与写作并进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与思维的积极参与,批注式阅读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是方法的习得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且因为大量的阅读,大大扩展了知识面,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使得阅读与写作都得到了提高。学生学得扎扎实实,教学效果也真实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批注式阅读使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也初尝了其中的甜头,对于“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我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坚信:语文教学也会因学生的批注而更加精彩。
2.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如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自读、自注、自评,学生的读读、写写、圈圈、画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这其中又不乏教师的相机诱导,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它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批注式阅读——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阅读,也不应以学生抄袭参考书上的统一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批注式阅读是训练学生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批注式阅读是实现生本对话的桥梁,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不断张扬。一堂课下来,学生的书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充满个性灵气的旁批夹注,可以想象他们有着怎样的收获。
4.批注式阅读——学生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批注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是心灵深处的阅读,是最本色的阅读,它追求的是一种简朴而实在的阅读过程。实践证明: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学生进入自己独立的阅读世界,达到众多教育家主张的“学贵自得”,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开展批注式阅读,虽然“场上寂然”,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体学生都在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都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一切声音。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主动阅读,充分施展了用武“空间”,学生不光是批注文章,也是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这样的阅读课定能取得“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反能震天动地”的效果。
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打开了语文教学的另一扇窗,它满足了学生阅读的差异性,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审美性,发展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终身阅读成为一种可能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