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剖析、疏导和预防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恋”顾名思义就是过早的恋爱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尤其是在校生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这种现象在当前高中生中越来越普遍,原来较多发生在高三,现在逐步从高三向高二高一(甚至初中阶段)蔓延,成为家长、学校、老师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1. 案例     案例一 高二女生潘某某,家庭比较困难,父亲在广东打工,她跟母亲生活,人长得丰满早熟,读书就寄宿在一个叔叔家。其叔叔是个行为不甚检点的人,经常会有其他女人在家过夜,耳濡目染叔叔的行径,潘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暑假时帮一个装修工做零工时,就和这个装修工人恋上了,并很快发生性行为。班主任从潘某一个要好同学的谈话中得知后打电话向潘的母亲询问,结果潘母一无所知,母亲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吃惊,多次和女儿谈心,询问情况,女儿都不告诉母亲。无奈,为了更好的教育女儿,母亲带着女儿、被子等生活行李来学校,要求其内宿,让老师严管,但该生周末晚上仍经常跑去和男方幽会同居,不慎怀孕了还不知道,后来参加班际篮球赛导致流产。     案例二 高三某男某女,从初三时就很要好,在高中时又同校,感情迅速升温,高二结束时的暑假,女方到男方家同居,双方家长都不予关注,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于是轻易发生了婚前性行为。开学后女方感到不适,检查为宫外孕,不得不手术治疗,可能给今后生育产生不小影响,女方悔之晚矣。
  案例三 高一女生左某某,父母亲生下她不久,就把她丢给外婆照看,两人去了广东打工,她是个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女孩。两年后父母又有了弟弟,母亲带着弟弟回到老家生活,父亲仍长期在广东打工,对女儿很少关心过问,左某某觉得很寂寞,和邻班的一个男生开始了“早恋”。他母亲见过两次她和一个男生亲密走街,以为早恋很严重了,就把情况告诉了他父亲,父亲一气之下说不送她读书了,本来她和父亲没见过几次面,没有什么感情,到了这个年龄逆反心理又强,所以她与父亲关系很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班主任一边通过电话向他父母双方解释,左某某的早恋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劝慰他们不必担心,一边做左某某的思想工作,一是要打消早恋念头,好好学习,考进大学后你的视野会更宽,思想、身体都成熟了再考虑恋爱问题不迟,当务之急是把学习搞好。二是不能和父亲顶牛,相反要经常主动给父亲打电话,过问一下他在外打工的工作、身体和生活情况,学会关心父亲,父亲感受到你懂事多啦,也会经常关心你的。以理服人,左某某接受了班主任的批评和建议,学习努力多了,该学期期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步很大。
  2. 早恋现象的剖析
  2.1 早恋现象的趋势和诱因     进入青春期后,大多数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或相互关心,或相互帮助,当中双方交往频繁,如果相互倾心,就很容易导致恋爱的发生。随着当今孩子青春期的提前,尤其影视、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性行为的开放、性文化的渲染和日趋繁荣,中学生受到了许多的浸染,处在青春萌动中的中学生,难以抵挡诱惑,有时冲动大于理智,于是早恋出现了,并且有越来越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
  究其原因,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些家长和老师由于过于敏感和紧张,总想杜绝异性之间的交往以避免早恋的萌发,这种思想或行为其实是错误的,这可能导致学生双方的反感甚至叛逆,“逼出”了早恋。而另一些家长或老师,则过于放任,听之任之,不加任何引导,使“相好”太快发展成“早恋”。当然,还有些学生早恋是由于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的。
  我们从经历过的诸多事例中发现:学生初恋现象大多发生在15-18岁。早恋的学生有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因工作需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异性,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和追求;另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及家庭不设防的学生。学习不好心理压力大,容易移情于两性交往;家庭不健全的缺乏父爱或母爱,感情饥渴,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2.2 早恋现象的特点     在我们作为班主任接触到的许多学生早恋现象中,总结分析可以发现,中学生早恋大概有以下一些特点:
  (1)青春萌动型。随着未成年人渐渐发育成熟,异性之间开始产生一种神秘、好奇的感觉,出现了青春性萌动,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理智还不健全,之所以相互关注、吸引,出于男女同学开始成熟的本能反应。
  (2)攀比型。一些争强好胜的同学本来没有早恋的念头,但由于受到身边同学出双入对的刺激,感到没有异性相伴就没面子,虚荣心诱发所致。
  (3)时尚型。如今一些广告、音像和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少男少女亲热相伴的画面,使一些未成年人深受诱惑,在朦胧中有意模仿、跟风,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4)慰藉型。有的同学因父母离异等家庭原因,或因学习不好,心中空虚,希望向境况类似的异性同学互相倾诉,寻求慰藉,产生同病相怜,进而发展为早恋。
  2.3 早恋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因素导致早恋的频繁发生?班主任都在不断地探索,分析起来主要有:
  (1)从身体和心理上看,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早恋”,主要是他(她)们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的时间提前,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之过早有性爱体验的强烈要求;由于青春期的来临,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高中阶段一般都离开父母,脱离了家庭的监管,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
  (2)从学校和社会上看,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男女同学接触机会增多,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引起早恋;同时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特别是网络读物、影视剧的宣染,使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和性爱的许多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诱发他们的联想、模仿甚至尝试的欲望。   (3)从教育的方式上看,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无知。很多同学把异性之间的好感、友谊当作爱情来对待,有的家长和老师在男女同学交往上设置种种限制,对突破限制的同学横加指责,反而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好奇,找机会尝试恋爱的滋味,另有一些家长则听之任之,不设任何防线,导致学生草率相恋。
  (4)从思想和认识上看,比如有的是受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的驱使;有的是以貌取人,为对方的外表风度所吸引;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有的是由于偶然的巧遇对对方产生好感,还有的是为了追求对方家庭的富裕生活,等等。可见,中学生的早恋往往是情感强烈,认识模糊。相爱的原因往往极其简单,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他们没有认识到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爱情的基础,观念、信念、情操是否一致是决定爱情能否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中学生思想未定型,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复杂的因素有科学、深刻的思考,也不可能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一致。中学生的早恋好比迷失在大海的轮船,随时隐藏着触礁沉没的危险。所以,中学生的早恋,不仅成功率极低,而且意志薄弱者还可能铸成贻害终身的罪错。
  3. 早恋现象的疏导与预防
  “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用不着惊慌失措,更用不着大呼小叫,不必立马围追堵截,而应理性的分析早恋出现的具体原因,比如应着重从心理、思想因素或家庭因素入手,去了解情况,和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你,感觉到你对他们的爱护。这样,当事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1)当学生出现“早恋”问题时要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信任他们,理解他们。
  (2)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区别对待,指出危害,提出他们双方都觉得合理的建议。
  (3)讲究方法策略,正确引导,不横加指责,不激动武断,不急于求成,不要让学生产生抵触或逆反心理。
  (4)开展好中学生青春期和性知识教育,合理搭配男女同学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让男女同学有适当的接触和交流,降低异性间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5)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
  (6)开展适当的婚恋教育和性知识教育,不必遮遮掩掩,用新闻、报刊、影视尤其现实可见的例子,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性知识和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7)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8)建设一
  个严肃活泼而又包容和谐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通过健康的积极的集体氛围克服极少数的阴暗面,形成良好班风,抵制不良歪风。
   作为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经常运用身边发生的的活生生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从中看到危害,受到教育,得到启发,自觉抵制早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专心学习,增长知识和见识,等待自己思想身体和心理都成熟了,有了稳定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谈婚论嫁,将会使他(她)的人生、婚姻更加幸福美满。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丰富表象,以形激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诱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阅读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写作能力。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技术依托,成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
期刊
【摘要】乘法分配律一直是第二学段数学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索,质疑猜想、理解内涵,灵活应用是老师心之所想。本教学设计试图从生活实例中感知规律,在举例中发现规律,大胆猜想,反复验证,类比推理、归纳建模,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并用儿童化的形象语言总结规律,理解意义。教学中积极尝试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时空。  【关键词】探索 猜想 验证 推理 规律 建模 简算  1教材分析  
期刊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更轻松,学习效果更好更高,学习成效更明显,更好地实施英语教和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与汉语教学衔接,发挥两者的互促作用。针对此衔接点,本文主要从英汉语言的语法(句子成分、句子结构)、翻译(词的翻译、句子翻译、小短文翻译)和英汉文学的理解(英汉文学背景知识理解-口头或书面报告、英汉名著故事理解-话剧表演)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探究两种语言的共通点和衔接点来
期刊
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是要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文化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体验,活动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最后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使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期刊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学定教,丰富教学形式,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霍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已在分析新课改下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用英文歌曲进行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期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英文歌曲;中学英语教
期刊
当前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少数为往届初中毕业生,往届生有的在初中复读一年以上,有的是初中毕业进入社会后,才认识到学习技术技能的意义,选择到技校学习。从社会上返校的初中生因系统学习间隔一年以上的文化课基础更差。有高中、大中专学习经历的学生则成绩较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总之学习困难学生占大多数。相对理论课来讲,学生普遍对实习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因此到课率高,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期刊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的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体验;比较;猜想;分析;归纳;实践;创新;概括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
期刊
专家有言,教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教师:不教而会;二等教师:教而会;三等教师:教而不会。我们要引导教师成为一等教师。教师是牧者,不是纤夫。对于学生应该放养,不能圈养。因而,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表现,尤其是学困生的课堂表现。有幸参加了六盘水市教研联盟学校(初中A组)第一届教研活动的两节课,感触良多。   1.上课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关注学生的发展
期刊
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我还真是一把好手。但作为校长,我既没有认真读过一本教育理论著作,也没有主动去学习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者的经验。只是机械地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任务,勉强让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因而,谈到管理,我实在汗颜! 今天,在朱家彦校长、李跃校长等行家面前谈管理,实属班门弄斧。在此,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 自从新课程改革的诞生,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就受到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尤其是学生时代。谁来承担培养的任务?教师、家长。现就我班的情况作一下介绍。   1.存在问题   1.1有的小学生见了老师或长辈不知道主动问好,同学之间做错了事不知道主动道歉;用了别人的直尺、钢笔等文具不知道请示别人,就像自己的一样;当别人帮助了自己的时候不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