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风流说融斋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熙载(1813~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多年。
  照今日之言,刘熙载即为“著名文艺理论家”。颇似王国维,其名著不在其“旧学”,而在文艺理论。《艺概》于近世的影响足可与《人间词话》相当。我对刘熙载的关注不止于他的《艺概》,其号融斋,恰与我旧时书斋同名。《艺概》含六篇,惟《书概》读之最久,实与我的兴趣有关。可以说,《书概》之批评方式是我涉及书学研究的启蒙。谭献《复堂日记》:“阅刘融斋《艺概》七卷,朴至深远,得未曾有。”亦极言《艺概》之高度;沈曾植《菌阁琐谈·融斋论词较止庵精当》里称:“止庵而后,论词精当,莫若融斋。涉览既多,会心特远,非情深意超者,固不能契其渊旨。而得宋人词心处,融斋较止庵真际尤多。”寐叟“涉览既多,会心特远”之论,正《艺概》学术价值,所谓“多”者,乃“观其全”,书画文字融汇贯通,《文心雕龙》所云:“百家腾跃,终入环中”者也。可见刘熙载之博综邃于艺。所谓“会心特远”是其立论之高、识见之新,如冯煦《蒿庵论词》所称其“多洞微之言”也。或如中华书局出版的袁津琥《艺概注稿》前言里谓:《艺概》为文艺理论研究之“集大成”者,又说“此后,虽然仍有个别的学者如王国维、钱锺书等仍然继续采取传统文艺理论写作方式进行文艺批评,并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深度或广度上有所扩展,对当时的学界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但他们的著作中,已经更多地体现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属于‘旧瓶装新酒’,不像刘氏那么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原汁原味了。”《艺概》立论既高,涉及亦广,更能‘通道必简’,绝非后世文艺批评云山雾罩,故作高深。举以《书概》,近世惟黄宾虹之《画学篇》及“五笔七墨法”诸论述可与相得益彰,并有所发展。黄宾虹的意义在于他可以居画史之高度综观流派名家,更能着眼不被以往画史所关注的“小名头”、“金石家”之画作,从书法用笔之法寻绎画法之流变。昔读《书概》曾于隙处作笔记,管陈此间之思考。
  融斋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又言草书尤重用笔,“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一语道破草书雅俗之命门。又言:“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草书之妙,在意,在神采,亦在用笔之内涵;如黄宾虹论画,求其“内美”。
  又:“昔人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状之,取不齐也。然不齐之中,流通照应,必有大齐者存。故辨草者,尤以书脉为要焉。
  1948年,黄宾虹在杭州作题为《国画之民学》讲演,有专论三角不齐之美:“天生的东西绝不会都是整齐的,所以要不齐,要不齐之齐,齐而不齐,才是美。”整齐变化之法则是美的形式之法则,融斋与黄宾虹都不约而同地洞察其“内美”。
  关于用笔,融斋言:“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余谓此须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乃可。不然,恐涉于描字也。”
  此亦想到黄宾虹所云“柔内含刚”、“虚中运实”之言。融斋亦有言:“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沈著,婀娜愈刚健。”昔东坡《和子由论书》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二人皆以此论及书画,亦见高妙。
  黄宾虹尝论“五笔法”,是其对笔性的毕生体悟,朱砚因记录的《虹庐画谈》里谈到:“一曰平,如锥画沙;二曰圆,如折钗股;三曰留,如屋漏痕;四曰重,如高山坠石;五曰变,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所谓“平”需笔笔送到,平中见波折,做到平,笔意则要“圆”、“留”,平需圆转,留乃是重,故出入逆势,锋藏得住,积点成线,太快则流于薄。再看融斋言:“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
  所指皆笔性而非所谓“方法”。
  融斋与虹庐之论书画,皆能出言平实,而见地极高,故将前人学说综而升华。如融斋言“张长史书悲喜双用,怀素书悲喜双遣。”其《游艺约言》亦有云:“怀素书,笔笔现清凉世界。”读书如见其人,情性发于笔墨之间。虹庐亦尝以“风神气象”论画,在其《国画非无益》里谈到“自有一种静穆之致,扑人眉宇,能令睹者矜平躁释,意气全消。”夏敬观论刘熙载《艺概》认为:他从不作“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之类平庸空谈,直指内心体验,与融斋所论皆可“透彻明晓”。
  《书概》论书之流变,亦颇精确,其论王右军书,以二语评之,曰:“力屈万夫,韵高千古。”“力”与“韵”兼备,后世习右军者总难梦见。又云:“唐太宗著《王羲之传论》,谓萧子云无丈夫气,以明逸少之‘尽善尽美’。故后来名为似逸少者,其无丈夫之气甚于子云。遂致昌黎有‘羲之俗书趁姿媚’之句,然逸少不任咎也。”
  右军被尊为“草圣”,千百年来笼罩书坛,膜拜者代不乏人,以致“泛滥成灾”,诚如融斋所言“逸少不任咎也”。此或可以今之所谓“黄学热”比之,今世画山水者十九有染黄宾虹,非真知虹庐,且“力”“气”差之千里,遂亦致“黄祸”泛滥,套用融斋语亦可言“然虹庐不任咎也。”
  刘熙载书法不多见,前岁海上有一联,虽品相不佳,却亦让我心动。尤署款“融斋”二字倍感亲切,及至拍卖,却为豪客斩获,怅然之馀,王金声兄赠我融斋致强汝询一札,亦可疗饥也。释文如下:
  赓廷仁弟大人阁下:前已接到足下回里后手书,藉知一切。古人居家读礼,大抵至性自笃,而有节不过,此或即所谓礼者乎。兄近况一切如常,而所学绝无所益,未知足下何以教我也。叔起住会馆,常往共谈,但迫于馆事,未有谈至终日者,此一切之不能暇裕可知矣。叔起固多抑塞之感,兄亦同之,此惟足下可想见也。足下肫诚明敏,实所罕觏,得天既厚而善心承之,将来学行,当为世范,非一二人之资也。勤勤汲汲,此自足下所能,而鄙意则转愿宽以居之,不至过苦其神,则其所益当不止于学之有得矣。足下前言朱君学法,笃于行谊,能自读书有得,此诚近道之资,前圣之所许也。大抵学之不明也,皆由为声名利禄之所昏,而不求既乎其实,今如足下所言朱君之修于一己,尽于友朋者,庶几为得之者。与欲遽见其人,当无由缘,此后谅有书以贻足下,足下当无惜为我转述也。叔起场中首艺,兄已见之,力量甚足而措语具有斟酌,当获赏音,未知时命之何如也。兄往年犹写小楷,近则无是矣,此于他事宜有进而实未然也。顺此布候,即请刻安。诸惟心照。愚兄刘熙载顿首。三月十七日。
  强汝询(1824~1894年)字荛士,号赓廷,江苏溧阳人。咸丰举人。授赣榆教谕,不赴。著有《求益斋全集》。
  信无系年,所云“迫于馆事”,似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后其为翰林院庶士后。《刘君墓碑》云:“二十四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授编修。刘熙载在京供职约十年,直到咸丰六年(1856年),不欲为官,此后以授徒为活。《清代七百名人传》有“大计群吏,君在一等。记名以道府用。不乐为吏,请假客山东,授徒自给。”其《京寓秋日寄友》诗云:“幽居门巷拟山阿,一径清风动薜萝。谢病且求逢客少,避名还恐著书多。”正道出在京的生活状态,其心境堪与是札相契也。所云:“勤勤汲汲,此自足下所能,而鄙意则转愿宽以居之,不至过苦其神,则所益当不止于学之有得矣。”拳拳友爱,令人感切也。■
  责任编辑:吕欢呼
其他文献
自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问世之后。尤其明清以来。画界代代不乏追随者。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长卷。宋元明清本可达数百之多,留存至今,分藏于公私之家,遍布在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宋本”)。代表宋代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可以说,宋本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原创本或祖本。其二是明代仇英(款)的《清明上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明本”),代表明
期刊
吴玉,原名吴玉梗。1968年生,河北深州人。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2007~2008年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玉台问艺》。  吴玉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美术史时,听过我的课,那时候,只知道她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美术史教师。
期刊
在研究20世纪中国画历史时,我们发现一些大艺术家在论述中西绘画交流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中西绘画交流的未来前景是相互趋同,另一种声音则主张彼此拉开距离。认同相互趋同的多是负笈海外接受过西方美术教育的艺术家,赞成拉开距离的则多是对民族传统有深厚造诣的中国画学者和画家,但也有例外。在中国画学和山水、花鸟画实践中,有杰出成就和重要贡献的黄宾虹,在其晚年也多次发表过中西绘画趋同的言论,如
期刊
◇ 时间:2012年7月18日  ◇ 地点: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  张公者:从甲骨文到今天,书法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简牍、魏晋书法,一直到唐代,随着每一历史时期书体、字体的变化,书法艺术在审美诸方面也发生着改变。而自唐至宋、元、明,基本上没有革命性的改变,直到清代出现了所谓的碑学。清代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您作为清代书法史研究专家,如何看待清代书法在历史上的位置?  
期刊
《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是朱万章的代表作之一,收录其有关书画鉴定收藏与美术史论研究文章26篇。在这本书里,作者不仅探研了书画鉴藏中的款识和鉴藏源流,而且解析了陈洪绶、丁云鹏、潘恭寿、华喦、任熊、王云、居巢、黄君璧等人的作品,同时对启功、苏庚春、梁江等当代学人的书画鉴定与美术鉴藏史学亦展开深入研究,史实清晰、考据充分。该书亦不乏学术独创之处,如清代中期的无锡邹家在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一般人对邹
期刊
近日,由北京画院主办,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文联协办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韦江凡》首发仪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该书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精品系列丛书之一。  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开幕  近日,由四川美术家协会主办、盛世风韵承办的“大风神韵—范汝愚工笔重彩绘画精品展”在成都诗婢家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范汝愚国画作品197件。展览期间举行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范汝
期刊
解均,1960年生于山东商河。现为济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解均画集》、《当代中国艺术家丛书—解均画集》、《当代美术家—解均》、《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集—解均画集》、《解读传统—写意花鸟画教学新探》、《解均画选》等。  许多画家遍览名迹,涉猎古今,上下求索,唯独忘记了寻找自己。有人毕生以肖似某名家为能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请来了别人、丢掉了自己。  古时,有两位书家
期刊
标准是人制订出来的,但却是过来人实践经验的结晶。诚然标准始终因时因地因人而总有修正、厘清、更新,标准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可信的,至少是越来越接近于合理、科学和可信。  其实,标准这东西,套到艺术上,则是花样百出、因人而异的。这似乎与学识、阅历、审美、心境皆攸关。所以这里我要说的三条标准,只是自我设置的标尺。若要放之四海,则不一定准,但作为参考则是无妨的。  嗜好篆刻与书画的我,无论是从创作的角度
期刊
祝竹, 号竹斋, 1942年生, 江苏省扬州市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顾问。曾点校钱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潛研堂金石目录》等古籍。出版有《中国篆刻史》、《汉印技法解析》、《祝竹印谱》、《祝竹篆刻选》、《当代著名书画家全集·祝竹国画卷》等。  扬州的地理位置虽说在长江之北,但此地却似乎最能代表人们想象中江南文化的味道。垂柳依依、烟波画桥的瘦西湖,玲珑、别致、典雅的个园、何园,“二十四
期刊
引言  “新金陵画派”是20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的中国画流派之一,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傅抱石为首,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的画家为世人耳熟能详,但是“新金陵画派”还包括余彤甫、丁士青、张晋、张文俊四位画家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余彤甫、丁士青、张晋三位当时的画家却几乎不为人知。因此江苏省国画院原院长宋玉麟先生策划了“新金陵画派”遗页—余彤甫、丁士青、张晋艺术展。现任院
期刊